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美兩部長閃電訪問烏克蘭,普京作出「服軟」決定

美國拜登當局在布林肯和奧斯汀訪問之際再次強調,美軍無意在烏克蘭土地上作戰,包括在烏克蘭上空作戰,美軍不會真正介入,仍然確保其在俄烏戰爭中的底線——絕不因直接軍事介入而促使世界性大戰及核大戰發生。

故事中,大佬總是最後出場,以顯示其權力和威嚴。

超級大國的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當地時間4月24日晚抵達基輔,對仍處於戰火中的烏克蘭進行了閃電訪問。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外長庫列巴等一眾官員和他們舉行了會談。

他們的訪問有幾個門道:

首先這場訪問是在美國的北約和歐盟盟友接踵訪問烏克蘭之後進行的一場帶有壓軸意味的訪問。

在美國高官之前,歐盟三巨頭——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及歐洲理事會主席,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首腦,英國首相,西班牙和丹麥首相,均已到訪基輔。

其次,布林肯和奧斯汀的訪問具有「折中」性質,現已訪問烏克蘭的領導人都是各國首腦或國際組織領袖,美國政府派出國務卿和國防部長聯袂出訪,一方面具有足夠的分量,能夠展示華盛頓對基輔的強烈支持,能夠到一線觀察形勢,傾聽意見,幫助烏克蘭解決實際問題;一方面儘管表面的原因看上去出於安全顧慮,但也是留有餘地的表現,華盛頓手中還捏着一張更大的牌——總統拜登親自訪問基輔,這張牌何時出手,還有待俄烏戰爭的形勢及美國及其盟國與俄羅斯的外交博弈出現決定性拐點的時刻。

第三,布林肯和奧斯汀的訪問時機是,烏克蘭在對俄自衛反擊戰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俄羅斯第一階段的攻勢黯然失敗,對烏戰爭的「初心」目標沒有實現,用布林肯的話說,也不可能實現,被迫戰略收縮和退卻,轉入對烏戰爭的第二階段,重點針對烏東和烏南展開爭奪。

烏東是親俄武裝長期盤踞的地區,為俄軍所熟悉,而且莫斯科吸取了第一階段的教訓,有針對性地對戰略戰術進行調整和改進,基輔在新階段的戰役中將面臨比第一階段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與此同時,普京當局也從俄烏戰爭早期西方加強制裁、限制和孤立所引發的某種慌亂中初步穩住神,開始全面出擊予以應對。

總體上,這些因素都將導致俄烏戰爭的持久戰格局,時間從最初設想的數天拖至目前的數周,未來可能變成數月甚至數年,取決於雙方的戰爭意志,尤其是實力、能力、後勤保障、內部政局及外部支持能否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

在此關鍵節點上,布林肯和奧斯汀以美國外交和國防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身份到訪基輔,是對澤連斯基當局取得第一階段勝利的肯定,也是要幫助澤連斯基當局鞏固贏得俄烏戰爭第一階段所帶來的有利局面。

在會晤中,美方宣佈美國外交官將重返基輔,假如經過考察後確定重啟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那麼等於是向世界宣示,美國對澤連斯基當局,對烏克蘭戰勝俄羅斯,對烏克蘭保持政局穩定特別是首都安全,有信心。

沒有任何國家或組織負責人親赴火線訪問比超級大國的首席部長和國防部長同時訪問更有力量、更具價值和威懾力。

第四,隨着澤連斯基當局穩定首都及全國戰略地區的局勢,重獲戰略主動權,就美國及其盟國與烏克蘭在軍事援助、財政支持和長期的安全保障方面的措施,進一步收緊對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幫助烏克蘭成功抵禦俄羅斯的持久攻勢,並伺機展開反擊,打贏俄烏戰爭,並開展戰後重建等一攬子問題,緊密協調,成為當前烏方的迫切需求,也是布林肯和奧斯汀訪問的核心任務。

在他們訪問之前,澤連斯基就隔空喊話,要求訪問者不要空手而來。

在俄烏開戰後首次到訪烏克蘭首都(3月份,布林肯曾在波烏邊境的烏方一側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會面),拜登的兩位「重臣」當然少不了帶來豐厚的見面禮——一份額外的高達7億多美元的直接和間接援助,其中3.22億美元直接為烏克蘭購買武器,近4億美元提供給中東歐、巴爾幹半島等16個接收烏克蘭難民的國家。

