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分析:中國房企債可敵國,很快撞擊金融體系

中國北方山西省太原市一個建築工地。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被巨大的庫存所困擾。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恆大及碧桂園債可敵國,早應破產清算,但在中共特殊體制下,這些公司該倒卻不能倒,後果是很快撞擊到金融體系。

中國恆大旗下恆大地產集團周四(8月10日)晚間連發多份公告,恆大地產集團總負債1.83兆元,總資產1.47兆元。恆大兩年前陷入違約,隨後引發了一連串的房地產熄火浪潮。

到11日早些時候,中國國內網絡上開始競猜下一個倒閉的房企是誰。當時有超過1億人查看「恆大資不抵債」標籤下的評論。

隨後,大型開發商碧桂園11日股票暴跌,當日最大跌幅高達14.4%,創下0.89港元的新低。起因是10日它在香港交易所發佈的一份文件稱,預計今年前六個月虧損高達76億美元,這與去年同期形成巨大反差。同時,加上本周兩筆到期債票息爆雷,穆迪下調其評級劣於垃圾債。

碧桂園是中國僅存的最後一家想要避免違約的大型房地產巨頭。

謝金河在臉書上說,恆大,碧桂園一個集團債務超過2兆人民幣,這已經是債可敵國的景象。

「理論上,這些公司早應破產清算,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特殊體制下,這些公司該倒卻不能倒,最後一定由銀行承擔。」他寫道。

謝金河預測,受房地產行業的影響,中國銀行不良資產比率隨後一定快速升高。

最近公佈的中國四大國營銀行不良貸款率顯示,中國銀行7.23%、工商銀行6.14%、農業銀行5.48%、建設銀行4.36%。不良貸款比率正快速上升,而銀行及壽險公司股價在下跌。

謝金河直言,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惡耗頻傳,將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台灣是怎樣走過那段坎坷崎嶇的歲月?中國房地產業的危機很快會撞擊金融體系。

李嘉誠七折出售九龍新住宅樓香港房市轉向

香港地產大亨李嘉誠近日以七折價格出售位於香港九龍的新住宅項目「親海駅II」,被認為是拋出了一枚香港房市的「震撼彈」。

李嘉誠的舉動向來備受關注,而他旗下的「長江實業集團」更是香港地產的風向標。他現在以七年前的樓價價格出售新住宅項目,很快成為頭條新聞。

市場普遍認為,大陸房市的不景氣已蔓延到香港,香港房市也開始遭遇寒冬,李嘉誠可能想儘快收回積壓資金,才打折售賣。

2014年,李嘉誠大力出清大陸地產項目時,中國房地產正峰生水起,外界都覺得李嘉誠賣得太早。後面才發現,他看準了房地產行業會盛極而衰,並選在高點處全身撤出,他成為真正的領頭羊。

謝金河說,這次李嘉誠出手,砍價打七折拍賣,「有如全香港地產都打七折賣出一般,這可能是香港房市長期跌勢的開端」!

中國房地產困局難打破老百姓逢低不敢買

中國房地產的困局是老百姓一直持觀望態度,而7月中共最高層取消口頭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更是成為了一個轉折點。

去年年底,中共當局取消了導致數十家房地產開發商債務違約的去槓桿化行動,並推出了刺激需求的措施,並為倖存的開發商提供融資。再加上中國在疫情後重新開放以及被壓抑的購買需求,導致2023年前幾個月房屋銷售回升,這對開發商以及股票和債券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可喜的緩解。

好景不長,4月份,中國房地產市場再次開始疲軟。法國興業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姚偉(Wei Yao,音譯)說,隨着房價下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房地產市場仍存在很大問題。

她說:「再加上整體經濟復甦乏力,人們對收入和就業的預期降低,人們變得更加現實,所有這些擔憂可能在7月份爆發出來了。」

7月下旬,中共最高決策機構政治局公開表示,是時候調整房地產政策了,並首次省略了長期以來的習語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全國各城市採取了應對措施,包括現金補貼和購房退稅、提高購房者從銀行貸款的限額,以及取消額外購房的限制。

政治局的聲明使得房市情況變得更糟。因為民眾開始期待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購房補貼、開發商會進一步降價,以及銀行將會推出更有利的抵押貸款。

兩年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一直處於螺旋式下降之中。房價越漲越買,越跌越不買。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Bruce Pang)說:「跌得越多,人們就越沒有信心。越沒有信心,就越不可能購房。」

他表示,在房地產市場出現轉變之前,購房者幾乎沒有動力採取行動。

在這種預期下,房地產原本寄望的救市措施不見效果,反而更加迫切需要出售更多房屋來換取現金,才能避免債務違約,才能撐到觀望的消費者願意出手買房。這也就是為何最後一個避免違約的房企碧桂園爆雷的重要原因。

中共選了錯誤的路或重蹈日本失落的十年

中國經濟出現嚴重問題,更嚴重的是問題還在加劇。《華爾街日報》7月底刊文警告說,中國可能在重蹈日本「失落的十年」。日本選擇了將房地產泡沫帶來的痛苦分攤到數十年的疲弱增長中,而不是承受短期的劇烈衝擊。因為擔心短期衝擊可能導致預料之外的創造性破壞。

文章說,如果中共當局繼續向中國恆大等陷入困境的開發商提供貸款,並弱化風險,這些房企就會變成殭屍企業,浪費經濟資源。如果這些企業被迫重組並且停業,就會拖欠貸款,短期內就會給放貸機構造成損失,並暫時抑制經濟增長。

華日提到,雖然中共喉舌媒體《人民日報》在2016年曾發表作者匿名評論文章警告經濟風險,中國的經濟學者們也對日本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當局並沒有採取行動,而是選擇了一條更加錯誤的道路。

這是因為中共當局很難在政治上告訴中國人,他們在泡沫時期花錢購買的住宅可能永遠都無法完工,也很難讓人脈發達的開發商倒閉,或者取消對出售商的支持。因為這些舉動都可能讓經濟震盪,中共擔憂由此帶來的政治風險。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4/194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