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帶孩子從北京逃離到清邁,仍然被狠狠的卷到了

教育遷移,不是教育焦慮的解藥。

——題記

Hi,大家好,我是生活在泰國清邁的理工男編輯小齊。

2年前,我們一家頂着疫情,離開了生活20年的北京,飛去清邁。

國內疫情防控放開後,泰國迎來了大批中國遊客,導致物價瘋漲,很多人表示「已經不是過去的泰國了」「貴到高攀不起」,一度衝上熱搜……實際上,不僅旅遊貴了,泰國的教育情況也大變樣。

最近一段時間,不斷有國內的朋友向我諮詢來泰國讀書的事情,放在兩年前,我會毫不猶豫地建議他來,不過現在我會把優勢和劣勢列出來,讓他根據自己的情況理性選擇。

清邁有21所正經的國際學校,在校生人數不盡相同。多的學校有七八百人,從幼兒園覆蓋到高中全年齡段。少的只有一兩百人,甚至建校第一批學生還未到初中年齡。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人數1萬多人,其中就有半數來自中國。

若不是疫情封鎖,清邁教育資源應該在過去兩年內就已被擠爆,今年大量中國家庭湧出,留學中介跟導遊一樣忙碌。國際學校很早就取消了在線面試,因此大多數中國家庭只能拿着旅遊簽證過來,面試通過再回國辦理家長陪讀簽,或是花高價找當地中介辦理。

很多家庭來清邁卻真的只是旅遊一趟。因為學校早已沒有學位,而留學中介也只在乎是否收到了中介費,他們的工作就是完成接送機、陪同參觀學校、跟學校的招生老師見一面禮貌性聊幾句。運氣好的家庭還能入讀那幾所英文門檻幾乎為零、中國孩子為主的國際學校。

我的孩子在清邁讀了兩年,不久前剛換了學校,心儀已久的學校排隊名單上中國孩子有300人,果斷放棄,硬着頭皮去考了另外一所TOP3學校,同樣面臨激烈競爭,需要嚴格的面試選拔。

與此同時,各所學校學費上漲,有的學校一年漲幅超過30%。

即便如此,每天還是有一波又一波中國家庭帶着孩子出來。

來清邁讀書還是性價比的首選嗎?家長選擇的「快樂教育」,孩子願意一直走下去嗎?教育移民能解決教育焦慮問題嗎?

接下來我會講講,這兩年我和我的朋友們在清邁的教育選擇,以及清邁教育這兩年的變化。希望我的故事,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為了擺脫教育焦慮 頂着疫情從北京飛清邁

2021年是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二年,兒子那時6歲,5月份是北京的幼升小報名時間,即將入學,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有:免費讀家門口的公立菜小;一年花15-20萬元讀北京的國際或雙語私校,同時一年還要花8-10萬元租一套學校附近的老破小;國外留學。最後,我們決定帶孩子來清邁。

國外每天百萬人感染、國內一片祥和的時候,我們從北京搬到了清邁,做出這個決定除了為了孩子讀書,同時也是我和太太工作、生活等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

1、學費便宜

每年學費4-8萬元,最貴的一所10萬左右,而國內一二線城市的私校10萬起,名氣大、口碑好的就要20萬以上,甚至更高。除了學校的學費,各種課外班也很便宜,在國內貴到中產都要咬牙才能學的馬術、高爾夫,在這裏一節課只要100元左右。

2、國際化的環境

清邁的國際學校有21所,還有一些本地生為主的雙語學校,年頭最長的有近70年,部分學校也有20年以上歷史。這裏的國際學校有美制、英制、IB,也有一些特殊的,比如新加坡、中國、泰英雙語等。事實上,對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小學階段的目標還是打好英文基礎、適應在國際學校的學習方式,通常6年級以後才會考慮學校體制和未來對接什麼樣的大學。

