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6歲前,別逼孩子做這4件事,影響孩子一生

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孩子優秀,將來能夠光宗耀祖,出人頭地。

所以,帶着孩子將來能有出息的萬千期許,很多家長從孩子還未出生開始,就為他規劃出了一條條「康莊大道」。

孩子出生後,更多的家長秉承着這樣一條信念: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都不知道TA有多優秀。

但是,很多家長所不知道的是,這個「逼迫」是有限度的,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就會適得其反,有些事情是不能逼迫的。

尤其是0-6歲的孩子,別逼TA做這4件事,否則影響一生。

逼孩子乖巧懂事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當父母的,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

懂事,似乎就意味着孩子有教養,情商高。

但實際上,那個不該在懂事年齡太「懂事」的孩子,最讓人心疼。

《少年說》中,一個16歲的女孩楊栩楠,站在勇氣台上,淚流滿面。

她邊說話邊倔強的強抹眼淚說道:從小到大自己一直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即使長大上學了,也不會讓父母擔心。

住校期間從不主動給他們打電話,自己會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為了不讓父母失望,會把自己的小任性和小情緒全部都藏起來……

她對自己的弟弟喊話:你不必那麼懂事,只需要單純快樂就好。

台下的媽媽更是淚崩回應女兒:孩子,媽媽希望你不要那麼懂事!

懂事的孩子,謹慎、小心,看人臉色行事,看着像個小大人般讓人省心,但卻總是壓抑內心的真實想法,讓人無比心疼。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逼孩子乖巧懂事。0-6歲的孩子,就應該有孩子的樣子,有哭的權利、跟父母撒嬌的自由、偶爾一兩次任性的衝動。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多個敏感期,孩子6歲前,會經歷自我意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詛咒敏感期、性別敏感期等。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出現自私、叛逆、頂嘴,甚至咬人、說髒話等行為,這都是孩子成長的正常現象。

如果在這個階段,家長強迫孩子去「懂事」、乖巧,往往會忽視了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不但解決不了孩子出現的行為偏差,反而阻礙了孩子正常化發展。

逼孩子打招呼

強逼孩子打招呼這些「中國式禮貌」,其實害處非常多,有的可能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不利於其自身成長。

在很多人心目中,主動打招呼是禮貌,見了面不說話,不問候,就是沒有「教養」。

平時聚會的時候,很多家長帶着孩子一起參加,一進門就吆喝着孩子打招呼,這時候大多數孩子會一邊往後縮,一邊戒備着看着一張張陌生的面孔。

父母頓時會覺得沒面子,其實,孩子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怕生」行為是正常的。

這是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能夠區分熟人和生人,才會在生人面前有距離感。

孩子在0-6歲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心理,是他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他們通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許多長輩偏愛開朗活潑的孩子,看見「怕生」的孩子,就會用消極或否定的語氣說:「這個孩子不會講話」、「這個孩子太內向」了……

這時候,作為父母千萬不要逼着孩子打招呼,迎合長輩的心態,在大人看來,打招呼不過就是動動嘴皮子而已。

但是對孩子而言,陌生的場合,需要留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適應。

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這一邊,用正面的態度去保護孩子,當他人暗示孩子不打招呼的時候。

你可以友好地回應他人:「孩子不是不愛打招呼,他只是現在不想講話,等他準備好了就打招呼了。」

逼孩子分享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常常教導TA要有禮貌,懂得分享。

懂得分享固然是一種傳統美德,但強迫6歲前的孩子進行分享,本質上就是不尊重孩子。

即使不分享,6歲前的孩子也不應該被大人貼上「自私」、「小氣」的標籤。

分享應該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但孩子如果年齡小,不懂得分享的意義,家長就不能強迫孩子進行分享。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孩子2歲後會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能夠區分「我的」和「別人的」含義,擁有了物權意識。

孩子的物權敏感期是一種正常心理現象,在敏感期他們會產生明顯的「以我為中心」的意識,往往是從「我」出發。

對2、3歲的孩子來說,分享是很困難的,大人眼中無關緊要的玩具、零食,對孩子而言,就是他們安全感的寄託。

所以,3歲前孩子不分享,家長千萬不要逼迫。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其「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會逐漸淡薄,再通過家長的正確引導,孩子會自然的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逼孩子不許哭

6歲前的孩子特別愛哭鼻子,而孩子的哭往往是父母最為頭疼的問題,沒有之一。

生活中,絕大多數家長,都見不得孩子哭。有的家長為了制止孩子哭,就會一個勁的呵斥着:不許哭,憋回去,再哭就不理你了,讓你哭個夠。

家長說的越凶,孩子就哭的越厲害。曾經有一位媽媽分享了她的故事:

小時候因為不好好吃飯,鬧情緒被父母說哭了,媽媽看說教不管用,就直接把她推到門戶。

大門一關,任憑她怎麼哭鬧,就是不開門。

她回憶說道,當時的自己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現在回想起來,心底里還有一絲埋怨,小時候留下的心理陰影,即使成人,也會在心底投下難以磨滅的傷疤

客觀來講,哭和笑都是正常的情緒流露。孩子的哭,只是TA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孩子的每一次哭,背後都有原因和需求。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哭的情緒,都應該被父母所接納,而不應該被否定,被逼着不許哭。

如果家長逼迫着孩子不許哭,長此以往,孩子的情感就會被壓抑,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長期積攢下來的情緒,會久久停留在孩子心理,總有一天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發出來。

有數據研究表明,孩子85%~95%的性格在3~6歲的階段形成,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處於起步階段,可塑性非常強,所以心理學上也把這個階段稱為「潮濕的水泥期」。

孩子出生後的幾年,是性格形成非常關鍵的時期。對孩子來說,出生後的兩三年所經歷的事情,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正如意大利幼兒教育家瑪利亞·蒙台梭利博士所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因此,孩子6歲前,這4件事千萬不要逼孩子。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些事情真的急不得。

告訴孩子:你的童年,自帶萬丈光芒,現在的你就應該敢於探索,不斷試錯,單純、天真、快樂的成長!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每日蒙台梭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02/166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