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長篇連載 > 正文

重生手記:一個癌症患者的康復之路 第2章 第一部分

   第3節中外醫生之對比

     我們真找到一點希望。那是周良輔教授的一個建議,他要我們對腦部重新做一次核磁共振掃描,但是必須加上「波譜」。他解釋說,這是國外的一項新技術,有助於確認顱內腫物的性質,甚至還能更準確判斷它與肺部病灶是否有關。周是上海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也是國內這個領域裏最權威的專家之一,所以在我們看來,他的建議實在比泰山還重。
     
     我毫不猶豫地去了醫院,再次接受腦部掃描,期待着周良輔教授所推崇的新技術帶來佳音。明知希望渺茫,還是望眼欲穿。
     
     「波譜掃描」的檢驗報告還要等上至少三天,我們意外地收到來自歐洲的消息。妹妹告訴我,對於我的病,國外專家的看法和國內專家並不完全相同,至少沒有那麼悲觀。對我們來說,這是幾天來唯一的好消息了。她後來對我詳細敘述了會診的經過。
     
     在一間擁有一個碩大的讀片器的房間裏,這些醫生把我的全部腦部膠片——總計9張——依次排開,整整齊齊懸掛了半個牆壁。他們拿着放大鏡,仔細查閱每一張,又認真傾聽妹妹轉述我的發病經過,對於他們認為很重要的細節不厭其煩地反覆詢問,然後回到那些膠片旁,重新依次查閱。
     
     整個過程持續了大約60分鐘,然而還沒有完。他們又把膠片的數碼文本拷貝到電腦上,經過放大處理後再來比照,這才形成自己的意見。
     
     這樣的會診先後有過兩次,結論大致相同:
     
     1,單從膠片所顯示出來的病灶來看,良性的可能性只有2%;
     
     2,但是從病人腦部症狀是「突發」而不是「漸近」這一點來看,這一病灶不像腫瘤,而更像一種罕見的炎症;
     
     3,所以,腦部病灶有50%的可能性不是腫瘤,或者只是良性腫瘤;
     
     4,腦部病變和肺部病變沒有關係的可能性更大。
     
     這四條中,第一條,他們和中國醫生的意見基本一樣;第二條,所有中國醫生都忽視了,外國醫生卻作為診斷的重要依據;第三條和第四條,中外醫生的意見有很大不同。
     
     鑑於此,國外的專家們認為,仍有進一步確診的必要。當然他們並不認為自己一定正確。由於沒有見到病人,他們甚至不認為這是一個正式診斷。他們極力建議我們在中國重新來一次會診,要請最好的醫生。
     
     妹妹乘坐的航班凌晨5點到達北京。在連續10個小時的空中勞頓之後,她坐上一輛出租汽車,從機場直奔那家大醫院。
     
     「最有名的中國專家」在他應當出現的時間真的出現了。她們開始敘述我的病情,儘量使自己的語言簡短和精確,可是對方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當她們說話時,他根本就不正眼看她們,也很少發問。他甚至在剛剛開始這次會診時便已經急於結束。
     
     僅僅一天前,妹妹親眼看着幾位外國專家把這9張膠片反反覆覆地看了一個小時。現在她卻驚訝地看到,這位中國專家只不過在9張膠片之中挑出3張匆匆看了幾眼,就開始下結論了。
     
     他接連說了好幾次「轉移瘤」,還說了一些必須立即手術之類的話。
     
     「如果不馬上手術會怎麼樣?」曉東問。
     
     「不手術?那就等着唄!」專家說,第一次正眼看了一下她們。
     
     兩人都聽明白了:「等着」的意思就是「等死」。
     
     妹妹心裏有很多問題想要提出,還想把國外專家的看法說給他聽,可是還沒開口就被他打斷了。轉瞬間,她們聽到他在招呼下一個病人了。
     
     她們就這樣匆匆趕來,又匆匆離去。
     
     看看表,這次「特約專家門診」總計不過三分鐘!
     
     醫生對病人的影響是迅速和壓倒性的,特別是那些擁有「專家」頭銜、每次收取高額門診掛號費的醫生。病人本能地想從他們那裏得到希望或者至少是安慰,可是他們的話總是讓病人感到絕望,好像經歷了一次粗魯的精神鞭撻。更值得回味的是,在遭受了這一切之後,病人和他們的家人依然把自己的信任、希望和金錢傾注在這些專家身上。
     
     妹妹是醫生,對腫瘤這種疾病有足夠的理解和心理準備。但也正因為她是醫生,所以才會對一個醫生的如此潦草、輕率和自以為是的診斷過程感到震驚和難以置信。
     
     「中國醫生怎麼會這樣啊?中國醫生怎麼會這樣啊?」她一見到我就不住地感嘆。
     
     我聽着她們的敘述,很快明白了問題的焦點。原來國外的專家很認真地對待膠片影像,同時更認真地對待病人的症狀;中國的這位專家很草率地對待膠片,同時更草率地對待病人。他只相信自己。我對中國醫生的職業德行多少有些了解,早已見怪不怪。可是妹妹久居國外,多年耳濡目染,腦子裏全是西方醫療機構的形象和那些外國醫生的行醫風範。她在國內做醫生還是20多年前的事,腦子裏面也只有那個時代的記憶。「我記得,那時候國內的醫生不是這樣啊。」
     