放學後孩子可以參加豐富的興趣班,繪畫、手工、音樂、體育……就算不上課,也能在戶外玩到天黑。學校學習壓力不大,快樂教育下,孩子更容易發現更多興趣愛好。

3、生活成本低

清邁的生活成本很低,早期定居的朋友告訴我,她們家每月人均生活費不到2000元就能過得很好。居住環境靈活自由,外國人可以合法購買公寓,房屋只有居住面積,沒有公攤,價格幾千元到1萬多元一平米。多數陪讀家庭會選擇租別墅,大概4、5千元一個月就能租到一個社區環境不錯的獨棟別墅,雇一個泰國、緬甸的阿姨做家務只需要多付出每月1500-2000元工資。

4、數字遊民工作地點不受限

因為線上工作的原因,我們需要經常和國內的夥伴保持溝通,只有1小時時差的泰國也是最理想的選擇。就算需要回國線下工作,清邁往返國內大城市都有直飛航班,加上長期陪讀簽證,和在國內生活並沒有太大差別。

雖說泰國地處熱帶,但清邁靠近中國西南,夏天3個月熬過去就是舒適的雨季和冬季,良好的自然環境特別適合孩子成長。孩子與電子設備相處時間明顯減少,放學後大把時間都在戶外和朋友們玩耍,經常沐浴在陽光下,身體也格外健康。

以上這些,是我們家選擇清邁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原因。兩年期間,我們認識了很多陪讀家庭,發現他們選擇清邁的原因也大致如此。

體驗擇校的優越感 學費低還有優惠 老師懇請我們把孩子送進他們學校

2021年4月剛到泰國時,正值泰國新冠病毒感染第二波的高峰期,下了飛機我就戴雙層口罩,覺得隔離醫院才是最安全的地方,10天後,我緊閉車窗、打開內循環,才敢開車出門,好像空氣中都飄着病毒。

那段時間,整個清邁都沒有遊客!往日熱鬧的街上空蕩蕩的,進入任何還在勉強營業的場所都是包場。

國際學校也出現逃離潮,有的學校學生走了一半,有的學校一個年級不夠開一個班。我給學校發諮詢郵件,2、3分鐘就能收到回復,敲開任何一個學校的接待辦公室大門,招生老師都送上最熱情的笑臉,懇請我們把孩子送進他們學校,不僅學費打折,還免收1、2萬元的新生註冊費。讓我體會了一次「上帝」的優越感。

在清邁評價一個好學校的標準,除了看學校的師資、學術成績、教育理念、社團文化,還有一個不成文的標準——入學英文水平要求高、不專門照顧中國孩子英文能力的學校就是好學校(國際學校使用英文教學,為了完成國際課程體系下的教學任務,保證各國孩子的學習進度、課程內容的質量,對學生的英文基礎有要求)。

我們剛來時兒子的英文水平也處於起步階段,沒有直接入學,而是在校外找了一個英語機構學習了四個月,事實證明這樣的校外課程比學校的ELS效果好很多。儘管如此,我們也沒有申請那幾所老牌、口碑更好的學校(蘭納、普林、清邁國際是清邁TOP3),最終選擇了一所「普校」——SIBS雙語學校。

SIBS英文要求不高,入學有ELS(英文提高班),雖然一個學期多收1300元,但是心裏覺得踏實。小學階段使用劍橋課程,還開了人教版教材的語文課,中國學生必修,每天上一節。兒子說,班上的中國同學最喜歡上語文課,因為可以大聲講中文。

SIBS中國孩子很多,每個年級兩個班,每班大約25人,全校學生共600多人,粗略看一下學生名單,從姓氏拼音就能分辨出中國孩子超過50%,老師要求學生在班上必須講英文,可是執行力度卻不高。

在學校的寬鬆管理下,中高年級的小學生開始充分釋放個性,孩子之間的矛盾也逐漸顯露出來,家長認為學校應該解決,學校卻認為應該給予更多包容,於是有300多人的中國家長微信群就成了吐槽學校和家長吵架的戰場。