布林肯和奧斯汀抵達基輔的軍用機場的畫面有一個細節,隨訪的座機裝滿了包括導彈在內的武器——美國人真是一點都不浪費機會。

如果說這只是小意思的話,那麼對於基輔來說最大的福音,可能是布林肯和奧斯汀此訪的重點之一應該是詳細探討如何落實美國重啟的「租借法案」,這是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長期軍事援助、幫助基輔打持久戰、確保其能夠保衛國家並將俄軍逐出國土的重大措施。

對烏克蘭重要的另一個措施是美國及其盟國如何在國防上向烏克蘭提供全面、深入和持續協助。

奧斯汀在與烏方官員的會面時應該會詳加討論。在結束訪問後,他將前往德國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與盟國的20多位國防部長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會面,討論烏克蘭的防務需求及對烏長期安全保障問題。

戰後重建問題已經提上日程。烏克蘭總理什米加爾剛剛結束的華盛頓之行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尋求美國對戰後重建的支持,包括將烏克蘭境內的所有俄羅斯財產國有化,並利用俄羅斯在其他國家被凍結的資產來彌補俄羅斯對烏戰爭的損失。

烏克蘭方面不會放棄美方主要高官到訪時從總統的最高層面重申要求的機會。

美國拜登當局在布林肯和奧斯汀訪問之際再次強調,美軍無意在烏克蘭土地上作戰,包括在烏克蘭上空作戰,美軍不會真正介入,仍然確保其在俄烏戰爭中的底線——絕不因直接軍事介入而促使世界性大戰及核大戰發生。

但從倫敦到華盛頓,對於澤連斯基強烈要求的提供重型武器的呼聲並不無動於衷,一些潛移默化的突破趨勢正在形成:

美國直接或間接、明里或暗中、由自身或鼓勵盟友向澤連斯基當局提供攻防兼備型或具進攻性的武器、提供基輔迫切需要的重型武器,隨着戰爭的深入進行,對「防禦」的定義及提供防禦性武器的定義正在發生變化,甚至,在超級大國默許之下,北約盟國某種程度的軍事介入也可能正在發生。

有關報道指稱,英國的一支精銳的約包含20名成員的特種部隊已在烏克蘭西部利沃夫部署。

這樣的情況越到戰爭關鍵階段,就越不能排除,形式可能不拘一格,只要不穿制式軍裝。總之,無論是從基輔,還是從華盛頓及其北約和歐洲盟友來說,都對確保烏克蘭維持持久作戰能力直至打敗俄羅斯,並在此過程中從戰略上削弱俄羅斯,擁有共同的願望。

正如我們此前分析的,奧斯汀在一個場合中就說到,削弱俄羅斯是華盛頓的目標之一。

俄烏戰爭發生後,美國及其盟國的總體策略就是以援助和支持烏克蘭及制裁和孤立俄羅斯的兩手來擊退莫斯科的攻勢,但從制裁和孤立的效果來看,由於俄羅斯是一個大國,無法短時間內達到效果,特別是它在全球擁有不少長期的夥伴,一時半會不會絕對失去支持,因此它將更依賴於幫助烏克蘭在戰場贏。

這是布林肯和奧斯汀此訪的最重要背景之一。

俄方收縮戰線後,其戰略意圖通過一位軍區司令的對外表態已經明確:

控制烏東和烏南地區,打通其與克里米亞半島的陸上通道,連成一體納入俄羅斯版圖,並控制烏克蘭所有的海岸線。

在衛國戰爭紀念日即將來臨的時刻,開戰以來屢戰屢敗的普京當局急需一場勝利,因此在其打響烏東戰役後,開展了猛烈的攻勢。

同時,針對馬里烏波爾市的最後戰鬥,早前,莫斯科出於某種策略,主動放棄「強攻」,改為持續圍困,但這兩天以來俄方突然重新對其發起進攻。

澤連斯基當局為莫斯科劃定了紅線,烏方隨時願意無條件就馬里烏波爾問題與俄方進行特別談判,但只要俄方殲滅該市的殘留守軍和人民或者在俄佔領土上公投,那麼就將意味着兩國和談大門的關閉,為保住烏軍士兵和人民的生命,防止俄方以不正當方式強行改變領土歸屬,設定紅線。

剛剛的消息稱,俄羅斯國防部決定從當地時間25日14時開始停止亞速鋼鐵廠附近的任何軍事行動,並為平民開放人道主義通道。

俄方的這一決定來得蹊蹺,一方面它正值布林肯和奧斯汀訪問之後,一方面甚至沒有響應烏方舉行特別談判要求,以體面的方式來作出決定,卻匆忙宣稱單方面讓步,由於尚無更進一步的細節透露,因此不免令人浮想聯翩——這是普京服軟的徵兆嗎?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26/174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