     從理智上說,我知道只憑一兩個醫生,就來抱怨「中國醫生」,是有以偏概全之嫌的。但是從我求醫問診的經歷來看,一個沒有任何權力、金錢或者特殊因緣的病人,在大多數情形下都會遭遇類似情形。如果真像醫生們說的,樂觀積極的精神是戰勝癌症的重要力量,那麼我可以肯定,很多醫生自己的表現甚至比疾病本身更加讓病人絕望。
     
     當我寫下這段文字時,曉東特別緊張。有好幾天,她不斷地表現出任何一個妻子都會有的憂慮。她提醒我:
     
     「你不打算再去這家醫院看病啦?」
     
     「有朝一日真要做開顱手術,你不打算請這位大專家操刀啦?」
     
     「是的!」我每一次都回答,「是的!」
     
     我聲若遊絲,氣力不足,但態度堅決。自從我知道此人是如此輕率和如此自以為是地面對病人的那一刻,我就不再信任他。由於職業的關係,我接觸過不少成功者和失敗者。在我的經驗中,輕率、傲慢和自以為是,是導致一個成功者犯錯誤的最重要的緣由。越是絕頂聰明功成名就之人,也就越是不能避免。把自己的性命交到這樣的醫生手裏,我不覺得是個明智的選擇。

   第4節醫生怎樣對待不懂的東西

     過了幾天妹妹打來電話,口氣異常興奮。她說,我腦子裏的病灶和肺部病變很有可能沒有關聯。
     
     「就算它是腫瘤,也是良性的可能性更大。」她在電話那頭信心十足地說。
     
     她的依據正是我的最新一次「波譜掃描」。
     
     我們是在兩天前拿到這個檢查報告的。那上面寫着:「左側橋臂病灶MRS示代謝略高,NAA/Cho值小於2.0,乳酸峰導置。」
     
     報告上要是像先前那樣寫個「佔位」、「結節」或者「增厚」,我還能明白其中含義,可現在這一串字符太深奧,我怎麼也搞不懂。當初上海華山醫院的周良輔教授建議我做這項檢查時,曾很認真地解釋了這項檢查的必要,所以兩天來曉東拿着這堆膠片踏上新一輪求醫之路,希望真能有所收穫,卻不料北京的醫生們對它並不在意。他們中的多數人甚至連看也不看。
     
     我們又驚訝又奇怪,不明白醫生們為什麼對這個新的檢查結果如此冷淡。直到北京醫院的李金大夫對我承認了一個事實:「真對不起,我還看不懂它。這是個新技術,引入中國的時間不長。」
     
     她的語氣充滿真誠和歉疚,讓我感動之餘又恍然大悟,終於明白原來專家們也有不懂的東西。我忽然意識到,那些醫生的冷漠,也許不是因為這一檢查結果無足輕重,而是因為他們不懂。
     
     我對發現這一點並不意外,因為沒有人可以無所不知,就算最權威最有學識的專家也是如此。我看到了善於學習新事物的醫生,比如周良輔大夫;也看到了勇於承認自己有所不知的醫生,比如李金大夫。可惜大多數醫生竟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來對待自己不懂的東西。
     
     妹妹來到北京後拿到這些腦片。她做的第一件事是跑到京城最大的新華書店,買來一本專門論述「波譜掃描」技術的書。一個上午的求醫經歷讓她失望,現在她決定依靠自己。書很難讀,但她很快弄懂了其中要害。她把我的腦片一一展開,攤在床上,仔細比照,結果發現,這項檢驗還真的有助於判斷顱內病灶的性質。
     
     「所有的徵兆都在顯示,良性的可能大。」她在電話里對我說,「對,所有的。」
     
     這結論和國內醫學專家們的診斷是如此不同,指着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
     
     次日清晨,這姑嫂二人再次走出家門尋訪名醫。然而專家們照樣態度消極。悲觀的看法仍然佔據壓倒的優勢。他們堅持自己的結論:「良性的可能性很小」。對於妹妹的質疑,他們不是根本不聽,就是搪塞了事。
     
     終於有一天,北京醫院的一位醫生覺察到一點什麼。此人是個神經外科的專家,也是我們見到的唯一能夠用一種幽默方式表達悲觀看法的醫生。聽他的會診就好像是在聽一位老朋友的神聊。
     
     「第一考慮是膠質瘤。」他這樣說。
     
     「第二呢?」妹妹問。
     
     「第二?」他眯起眼睛,又傾身向前,把目光轉到膠片上重新掃視一遍:「第二?我還不知道是什麼。」
     
     我們知道「膠質瘤」就是惡性腫瘤的一種,所以他其實是在表達一個最悲觀的結論。妹妹顯然不能接受這個結論。她用手指着膠片上黑白相間的曲線,話裏帶着明顯的挑戰:
     
     「看這裏!這說明什麼?」
     
     「看這裏!這是怎麼回事?」
     
     醫生張張嘴沒說話。他看看面前這個人,滿臉驚訝,驚訝於面前這個人如此執著,而且竟能提出一連串他沒有辦法解釋的問題。
     
     「你是不是在考我啊?」他的臉上再一次湧現出善意的幽默,「這樣吧。日後病人的情況如果真的證明我錯了,你一定要告訴我。」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凌志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4/0303/37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