我們最初就打算在這裏讀兩年,作為過渡學校基本達到預期:英文能力提高、適應國際學校學習環境、拿到全A成績和一個比較好看的推薦信。

第一年他們班上還有3個空位,隔壁班有5個,到了第二年(三年級上學期,2022年8月-12月),兩個班都滿員。12月初老師就發來調查表,詢問第二學期是否繼續留校。我問班主任為什麼這麼着急,她說很多家庭在國外排隊,要確定是否能在聖誕節後入學,主要是韓國人和國門開放後的中國人。

到了今年年初,我們立刻啟動了轉學計劃,同時也意識到各個學校學位可能會面臨緊張情況。

排隊名單上中國孩子有300人!大量教育移民湧入清邁 名校開始掐尖

先給心儀已久、口碑很好的Grace基督教會學校發了申請郵件,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參加過這所學校的多次活動,最近一次是去年的聖誕音樂會,很喜歡學校的文化氛圍。

正式填寫了若干頁調查表後,得到學校的官方回復——該年級沒有學位,後來在我好心房東和學校內部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再次得到同樣的答覆,但贈送了一個建議:5月份可以再來詢問。現在全校排隊名單上的中國孩子有300人!

算了一下,300人平均分到12個年級,每個年級也有近30人。在學校嚴格控制各個國家的學生比例,中國籍學生比例5%的情況下,並不是空出一個位置就能進一位中國孩子,這個結果幾乎等於宣佈沒有希望。

我們的備選是CMIS(清邁國際學校)。在交了1000元面試費後,學校安排了入學評估。

CMIS是清邁歷史最久的國際學校,建校至今已有近70年,在清邁陪讀圈裏,CMIS是公認最難考的一所學校。難在對英文要求最高,和SIBS二年級(7歲)面試走個形式,校長拿幾個卡片問孩子英文單詞怎麼讀形成鮮明對比,CMIS在官方網站招生頁上就寫着「非常重視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網上其它有價值的考試信息並不多,面試通知郵件也僅有這麼一句話介紹:

「For this assessment, your child will need to show proficiency at their grade level for English language arts and math.」(你的孩子需要表現出對應其年級的英語語言藝術和數學水平)

我請教了一些前輩,確認了郵件里的「英語語言藝術」就是寫作文!我自查了美國小學生各年級的寫作要求,三年級的基本要求是「能夠寫出完整的故事,有比較豐富的細節和清晰的觀點。」於是帶着孩子悶頭準備,教了五六種寫作法、寫了不同題材的十幾篇作文,我確認了他的寫作能力已經大幅提升,然後就是面試等待學校挑選。

面試當天我們提前半小時來到學校,才得知同時面試的有八個孩子,分別來自清邁其它五所學校的不同年級。面試安排一共3.5小時,原計劃1.5小時的筆試1小時就結束了,因為每個孩子寫得都很快,包括20道數學題、20道閱讀理解題和一篇寫作,其它時間老師一直在和大家聊天、參觀校園。

面試結束,兒子問我,「爸爸,你覺得我能被錄取嗎」,我回答:「你很棒,盡力就好」。

校方告訴我要一周後才會發麵試結果,結果第四天就收到了CMIS的錄取通知,非常幸運!雖然帶着孩子做了很多準備,也並沒有百分百把握。

接下來每周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家長帶着孩子來爭取那極少的學位,我無法查證有多少孩子參加了面試,也無從得知學校的錄取率,更不知道其他面試學生的成績。朋友給我看了去年的班級相冊,說:「在CMIS總能看着有人去面試,但一些班級即使不滿,也不急於招新生進入。由於申請不到學位,很多人就帶孩子去了曼谷,那邊有更多好學校,學位也更充足,當然陪讀費用也貴出很多」。

