評論 > 好文 > 正文

名家專欄:名垂青史的林肯葛底斯堡演講

作者:

油畫:1863年11月19日,時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在賓夕法尼亞州葛底斯堡國家公墓落成典禮上發表著名的葛底斯堡(Gettysburg)演說。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Gerry Bowler撰文/信宇編譯

千百年來,人類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振奮人心的演講。若論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講辭清單,少不了耶穌基督的《登山寶訓》(Sermon on the Mount)、古希臘政治家伯里克利(Pericles)的《雅典亡靈演說》(Oration on the Athenian Dead)、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二戰演講《鮮血、辛勞、眼淚和汗水》(Blood, Toil, Tears,and Sweat,1940年)、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1963年),以及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在1863年11月19日發表的271字葛底斯堡(Gettysburg)演說。

在美國內戰爆發後的第三個夏天,邦聯將軍羅伯特‧李(Robert E. Lee)率領北弗吉尼亞軍收復了聯邦領土賓夕法尼亞州。李將軍希望在北方土地上取得的勝利能夠鼓勵華盛頓政府改變主意,與南方的分離主義州達成和解。

為了反擊李將軍的進攻,喬治‧米德(George Meade)將軍將波托馬克(Potomac)統一軍的部隊集中在葛底斯堡鎮。在那裏,經過三天激戰,李的灰衣部隊被擊敗,被迫向南撤退。這是戰爭中最血腥的一場戰役,多達50,000人戰死,屍體散落在田野和山坡上。這場戰鬥標誌着衝突的轉折點,也標誌着邦聯在北美建立一個獨立的奴隸制國家的希望開始破滅。

聯邦軍隊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將陣亡士兵的遺體收集起來,安葬在戰鬥地點附近的國家公墓。在墓地落成典禮上,組織者告訴林肯總統,他們希望「在演說結束後,您作為國家的行政長官,通過幾句適當的講話,正式將這些場地劃歸神聖用途。」換而言之,林肯總統並不是落成典禮上的主要演講者:正式的致辭將由愛德華‧埃弗雷特(Edward Everett)發表,他是馬薩諸塞州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其演講技巧而聞名。

1863年11月19日下午,在一段祈禱詞和一些音樂選段之後,埃弗雷特發表了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在長達13,000字的演講中,他詳細介紹了戰爭前後的歷史,對三天的戰鬥進行了微觀分析,向全國婦女致敬,並從憲法角度長篇大論地分析了為什麼邦聯的事業可以被正當地稱為叛亂,最後還討論了戰後和解的可能性。這是一段非凡的演說:充滿了滾動的短語、經典的典故和華麗的辭藻,然而由於林肯稍後發表的兩分鐘演講,這段演說今天已鮮為人知。

林肯總統的演講只有10句話,開頭是:「四百零七年前,我們的父輩在這片大陸上建立了一個嶄新的國家,她孕育於自由之中,並致力於人人生而平等的主張。」林肯繼續解釋稱,葛底斯堡的逝者已經用他們的犧牲為這片土地披上了神聖的外衣,現在生者的任務就是繼續完成他們的未竟事業,以便「這些逝者不會白白犧牲;在上帝的庇佑下,這個國家將迎來自由的新生;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會從地球上消失。」林肯總統用最崇高的語言闡述了葛底斯堡戰役:這場戰役不僅是對聯邦領土的保衛,也是維護民主本身鬥爭的一部分。

事實上,人們對林肯總統講話的直接反應明顯不一。當時人群中只有零星的掌聲,這可能是因為很少有聽眾預料到林肯的演講如此簡短。林肯本人似乎也不確定自己講話的效果如何,然而埃弗雷特的讚美讓他感到安心。當時傾向於民主黨的報紙和外國記者對林肯的消極評價相當嚴厲。《芝加哥時報》(Chicago Times)甚至批評林肯「的言論愚蠢、平淡、譁眾取寵,從而不得不向聰明的外國人指出他才是美國總統」。《倫敦時報》(Times of London)則譏諷道,「(葛底斯堡的)典禮因為可憐的林肯總統的一些不負責任的發言而變得可笑。」

然而,歷史對於葛底斯堡演說比較寬容。林肯總統曾說過,「世人不會注意到,也不會長久記住,我們在這裏所說的話。」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後來,他的這番演講辭被刻在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的大理石上,也在國內外學校的課堂上被背誦,並成為此後政治家演講的範本。

作者簡介:

格里‧鮑勒(Gerry Bowler)是加拿大歷史學家,研究領域涵蓋宗教與流行文化,也是加拿大知名智庫「前沿公共政策中心」(Frontier Centre for Public Policy,FCPP)的高級研究員。

原文:Gerry Bowler:160 Years On, Lincoln’s Gettysburg Address Remains One of History’s Greatest Speech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122/198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