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20歲、30歲、40歲、50歲,體檢最該查什麼?體檢重點來了!

▲健康體檢的真正意義,並不只在於檢測身體有沒有疾病,還要看有沒有得病的風險。

編者按+

有相當一部分體檢者會認為,體檢就是為了檢測身體有沒有疾病,拿到體檢報告後看到沒有大問題便棄之一邊。只有通過體檢早期發現亞健康狀態和潛在的疾病,才能及時進行調整和治療,對提高療效、縮短治療時間、減少醫療費用、提升生命質量有着重要的意義。

20歲查肝功五項,血常規、胸部x光

20來歲,身體各項功能包括抵抗力最佳,不用體檢?並不是!

出生的時候會注射多種疫苗,這些常規疫苗大多並非終身免疫。到了20多歲,人體內抗體很可能已經低於正常防禦水平。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及時補種疫苗,身體就會處於無保護的危險狀態。

此外,20多歲的年輕人剛畢業走上社會,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各種肝炎、消化道感染的幾率就增加,再加上年輕人處於性活躍期,所以感染性病等各種傳染病的機會也就大了。

專家建議:

20多歲的年輕人體檢時,要注意傳染病的篩查,比如肝炎指標;注重胸部X光的檢查,因為肺結核在年輕人中也很多見;關注生長發育情況,篩查先天性疾病以及早期腫瘤(睾丸和骨骼)。

30歲查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30歲關注血糖是不是有點早了?

不早!現在人相比從前普遍「吃得多、動得少」,加上忙於事業,應酬多,壓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導致糖尿病的發病年齡普遍提前,人在30幾歲發病也不在少數,尤其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檢出率很高。

專家建議:

30歲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檢查,而且不僅限於查一次空腹血糖,因為50%左右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但餐後血糖會明顯升高;大部分年輕人體檢空腹時測血糖沒問題,但餐後血糖卻很高。所以應該同時查一次餐後血糖,或做一次糖耐量試驗;有條件的人也可以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更加準確;關注性傳播疾病相關篩查。

40歲查心臟,心血管檢查

以前人們認為到了五六十歲再關注心臟健康也來得及,現在40歲就得開始關注心臟。

心腦血管病年輕化,40來歲的人英年早逝早已不是新聞。如果心臟問題不能早發現早診治,突然出現急性心梗、冠心病時,其猝死率反而比習慣了防範未然的老年人更高。

專家建議:

人在四五十歲時,心臟和血管都會有一個明顯的老化,彈性大不如前,特別是對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來說,定期檢查很有必要;建議該年齡段人群每年定期檢查心血管健康,記好血脂、血壓等指標; X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向量圖檢查、冠脈造影等具體篩查項目要根據不同病情來決定,可諮詢專科醫生;除了重點篩查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外,還需關注癌症篩查,肺部低劑量螺旋CT掃描篩查早期肺癌有明確獲益,女性乳腺癌早期篩查值得推薦。

50歲查骨和腸,腸鏡、胃鏡

到了50歲,女性一般剛剛絕經,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鈣流失增加,因此患骨質疏鬆的女性要遠遠多於男性。50歲的人,如果出現渾身疼痛、易骨折等症狀,就該考慮患有骨質疏鬆症了。

除了骨骼,50歲的人還應關注腸道健康。在做腸道體檢時,要更加注意腸息肉、慢性潰瘍等病變,防止這些小的病變發展成腫瘤。

專家建議:

這個年齡段的人一般都或多或少出現骨質疏鬆,建議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普通人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大便常規檢查,每兩到三年做一次腸鏡和胃鏡檢查;而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風險人群,則應該每年都進行一次胃鏡和腸鏡檢查;癌症篩查。

60歲以上全面查,查聽力、查眼底

60歲是老年生活的開始,這個年齡的老人,應該展開全面體檢,而不再是有所側重的檢查。

另外,老人由於血管老化脆弱,出現暴聾、暴盲的情況也很多見,多與耳和眼的供血血管突然栓塞有關。

專家建議:

除了心腦血管、糖尿病、惡性腫瘤、腎損害、甲狀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檢查,老年人還應該注意聽力和眼底病變的預防;查眼底,能及早發現老年性白內障、原發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還可以反映腦動脈是否硬化。癌症篩查。◎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知青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07/155448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