這種激烈的學位競爭在清邁其他名校也是如此。疫情兩年,很多人出不來,還有一些人交了學費,被迫延遲入學,最近全都湧進來了,導致學位不足。

我的鄰居小杜一家人,四年前帶着兒子來清邁,就讀於網紅「竹子學校」(潘亞頓國際學校),潘亞頓一直是清邁最火的學校,四年前申請幼兒園時就沒有學位,各年級班級幾乎都很滿,一個班上只有2、3個來自中國的孩子。而現在更是嚴重滿員,校方通知家長,「如果家裏有其他孩子,可以來排隊,一旦空出學位優先安排給在校老生家庭」。至於新生,則一位難求。

學費漲幅達30% 家長和校方大鬧一場

與此同時,清邁的學費也整體上漲,價格優勢被慢慢削弱。

潘亞頓一年級新生,從每年4萬多漲到了6萬,兩年時間學費上漲了30%。英文門檻較低的Unity國際學校今年出了新規則,可以一次性收三年學費,打折但不退,目的是防止學生流失。

詳細說說蘭納國際學校。蘭納一直是清邁最牛的學校之一,每一個泰國孩子都夢寐以求的學校,2018年廣東加美教育入股成為最大股東後,給蘭納帶來了錢,也帶來了商業化經營模式。

2020年時,我朋友花姐家的兩個孩子,1個6歲,1個3歲,都申請了蘭納國際學校,學費很便宜,哥哥小學一年不到四萬,妹妹幼兒園一年不到2萬,兩個孩子的費用一年不到6萬,後期每學費都按價目表來,有小幅上漲,花姐說蘭納的學費單從來算不明白,後來就懶得算了。那時蘭納剛開始擴招,入學難度不高,還有很多學費優惠,自然吸引了很多其它學校的轉學生來報名。

但另一個朋友小藍家就沒那麼幸運了。她家兩個孩子從SIBS轉入蘭納,因為轉學流程耽誤了3個月,2021年3月份報名時蘭納已經公佈了新的學費標準,兩個孩子都要按2021年8月入學的新生的價格繳費,一年級學費大幅上漲32%,從大約4.3萬一年,漲到5.8萬。

因為漲幅過大,很多學生家長跑到校方大鬧一場,一些外國孩子直接轉去同為英制的SIBS學校,最後還是地方政府出面要求學校控制漲幅,並且給出承諾,再後來的一年學費只上漲了8%,在新生的可接受範圍內。

但就在不久前,蘭納公佈了2023-2024學年收費標準,漲幅再次超過30%。這次漲價後,蘭納學費成為清邁第二高,第一是又貴、又好、學位奇缺的普林國際學校,每年學費7-15萬。

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些原計劃今年夏天轉學去蘭納的家長已經另作打算。同時,在清邁北邊的NIS國際學校變成了清邁老生源青睞的香餑餑。(NIS學校是一所有30年歷史的老牌美制課程學校,每年6萬左右的學費一直相對穩定,過去兩年僅上浮10%。因位置與主要居住區較遠,不是留學家庭的首選,而且學校對英文要求較高)。

就算生活在清邁本地的老生不再轉入,蘭納的定價還是具有很大優勢的,學校新的管理團隊似乎從不擔心生源,因為它的目標市場是中國一二線城市,預測選擇教育移民的中國家庭未來只會越來越多。

普校普遍成績差 咬牙去曼谷、新加坡 逃離內卷只是換個賽道而已?

對於很多來清邁讀書的中國家庭,清邁並不是終點,一些家庭選擇中途離開。

中國大城市的父母拉着孩子在升學前線戰鬥,突然發現拼不動學區房、拼不起課外班,清邁這個世外桃源可以逃離內卷,花着四五線城市的錢,讀着比順義還純正的國際課程,國內一年的英文補習班學費就夠在這兒浸泡兩年。清邁的悠閒生活和快樂教育可能讓家長的焦慮在短期內得到緩解,但若是帶着對國際學校模式的巨大期待,最後極有可能失望。

