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陽澄湖大閘蟹20天銷量不如去年1天

9月23日,秋風漸起,蘇州渭塘鎮一家小超市前,老闆兼職賣起了螃蟹。這一天,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儘管離陽澄湖還有些路,老闆吆喝的底氣卻更足了。當晚,幾個廣西遊客買了一鍋蟹嘗鮮。現買現煮,揭開倒扣的臉盆,微涼的空氣中飄着蟹香。

「西風響,蟹腳癢」,天終於涼下來了。

在當地人印象中,今年夏天早上7點出門,車上也要開空調。最高氣溫突破40攝氏度,連續高溫也影響了陽澄湖大閘蟹的生長,個頭較往年小,產量或略有減少,大規模上市推遲。蟹農這樣解釋,「人都受不了,何況螃蟹呢?」

經驗老到的陽澄湖蟹農,加大水草投放和水體增氧,以減少高溫帶來的影響。

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的數據顯示,今年陽澄湖大閘蟹湖區圍網養殖面積1.6萬畝,預計產量1500噸左右。高標準池塘改造養殖面積7.2萬畝,預計產量7900噸左右。交卷時刻,蘇州市相城區農業農村局分管漁業的副局長王力說,「高溫對陽澄湖大閘蟹的總體影響趨向穩定,還是可控的。」

但在高溫之外,蟹農蟹商還面臨新的挑戰。大閘蟹開捕當天下午,陽澄湖鎮上的大閘蟹交易市場門可羅雀,往年忙着打包禮盒的店家,今年多坐在門前。每當有人經過,都喊上一聲,「買螃蟹嗎?進來看看。」

蟹農、蟹商之外,今年的陽澄湖邊還出現了不少拍短視頻的年輕人。「吃螃蟹的人」,正在擁抱新變化。

9月23日,一位蟹商在朋友圈曬的大閘蟹。受訪者供圖

「靠蟹吃飯」

蓮花村三面環水,形似蓮花,鑲嵌在陽澄湖中,是陽澄湖清水大閘蟹的產地之一。

9月20日,村道上走着三兩個穿紅色T恤的快遞員。胸口印着揮舞鉗子的大螃蟹,寫着「鉗途無量」四個字。看見有人走過,擔心是爭搶業務的同行,他們主動迎上前,「哥們,你來這是幹什麼的?」

開觀光車的師傅淡定得多。9月中旬開始,陸續有遊客進村,他被問得最多的是,「這裏的螃蟹是真的假的?」他帶着幾分詼諧,「沒有假螃蟹,螃蟹都是真的。不是真的螃蟹,就不叫螃蟹了。」

距蓮花村不遠的陽澄湖大閘蟹文化館,如此介紹陽澄湖大閘蟹:在陽澄湖生長的螃蟹,長年行走于堅硬的湖底,健碩有力,且腳爪上的毛不與泥漿接觸,保持了天然的金黃色。湖底水草茂盛,爬行時腹部被水草刷洗,潔白如玉。以「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特徵聞名天下,肉質細膩,上口清甜。

據介紹,該村湖區養殖面積2600畝左右,352戶人家,266戶養螃蟹。這其中,又有243戶開起了農家樂。按他的話說,橘黃蟹肥時是蓮花村的民生季,「村民是靠蟹吃飯的。」

9月24日,陽澄湖大閘蟹開捕後的首個周六。蓮花村村口一群騎電瓶車的大姐笑盈盈的,「帥哥,吃飯訂好了嗎?」再往深處走,一個年輕人舉着寫有自家餐廳名字的旗子招徠生意,這惹得其他村民不滿。看惹起眾怒,他不再作聲,旗也不揮了。

51歲的村民施巧明,圓臉、寸頭,膚色黝黑,養了近30年螃蟹。他家的農家樂開門見湖,起名「蟹橫天下」,同他的造型一樣霸氣。土地流轉後,他仍以農民自居,管自家20畝養殖水面叫「20畝地」。

螃蟹多在夜裏活動,成熟後,從淡水洄游入海口,交配、產卵、孵化。但在蟹農的「地」里,地籠網是它們唯一的歸處。

施巧明自產自銷,從養殖到銷售一條龍,為的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辛苦一年能掙更多錢。年成好的時候能賺一二十萬元,年成不好又把前兩年掙的錢虧掉了,「說實話,跟上班差不多。」

