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可悲,娛樂圈的八卦淹沒了她的死訊

不久前,她,離開了這個世界。

訃告淹沒在鋪天蓋地的明星資訊和娛樂八卦之中。沒有熱搜、沒有討論、甚至沒什麼人知道。

但這是一則值得被關注的哀訊,這是真正的巨星隕落!

為了抑制中國的愛滋病她一生致力於感染性疾病的醫療、教學與科研。

她報告了中國境內第一例愛滋病,並在十年後,主持制定了愛滋病診治的首個國家標準方案。

她將畢生所學用在治病救人上,80多歲還工作在一線。

她是患者眼中的「最美醫生」、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學生眼中的嚴厲老師。

她的名字,值得我們記住——她是中國著名的感染病專家、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教授王愛霞。7月1日,王愛霞因病逝世,享年91歲。

第一個病人

愛滋病三個字,在今天幾乎人盡皆知,但在1985年,這個疾病剛剛被發現的第四年,國人甚至普通醫務工作者對它的認識還幾乎是空白。

在當時,人們認為這是一種只存在於歐美發達國家的奇怪疾病,根本不會在中國出現。而1985年6月4日,一名阿根廷青年的來華之旅,打破了這份平靜。

這名來華的外國遊客34歲,在旅途中突然高燒、咳嗽,而後在北京入院。

患者的病情進展之快出人意料。住院當天下午,這位年輕患者的體溫就上升到38度,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第二天,體溫40度,口唇出現嚴重紫紺。

卡氏肺囊腫

儘管主管醫生全力救治,夜間又將患者轉入ICU進行氣管切開插管處理,但是都無力回天。

經過一夜搶救,患者最終死於呼吸衰竭。而這距離患者的入院還不到48小時。

當時王愛霞是呼吸科副主任,她並沒有把這次病人死亡歸因於普通的肺部感染。

患者發病急、病因蹊蹺,這一切都讓王愛霞覺得事情並不尋常。

在患者的病史中,王愛霞發現,病患15年前定居美國洛杉磯,分別在兩年前、一年前患過卡氏肺囊蟲病。

而在1981年6月5日,美國疾控中心發佈報告,有5名年輕男性被診斷出患有一種很不常見肺部感染,即卡氏肺囊蟲肺炎。

而第二年這幾名患者被定義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中文音譯為「愛滋病」,而卡氏肺囊蟲肺炎正是愛滋病終末期的臨床表現。

王愛霞高度懷疑全新的致命疾病——愛滋病,已經登陸中國。

但是僅僅是懷疑還遠遠不夠,一定要進行專門的抗體檢測。

當時已知愛滋病的致命性和傳染性,誰來檢測病人的抗體,誰又來采患者的血樣?

王愛霞第一個挺身而出,她親自跑到實驗室,從患者留下的5mL的血液樣本,分離出2.5mL血清標本。

而僅僅這2.5mL血清檢測出HIV病毒抗體數值為59.3。而這個數值,只要大於5,即可診斷為愛滋病病毒感染。

最終,王愛霞的懷疑成為現實,患者最終確診為愛滋病感染合併卡氏肺囊蟲性肺炎。

王愛霞並不滿足於此,對於首次登陸中國的愛滋病,她想追問更多,感染愛滋病後,會有什麼樣的病理改變,為什麼會導致如此快速的呼吸衰竭死亡?

她預見,中國很快也會出現本土愛滋病患者,應該怎樣預防和治療,王愛霞強烈希望能爭取到屍檢機會,未雨綢繆,為後續中國了解和治療愛滋病打下基礎。

通過與阿根廷使館不懈聯繫,王愛霞和醫生們聯繫到了患者生前的伴侶,並徵得了同意。

最終醫生們在巨大的風險下,解剖獲得中國第一個愛滋病患者的99張病理切片。

如今這些切片保存在醫院切片庫中,13頁之多的病理診斷報告雖然已經泛黃,但其中的字跡依然清晰。

而這些王愛霞功不可沒。

愛滋村

不出王愛霞所料,這是愛滋病傳給中國的第一個危險信號。同年國內又發現了4人感染HIV病毒。

愛滋病在當時已經明確,性接觸是主要傳播途徑。而中國首例愛滋病之後的幾年,未見由性接觸傳播引起HIV感染的報道。

在2001中國又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非性傳播愛滋病病毒感染。

很多人應該都記得,2011年,章子怡郭富城主演了一部影片《最愛》。

講的是一個小村莊的村民,突如其來遭受了一場致命惡疾。身染絕症的男女主角相依相愛。這段不被祝福的感情中,兩人用生命證明了愛情的尊嚴。

其實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這個村子的原型就是文樓村——曾經震驚世界的「愛滋村」。

2001年,根據國家衛生部門公佈,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成為了愛滋病重災區,當時全縣13個鄉,其中8個鄉的村民都不同程度感染了愛滋病。

最為嚴重的是文樓村,醫務人員對文樓村的11位村民進行血液採樣檢測,結果讓人大吃一驚:11個人中,竟然只有1人未感染愛滋病,其餘10人都是愛滋病感染者。

2001年8月,王愛霞奔赴河南文樓村,她不顧安危,走訪愛滋病多發地,採訪愛滋病人。

經過調查,很快弄清楚了村民們感染愛滋病的根本原因,並不是謠傳的作風問題,而是貧窮。因為生活無以為繼使得很多村民走上賣血之路,而後不幸感染愛滋,隨後村民在夫妻生活中相互感染,母親通過分娩感染給剛出生的嬰兒……