清邁的大多數學校學術成績並不特別突出,平均SAT成績1200出頭,最多只能申請到美國排名50-100的學校。無門檻學校、普校,師資相當一般,學習鬆散,孩子普遍成績較差;TOP3的學校(蘭納、普林、清邁國際)學位還太少,競爭激烈。一些有明確教育要求的父母,希望孩子在初中能取得更好的學術成績,擠不進去TOP3,於是只好帶着孩子轉戰曼谷或者新加坡,不僅是中國家庭,泰國富裕家庭也是這樣。

Mia一家2021年從廈門來到清邁,就讀於蘭納,Mia爸爸認為生活習慣上他們更傾向於去馬來西亞定居,兒子學習不如姐姐好,以後就跟他們去馬來西亞,成績優異的Mia上學期從蘭納考到新加坡一所公立學校,她獨立性很強,現在外婆陪她在新加坡生活,幾年後只要通過新加坡一項國家考試就可以拿到新加坡綠卡。

還是我的朋友花姐,她們一家幾年前就辦好了美國投資移民,2020年元旦,一家人從上海來到清邁旅行,結果遇上了國內疫情爆發,她們原本應該回上海讀家門口更好的公立名校,誰知在清邁一住下來就是三年。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暑假將從清邁直接去美國。

花姐的兒子Jack,以前在國內就學了棒球和冰球,來了清邁找不到隊伍,唯一的冰場也因為疫情無限期停業,於是開始學高爾夫。Jack的教練曾經帶出過美國公開賽冠軍,教練費包月7000人民幣,算上比賽費用,每個月大概1萬出頭,同樣水平的教練和比賽場次,在上海要花費10倍以上。

到現在Jack已經打了三年高爾夫,在泰國8歲組的排名一直在7-10名,剛進入9-12歲的組,還要繼續打下去,爭取更好的排名,這對他去美國申請好的私校會有很大幫助。花姐說在美國私校讀書期間,如果要參加比賽,學校會大力支持,比賽成績突出,學校甚至會定製一個學習計劃,讓一個團隊來幫助孩子。

不算購買球杆的費用的話,Jack這幾年在清邁的訓練費用大概50-60萬,在上海練,達到同樣的水平,可能就要500萬以上。除了高爾夫,馬術、網球也是在清邁極便宜、國內卻價格極高的項目。在清邁讀書期間拿到較高的GPA成績,再加上體育比賽成績,已經成為叩開美國名校、私校的孩子家庭的第一選擇。

還有一些家長覺得自己可以「佛系」,孩子卻不允許。我聽說過兩個例子:媽媽對孩子學習沒有要求,能考哪裏就去哪裏,可讀7年級的女兒,上進心很強,想去加拿大讀書,現在加課上學而思;另外一個家庭的學霸女孩,讀到初中時,班上成績好的、平時跟自己親密的朋友都想辦法轉走了,也逼着爸媽要去曼谷……

說到底,帶孩子教育移民、走國際教育這條路,家長也要目標清晰,搞清楚自己和孩子到底想要什麼。

身邊確實有一些父母,對孩子沒有特別期望,追求順其自然,那麼在清邁會生活得很舒適;但如果你是一個對孩子學習水平和未來發展有一定要求的人,來到清邁還是免不了面對升學的競爭壓力。所謂逃離國內內卷,大概率也只是換個賽道而已,也許這個賽道也已擁擠不堪。

結語

10年前的清邁,還只是中國人旅遊目的地而已。2017年到2019年間,大量的中國家庭集中來清邁陪讀。第一批來的是成都媽媽,徹底帶火清邁的則是北京和上海媽媽。

性價比較高的清邁國際學校,對中國普通中產家庭吸引力強大。

「宅嚶嚶」(慢慢來)的快樂教育,究竟是天堂,還是溫水煮青蛙的陷阱?繼續讓孩子在「普校」享受「看不到成效的快樂教育」,還是許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未來而奮力一拼?

總有一刻,父母要走到必須作出抉擇的路口。

至於如何選擇,考驗的是父母對於教育、對於成功與幸福,對於人生的理解。

不過,有一點很清晰:教育沒有萬能藥,教育遷移,更不是教育焦慮的解藥。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03/188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