前一天晚上,接到訂單的施巧明抓了點螃蟹,忙活到夜裏11點多。早年有人偷湖裏的螃蟹,他習慣了在湖上自建的小屋裏看夜,「睡得安心一點。」一早又趕回家裏打包發貨,說話時,不時打上幾個哈欠。

9月25日,陽澄湖鎮澄消路上的一家快遞中轉站。工人們在對面的超市吃午飯,屋外是一排排引擎轟鳴的貨車。

離蓮花村8公里的一家大閘蟹配載中心,有工人倚在牆角打瞌睡。倉庫里擺着一台電子秤,白板上貼着全國各門店的發貨時間和數量。

一位工人說,他們從凌晨三點就開始幹活,給每隻螃蟹稱重,按規格放進不同水池中。待到發貨前,扎蟹、戴蟹扣、包裝。

一位大姐進來轉了一圈,沒找到負責人,「我看看有沒有扎螃蟹的活。」她邊說邊比畫着扎螃蟹的過程:食指和中指要按住螃蟹的大鉗子,其餘手指包住蟹爪,用繩子從左到右捆幾圈,再從上到下捆幾圈。去年她在這裏扎螃蟹,一隻掙2毛5分錢,多的時候一天能掙一兩百元。

無論是自產自銷的蟹農,還是規模更大、有養殖基地的配載中心,螃蟹要送到消費者手中,都離不開物流。

9月25日中午,陽澄湖鎮澄消路上的一家快遞中轉站,一派忙碌景象。穿着馬甲的工人來來往往,一排貨車引擎轟鳴,傳送帶將一盒盒大閘蟹運上車廂。

一輛上海牌照的貨車駛出中轉站,擋風玻璃後頭放着綠色通行證:「大閘蟹專配車輛,請優先卸車中轉」。

工作人員舉着手機喊,「車剛走,兩個小時到。」這通電話是讓上海的站點提前做好準備,螃蟹在全部貨物中最優先,一到站點,所有人立刻全力配合。按照規定,這批螃蟹要在下午5點前送到所有客戶手上,「不能耽誤人家晚上吃螃蟹。」

9月20日,蓮花村,不少村民靠養蟹和開農家樂為生。新京報記者杜寒三攝

「小年」

螃蟹產業不光為陽澄湖本地人解決了生計,也為外鄉人帶來機會。

陳師傅來自江蘇鹽城,下臂曬得黑黢黢的,上臂露出一截白。他與螃蟹打了十多年交道,夏天在老家種田,秋天來蓮花村給蟹農打下手。

今年夏天,熱得不同尋常。莊稼地里,一根玉米棒子,只長了十來個不飽滿的粒,提到收成,陳師傅緊皺眉頭,「今年能有往年的三分之一就不錯了。」

陽澄湖的蟹農,同樣靠天吃飯。在他們口中,今年老天爺不幫忙,是個「小年」。

2021年年底,賣完螃蟹,施巧明沒有歇着,清洗、晾曬、修補地籠網。蟹苗只比一元硬幣大些,一斤有三四十個。怕蟹苗凍死,差不多過完年,施巧明挑了個零攝氏度以上的晴天下蟹苗。飼料越餵越多,螃蟹也越長越大。

到了5月份,水草多了要割掉,不夠則要補種,他的經驗是,水草要佔湖面的三分之二。6月以後,天氣轉熱,就要開啟增氧設備。

9月20日,施巧明開船去了趟陽澄湖。

湖上刮着風,轉彎的時候,船頭濺起浪花,打在身上有些涼意。施巧明一手叉腰,一手把着方向,「陽澄湖只要有一點風就不熱。」然而,今年夏天的陽澄湖,風平浪靜,經常連一絲風都沒有。湖水表面被曬得發燙,部分水草枯死。

他盼望一場登陸地稍遠、但能有些外圍影響的小颱風,但最終沒有迎來風,也沒有迎來雨。

蟹農們都說,這樣連續的極端高溫天氣,他們以前從來沒遇到過。

養蟹先要養好草。水草符合大閘蟹的食性,也能吸引螺螄、小魚等動物性餌料,供大閘蟹捕食,還能通過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同時,水草還能為大閘蟹蛻殼提供棲息隱蔽場所,軟殼蟹可爬到水草下藏身,減少水鳥侵襲。

