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騰訊阿里為何開戰

近年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多個移動互聯網領域展開競爭。如今,這兩家奠定中國互聯網江山的巨無霸公司準備全面開戰。

近年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和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0700.HK,簡稱﹕騰訊)在多個移動互聯網領域展開競爭。如今﹐這兩家奠定中國互聯網江山的巨無霸公司準備全面開戰。

行業觀察人士最先嗅到硝煙味兒是在月初由中國政府主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上。作為中國企業家代表人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Jack Ma)缺席了兩場有眾多業界大佬現身的高規格飯局﹐一時引發關注。

在其中一場飯局上﹐坐主位的騰訊聯席創始人馬化騰(Pony Ma)身邊圍繞了10位中國互聯網公司負責人﹐在這些發展迅猛的公司中﹐只有一家騰訊沒有入股。這些公司包括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Didi Chuxing Technology Co.)和生活服務平台美團點評(Meituan-Dianping)。

中國社交媒體上很快出現了「反阿里聯盟」的說法。

此後﹐騰訊大舉進入零售這一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領域。騰訊上周公佈﹐斥資6.38億美元收購中國連鎖超市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Yonghui Superstores Co.,601933.SH)5%的股份。本周﹐騰訊又和阿里巴巴的電商勁敵京東(JD.com Inc., JD)聯手﹐斥資6.04億美元收購時尚品牌折扣電商唯品會(Vipshop Holdings Ltd., VIPS)7%的股份。

早期投資者梅花天使創投(Plum Ventures)的創始人吳世春說﹐這是全面開戰。

投資者表示﹐局面如何演變很可能重塑中國商界格局﹐並影響到中國人的生活和小企業的命運。

阿里巴巴發言人認為﹐與騰訊的競爭具有積極意義﹐因為競爭能讓企業變得更強﹐最終惠及消費者。騰訊發言人說﹐騰訊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讓其生態系統內的用戶、開發者和其他企業都能受益。

就在幾年前﹐中國互聯網行業還是百度(Baidu.com Inc., BIDU)、阿里巴巴和騰訊三足鼎立﹐即外界所稱的BAT。在個人電腦時代﹐作為搜尋引擎巨頭的百度曾像谷歌一樣強大﹐但隨着智能手機在全球的普及﹐百度開始走下坡路﹐估值也逐漸落後。

現在只剩下AT了。

阿里巴巴和騰訊最初是靠各自把持互聯網行業的一端發展壯大的﹐阿里巴巴專注於電子商務﹐騰訊則專注於遊戲和即時通訊。在把大量利潤投資於新興互聯網業務的同時﹐兩家公司也越來越多地捲入到金融、支付、雲計算、娛樂、共享單車和美食外賣等領域的直接競爭。

根據馬化騰自己的計算﹐兩家公司之間的競爭戰線有十多條﹐他在本月初的另一次會議上也表示﹐太多了。

阿里巴巴和騰訊給中國人的飲食、購物、旅行和娛樂帶來的影響比國內任何其他公司都要大﹐甚至可以說超過中國共產黨。Facebook(FB)、亞馬遜(Amazon.com, AMZN)、Netflix(NFLX)和Alphabet Inc.(GOOG)旗下谷歌(Google)四家公司組成的FANG才能與AT相提並論。

隨着在線用戶增速放緩﹐爭奪線上線下融合領域控制權的競爭也在加劇。科技投資者稱﹐這促使阿里巴巴和騰訊互搶地盤。

一位有影響力的投資人稱﹐阿里巴巴和騰訊此前主要通過各自投資的初創公司進行代理人交鋒﹐而現在直接交手了﹐堪比一場世界大戰。該投資人認識馬雲和馬化騰﹐還曾和二人一起投資過初創公司。

業界人士表示﹐從初創公司到公開上市的科技公司﹐再到實體零售商﹐所有公司最終都要像唯品會一樣覺得需要站隊﹐否則就要承擔間接受害的風險。

零售商更是被鎖定的目標。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將支付系統視作要佔領的最重要陣地。支付系統為他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和海量用戶數據﹐因此兩家公司希望搶先奪下儘可能多的銷售點﹐以排擠掉對方。

阿里巴巴的淘寶(Taobao)購物網站和騰訊的微信(WeChat)即時通訊應用相互封禁對方的連結。用戶不能在阿里巴巴網上購物平台使用騰訊的財付通(Tenpay)支付系統﹐而騰訊持股18%的京東(JD.com, JD)也不接受支付寶(Alipay)。

營銷顧問和科技評論員洪波最近在他的個人博客上寫道﹐支付系統已成為互聯網巨頭宣誓領地歸屬的關鍵手段。他表示﹐最終消費者可能不得不選擇要成為哪家公司的臣民。

阿里巴巴最近幾年一直在收購併投資在線零售商、百貨大樓和超市連鎖店﹐今年更是加快了步伐。與此同時﹐依託騰訊極受歡迎的微信平台並一直蠶食支付寶主導地位的財付通則擴張遇阻。諮詢公司艾瑞(iResearch)的數據顯示﹐財付通的市場份額在第二季度下降﹐這是三年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投資者和行業高管表示﹐騰訊因此重新進入零售領域。

這一切的競爭行為正引發越來越高的呼聲﹐要求對大型科技公司進行約束﹐監管機構也注意到了。在6月份的一次會議上﹐一位監管金融服務的央行官員談到了一些公司成為「數據寡頭」﹐但沒有點名;這些公司通過投資不同的產品線收集個人信息。

筆者問那位認識馬雲和馬化騰的投資者﹐問他二人為何要打仗﹐給政府提供整頓的理由。他說:「自負」。他還提到了一句中國的諺語:「他們忘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225/104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