早在1995年,王愛霞就制定了愛滋病診治的國家標準。

從第一個愛滋病專科護士、第一個愛滋病專科碩士開始,組建起中國第一個愛滋病研究團隊。

在文樓村,她一邊調研,一邊診治患者,還舉辦醫務人員培訓班,把已經制定了診治流程一一傳授給當地醫護。

而她認為最重要的是,對村民進行愛滋病知識的普及和教育,讓村民們了解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以及如何避免。

她告訴村民,雖然不幸感染愛滋病,但是只要堅持吃藥,生活還是會正常進行下去。

在國家的支持家,他們為愛滋病病人提供免費藥物,免費治療。愛滋病的科普也讓大家消除了歧視和隔閡。

王愛霞在文樓村

在強大的醫療和知識的支撐下,村民們感覺自己不是被拋棄的人,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

也是2001年,她在協和醫院感染內科成立愛滋病診治中心。

開創了愛滋病抗病毒治療、免疫重建及綜合診治的「中國方案」,使中國愛滋病病死率大幅下降——愛滋病病人年病死率低於1%,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獨創的綜合治療「協和模式」,使病人服藥依從性提升至99.2%,顯著高於國際水平。

數十萬感染者因為王愛霞的發現、研究,延長或挽回了寶貴的生命!

如今的文樓村已與普通村子沒什麼區別,大家都蓋起了漂亮寬敞的大瓦房,幾乎家家戶戶都開上了小車,日子平凡的流淌着。

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二十年前那場充滿着孤獨、恐懼和絕望的噩夢,更也不應該忘記帶着大家走出夢魘的王愛霞。

協和精神

人都道,協和醫院有三寶。協和圖書館被譽為亞洲第一醫學圖書館,藏有許多珍貴的外文原版書籍,供協和的醫生們翻閱,此為第一寶。

協議醫院強大的病歷系統,則是第二個「寶貝」。

協和珍藏有400餘萬冊病歷,記錄了各種疑難雜症,第一號門診病案的病人叫鄭長壽,就醫日期為1921年7月1日。

孫中山張學良宋慶齡宋美齡等名人的病案,都妥善地保存在協和的病歷庫中。

當然這裏面也有王愛霞和她診斷的中國境內第一例愛滋病病人的病理切片。

協和三寶之三,則是那些知名的教授們和他們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

20世紀90年代,王愛霞將自己其他研究成果轉讓,籌集經費建立了中國醫院內第一間P3(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簡稱P3實驗室)實驗室。

著名的308份SARS病人血清檢測就在這個實驗室里完成,檢驗科還利用該實驗室分離出了三株SARS病毒株;她在國內最早從事院內感染細菌變遷的動向研究,率先提出要警惕輸血引起的丙型肝炎交叉感染,有效保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不僅如此,王愛霞在醫學教育事業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一直承擔北京協和醫學院八年制醫學生教學工作,直到年近八旬才因身體原因退出。為北京協和醫院乃至中國醫療界培養了一大批醫學人才。

現任北京協和醫院愛滋病診療中心主任的李太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考上了王愛霞的碩士研究生。

李太生回憶起恩師的教學風格,兩字就是「嚴格」。這讓很多學生又尊敬、又害怕。

但也正是她嚴厲的鞭策,李太生等學子打下了紮實的臨床基本功,讓他們在未來的醫學實踐里能夠遊刃有餘。

她給學生上的第一課是「要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最重」。

文獻與書本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臨床實踐中積累更重要,「是醫生就必須要到患者身邊去」。

她在臨床診斷方面,特別是不明原因發熱診斷中所展示的高超技術,常令同道讚嘆不已,被稱為疑難病例的「活字典」。

上個世紀末,李太生留學法國歸來,跟隨王愛霞投身愛滋病的研究中。李太生一直跟隨恩師的腳步,踐行恩師的座右銘:「走到患者身邊去,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還要重。」

功夫不負有心人,21世紀初,李太生領頭的愛滋病研究團隊碩果纍纍。

鍾南山院士在唁函中寫道:「愛霞教授是我的大師姐,多年來我們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學貫中西,成就非凡,著述頗豐,桃李滿天下,她的很多學生都活躍在國內外各個專業領域,並作出了不菲的業績,我想這正是愛霞教授精湛專業技術和人格風範的延續。我特別感觸的是,愛霞教授一生淡泊明志、與世無爭,潛心學問、甘守寂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品質,這更是我們當代醫學人需要傳承的瑰寶。」

對於醫學事業,王愛霞教授無限熱愛、滿懷熱情、執着追求,她以拯救病人生命和為患者解除痛苦為己任,同事形容她「看見病人,就像戰士聽到了槍響」。

與其說她是白衣天使,不如說她是白衣戰士。

在沒有硝煙的戰場,她與趨利避害的本能逆行。

無所謂榮華富貴,無所謂功成名就,用血肉之軀保衛我們的健康。

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醫學巨匠隕落了,但她的精神永存!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視覺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16/192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