同其他蟹農一樣,嗅到苗頭不對,施巧明增加了水草投放,也延長了增氧時間。但高溫還是影響了大閘蟹的進食和蛻殼,以致個頭偏小,大規模上市推遲。

「還沒到吃螃蟹的時候」,他這樣回復打電話諮詢的客人。至於陽澄湖大閘蟹的減產情況,要到年末捕撈完螃蟹才知道。

蓮花村一家農家樂的菜單上,也標註了加粗的特別說明:「8月至9月天氣炎熱,大閘蟹還未蛻完殼。現是六月黃童子蟹,軟黃、微甘,屬於自然現象。」

高溫影響之外,蟹農這兩年還面臨着養殖成本的上漲。

施巧明算了筆賬,原本120元錢100斤的玉米飼料,現在同樣的價錢,只能買到50斤左右。餵食螃蟹的小魚,從一包50元錢漲到65元錢。臨近成熟,螃蟹胃口正好,一天就要砸下近千元的「伙食費」。

9月20日,施巧明開船去了趟陽澄湖,這間屋子是他平時看夜的地方。新京報記者杜寒三攝

蓮花村人流量大,鄰村的蟹農邢年寶在村口支了個攤子。「今年看來真的不賺錢,如果能保本的話,就是這個了。」他豎起了大拇指。

2020年,陽澄湖大閘蟹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誌,沿陽澄湖的4市6鎮及陽澄湖湖區經過高標準池塘生態改造後,獲得「陽澄湖大閘蟹」金字招牌。

與生長在近兩米深的陽澄湖中的湖蟹不同,塘蟹的水位更淺。但在陽澄湖北岸的消涇村,塘蟹養殖戶陸建良卻說,「高溫沒有特別大的影響。」這是因為,他把蟹塘的水位提高了。往年池塘的水位在80厘米左右,今年陸建良把水位控制在120厘米。一天不往池塘里引水,池塘的水就眼見着淺下去。

高溫之後,變化也在發生。

張月良在消涇村開了家螃蟹飼料和藥物店,廠家送來一張水草養護的巨型廣告貼在牆上:「高溫季節水草,不出水」「打造蟹塘水下森林」。

他說,往年向隔壁蟹塘要點水草都不用花錢,但吃一塹長一智,現在已經有人開始花錢預訂明年的水草了,圖個心安。另一個信號是,有人放出了風,打算把蟹塘租出去,明年不養螃蟹了。

變化的市場

挺過高溫,蟹農蟹商又迎來了新挑戰。

9月25日,蘇州市相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四分局副局長趙軍,在當地的幾個大閘蟹交易市場轉了一圈。生意不多,檢查卻不能少。有人問他,「我們現在都沒生意,一天開不了一次張也很正常,到底是什麼原因?」

趙軍也在琢磨,陽澄湖大閘蟹因高溫推遲上市的消息熱度很高,消費者可能有一種時間上的錯覺,覺得會一直推遲下去。但螃蟹成熟時間有早有晚,目前部分螃蟹已經達到了上市標準。

陽澄湖鎮清水村的養殖大戶俞三男在陽澄湖湖區有400畝水面,已經嗅到了市場的變化。俞三男說,「我們預估銷量要降30%,但這段時間感受下來,今年的實際情況可能要超過之前的預估。」

他在清水村的新蟹王市場有個門面,往年這個時候,看貨、買貨的人流不絕。但9月21日下午,整個市場除了店家,幾乎沒有什麼人。更糟糕的是,「現在幾乎沒有訂單。」

在俞三男看來,同一片湖,同樣的環境,養殖結果是不一樣的。不同養殖戶養出來的螃蟹,就是有大有小,有多有少,「關鍵還是在自身」。但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對所有養殖戶都一視同仁。

這不是俞三男一個人的感受。

9月23日,陽澄湖大閘蟹開捕。王博遠在當地的一個大閘蟹交易市場做生意,過去「打包都來不及」,但今年還有時間在老闆椅上躺着。從9月3日開門營業,到開捕當天整整20天,銷量不如去年一天。「往年一些企業都要送大閘蟹,今年說不送了,確實很難搞。」

一位蟹商告訴新京報記者,去年中秋節有企業給員工訂了20萬元的大閘蟹,但今年不僅沒送月餅,甚至只送了自家生產的產品。

除了銷量問題,王博遠發現,市場對價格的接受程度也下降了。今年大閘蟹數量相對較少,「價格貴在天氣上」,但想提價又提不起來。

面對新的形勢,俞三男開始思考,能不能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養殖戶負責養螃蟹,銷售交給專業的團隊。碰到問題就解決問題,如果形勢沒有轉變,俞三男打算提前做個預案,「以後怎麼做,以後再說。」

9月22日,塘蟹養殖戶陸建良在給螃蟹餵食。

陸建良倒沒有為自家20畝螃蟹的銷路發愁。

陸建良早先也做批發生意,從養殖戶手裏收螃蟹。不同規格的螃蟹,不同價格。他有些「一根筋」,4兩8的蟹不按5兩的規格收。他打了個比方,4兩5的蟹收購價100元錢1斤,5兩的蟹收購價150元錢1斤。對養殖戶來說,一隻蟹按不同的規格收購,可能差20多元錢,但缺斤少兩讓他覺得不好向客戶交代。

2020年,陸建良認識了在上海做家政業務的張明皓。張明皓有「不怕貴,就怕螃蟹不好」的優質客戶資源,兩人一拍即合。一個負責養,一個負責賣,收益對半開。

9月22日,張明皓趕到消涇村,「替客戶跑一趟。」

這天下午,陸建良用鐵鏟攪拌均勻帶魚和玉米做的飼料,划着船餵蟹。他撐着一支竹竿,劃一段路,就彎腰從盆里抓起一把,撒到蟹塘中。張明皓蹲在一邊陰涼處,把拍的小視頻往朋友圈發,「餵的都是好東西。」

當天,張明皓髮了14條朋友圈,13條都和螃蟹有關,用他的話說,「合作夥伴辛苦一年了,該輪到我來出力了。」

9月22日,陽澄湖鎮消涇村,街上店鋪多做螃蟹生意。

「我在陽澄湖清水村很想你」

9月26日,陽澄湖西湖和中湖之間的清水村。

兩個短視頻團隊的成員,拎着滿滿一筐螃蟹打道回府,「改天再來」。清水村蟹韻蟹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顧敏擺擺手,「不要來了,不要來了。」合作社的社員老周,笑呵呵地看着他們。

幾天後,《2000塊2小時撈大閘蟹,成功把老闆盤了》的短視頻,火熱出爐。

養了20多年螃蟹,老周發現,去年陽澄湖有了拍短視頻的人,「今年特別流行。」

養螃蟹老周是專業的,至於賣螃蟹,他總結出經驗,「要靠人的圈子,認識的人多,螃蟹就能賣出去。」加入合作社前,一半螃蟹他能自產自銷,另一半只能托人賣掉。如今,合作社為他兜底,銷路不用愁了。

老周說,合作社的圈子比他的大,請人拍短視頻發到網上,圈子更大了。

9月26日下午,顧敏的直播團隊在陽澄湖的一間自建小屋上調試設備。門前立着塊在年輕人中流行的網紅路牌,「我在陽澄湖清水村很想你」。現場架起了一盞補光燈,湖面上迴蕩着暖場音樂和水鳥叫聲。

去年沒趕上短視頻平台的這班車,今年,顧敏一個月花六七萬元,請來短視頻拍攝和直播團隊,「這是趨勢,我們不去做,感覺好像有點落伍。」

2009年,顧敏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在傳統電商平台賣大閘蟹。直到有一次,有個客戶問他,「你們在某電商平台有沒有店?」顧敏回復後對方沒了動靜,再去問時得到一句,「你們在這個平台也有店了,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顧敏說,消費者試錯了很多次,已經形成了買不到好貨的認知。這讓他下定決心,退出所有傳統電商平台。

9月26日,陽澄湖上立着一塊網紅路牌,不遠處是短視頻和直播團隊。新京報記者杜寒三攝

相城區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張全根也告訴新京報記者,大閘蟹的銷售模式不斷在變化,傳統電商平台基本不再有流量,直播帶貨的勢頭很厲害。「但不管是什麼模式,都要品質當頭。」

在某短視頻平台上,顧敏的賬號更新了113條視頻,直播50餘次,收穫2.9萬粉絲。他門兒清,市場好的時候,蟹農覺得更多錢讓合作社賺走了,「但像現在這個情況,就要靠合作社了。」

顧敏覺得,不可能每一隻蟹都賣出好價格。短視頻平台並不是利潤點,而是為社員兜底銷售出貨的地方。

正說着,他接到一通電話。有客戶在附近吃飯,刷到短視頻,想過來看看買幾隻螃蟹,「直播和拍短視頻還是有效的。」

不光是顧敏,越來越多的人把希望寄托在短視頻平台上。

9月24日,陽澄湖鎮澄北路上的一家直播基地,摞着一箱箱贈品酒。隔壁也是一家賣大閘蟹的,剛放完鞭炮,地上滿是爆竹的碎屑。直播基地的員工嘀咕,「邊上那家昨天就開始發貨了」,老闆神情微妙,轉身離開。

直播基地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之前也賣了幾年螃蟹,但今年頭一回做直播。「看到的人多,量肯定大了,而且直播可以勾起人的購買慾望。」

不過直播賣蟹這一新興事物,也為亂象滋生了空間。

一位批發商告訴新京報記者,他請主播直播帶貨,一天能賣出700盒。其中一款產品99元錢20隻,每隻1兩重,但標成1.5兩,「這種小螃蟹只有在網上騙騙人,你說這么小,買來怎麼吃啊,都是一次性的消費。」

近兩年,蘇州市相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四分局通過網絡巡查、糾紛處辦、網絡抽檢等方式,重點加強對廣告發佈、市場價格、侵犯消費者權益等行為的監管。2020年蟹季處罰相關案件24件,2021年處罰相關案件26件。而今年截至目前,立案1件,還在查辦過程中。

趙軍說,監管部門主要是事中和事後監管,而平台能在前端解決問題。分局給平台發函,提醒平台規避市場監管中關注到的問題。「平台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希望能和我們一起承擔監管的責任。」

9月23日,一位蟹商在崑山市巴城鎮陽澄湖大閘蟹開捕現場,拍下的大閘蟹。受訪者供圖

「金字招牌」之外

今年的蟹季剛拉開帷幕,今後的工作已經擺到了台前。

針對明年有可能再次出現的連續高溫天氣,相城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力說,有關單位已成功試點抗高溫的水草,養殖戶可以優化水草品種。新育種的大閘蟹蟹苗,母本達半斤以上,對高溫的耐受力也會更強。

此外,相城區農業農村局還將鼓勵蟹農投保高溫險。保險由市、區、鎮三級補貼75%,蟹農只需承擔25%的費用,在連續高溫天氣觸發賠付條件後,蟹農將獲得理賠,以減少蟹農的損失。

張全根也在暢想陽澄湖大閘蟹的未來。

張全根說,「好多人有一個誤區,陽澄湖人養的大閘蟹都是陽澄湖大閘蟹。」他不止一次跟會員們說,「要做好『陽澄湖大閘蟹』這塊金字招牌,接下來,也要做好自己的品牌,把大閘蟹的產業做大。」

蘇州一家大閘蟹銷售公司的負責人顧慶華也是這個想法,「為什麼老是蹭陽澄湖這個IP呢?我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儘管持有售賣陽澄湖大閘蟹的資質,但他從禮盒上拿下了「陽澄湖」三個字,換上了自己創立的品牌「孤品」,取「酒中茅台、蟹中孤品」之意。

顧慶華知道,收購螃蟹前,蟹農會把螃蟹餵得飽飽的,好壓些秤。為了對自己的品牌負責,他建立了品控發貨倉,螃蟹在水池中暫養48小時清腸胃,發貨前再挑選淘汰一部分。

顧慶華說,客戶復購率達89%,「是靠客戶的口碑傳播出來的。」

9月26日,顧敏的短視頻團隊,在陽澄湖錄製視頻。

蘇州渭塘鎮那家小超市兼職賣螃蟹的老闆,趁沒有客戶的時候,拍了拍載貨的三輪摩托,「我一年能賣45萬元的螃蟹。」他又伸出三個手指,揚起眉毛,「我有朋友能賣300萬元。」

真真假假的財富傳說,在陽澄湖流傳。真實的養蟹故事,寫在蟹農黝黑的皮膚上。他們的願望很簡單:把螃蟹養好,把螃蟹賣出去,把螃蟹賣個好價錢。

陽澄湖起風了,北岸的風車跟着轉。一艘漁船載着短視頻團隊,開過一座橋,湖面開闊起來。大伙兒裹緊衣服,有人感慨了一句,「要是早點這麼涼快就好了。」

漁船駛過,驚起水鳥一片。

(註:文中王博遠為化名。)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新京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10/181407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