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李濠仲

李濠仲:在這名俄羅斯外交官面前 中國外交戰狼只是膽小鬼
2022-05-27

中國所謂的「戰狼外交」,其外交官在鏡頭前經常呲牙裂嘴,多是仗勢自己背後國家影響力狐假虎威,回頭看去年退休的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疫情間,他曾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一度「『暗指』一些中國外交官散佈新冠病毒是來自美國的言論很瘋狂」,然後就在中國外交圈整個黑掉了,和新一代「中國外交戰狼」相比,崔天凱的作風確實顯得老派溫吞,但和龐達列夫一樣,他們反而都做出了比任何同僚還要勇敢的事。

李濠仲:烏克蘭替台灣擋了很多子彈
2022-04-25

過去幾年來,中國對台灣發動了多少無煙硝戰爭,左手挖走邦交國,右手利用經濟槓桿企圖在全球舞台上孤立台灣,還直接干預台灣民主,明的有軍事恐嚇,暗的是假訊息滿天,較之烏克蘭,台灣不也一路多靠自己挺到現在。今天,民主與威權的競爭,早不只是幾個少數國家間的事,更不只存在於台灣和中國,而是這個時代的特徵,台海安全國際化,到頭來和烏克蘭一樣,都不是「喊出來」的,是在自助下局勢因運而生。

李濠仲:烏克蘭人恨到巴不得俄羅斯電視再播天鵝湖
2022-04-18

1982年,共產黨總書記任期僅次史達林的勃列日涅夫過世,官方並沒有立刻對外發佈這項消息,取而代之,卻是要國營電視台插播播放完整四幕共計三小時的《天鵝湖》,後有俄羅斯芭蕾舞史學家解釋,因為消息終究封鎖不了,要電視台播放《天鵝湖》其實就是一種拖延戰術,好讓共黨高層在爭取時間處理接班問題時,電視台不會泄露半點消息。而後,1984年蘇聯共黨第六任總書記安德羅波夫過世、1985年第七任總書記契爾年科過世,電視台又都各如法炮製一次。

李濠仲:普京調大了音量:「美國醒醒吧」
2022-03-28

「我以為你只是社會主義,結果原來是在搞裙帶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我以為極權蘇聯已經解體,結果經濟條件的改善,只是愈加擴大無情專制政權的野心。」此刻,來自美國輿論的部分自省,大致如此。許多評論者這時提出這樣的反思,很簡單,無非希望美國不要因為中國又懊惱一次。

李濠仲:美國若像俄羅斯,這世界早完蛋了
2022-03-18

以人類歷史來說,獨裁政權其實佔去了絕大多數時間,「民主」原來直到近代才取得些許成就,兩者之間卻已是天差地別。美國總統被稱為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但看看拜登,又即使是他的前任川普,面對強勢的國會、獨立的司法、自由的媒體和難搞的選民,即可知這樣的總統,必然和普京之流處於截然不同的權力情境。

李濠仲:美國人的字典里沒有「全網刪除」
2022-02-14

美國民主確實走到升沉關卡,值得慶幸的是,儘管受到嚴峻挑戰,但成功的民主制度從來都是靠各個不同環節維繫,除投票選舉和領導者良窳,國會、聯邦制度、法院、官僚機構和新聞界,於今仍繼續扮演着美式民主的護欄,以此確保任何人對於美式民主直白嚴苛的批評,皆可透過任何媒體、期刊或著作發表,無一會被「全網刪除」,或只能轉往海外發佈。此令美國民主即便有讓人悲觀的一面,但距離中國官方所稱「美國民主制度痼疾已積重難返且亂象叢生」,其實仍有千里之遙。

李濠仲:北京辦的是一場「沒有雪的冬奧」
2022-02-11

正是奧運(尤其冬奧)面臨的現實生態、經濟問題,但一直以來卻很難得到符合問題嚴重性比例的重視和討論,儘管有專家早提出了減緩傷害的辦法,包括讓「擁有先天環境條件」的城市輪流舉辦、減少賽事、比賽現場遊客總量管制等等,但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何以如此?這似乎又得回到充滿濃濃政治味的「國際奧委會」,從它開始,恐怕就不會允許那些專家所提的建議發生,為什麼?因為「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就是句奧運比賽的外行話。

李濠仲:蓬佩奧不會沒事瘦身
2022-01-14

蓬佩奧並不是第一個如此積極減重的美國政治人物,在美國言論尺度下,批評政治人物的身材並不為過,很多過胖的政治人物也的確是在飽受「關注」下,開始進行大幅度瘦身計畫,因此每逢選舉時期,很明顯可見各地不少候選人都會特別利用選舉年來鍛煉身體,並由此向選民展現自己的紀律和毅力,證明自己是個可以承擔重任的人。

李濠仲:疫情這麼慘,美國人是怎麼活下來的?
2022-01-10

可以說,過去兩年來真正清晰的一件事,唯有科學趕不上病毒變化,人為手段又遠落後科學本身(美國也是在疫苗問世後的七個月才達疫苗接種率六成)。因此,既要保有健康,又難以再承受防疫封鎖造成的大規模損失,「風險評估」就成了眼前美式日常,直到Covid-19能如醫學專家所指,將逐漸成為季節性病毒而威力減弱,最後流感化,就像1918年西班牙流感及其後所有大流行病毒株所遵循的模式一樣。

李濠仲:「洋人網紅」接連說好中國故事的背後
2021-12-31

有YouTuber坦承在製作影片之前,確實接受了中國地方政府的食宿招待,強調影片內容屬於推廣旅遊性質,並以「做節目當然要收費」解釋,而這事實上便吻合了澳洲一智庫曾經公佈的文件,指中國網絡監管機構正積極聘用「外國網紅」替中國政府宣傳,尤其是要凸顯脫貧成效。

李濠仲:美出兵保台民意上升 或是香港推了一把
2021-08-30

美國人對香港的熟悉,來自過去香港的高度國際化和與他國密切的交流往來,因此它的處境,比起其他東方城市/國家的動亂,更容易令一般人心有戚戚,那麼,當下美國人對美國出兵協防台灣的支持比例,會持續上升且首度過半,道理之一,或是美國人也清楚,若讓中共拿下台灣,下一步就是像Peter Beinart所稱「落得和香港同樣的命運」。

李濠仲專欄:疫苗一邊救人一邊捉弄這個世界
2021-06-15

過去大半年來,許多國家都被病毒整得不成人形,接着很多國家再為搶疫苗人仰馬翻,於是,就又輪到疫苗一邊救人,一邊捉弄這個世界,或者還應驗了「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的名言警句。

李濠仲:疫情使人焦躁且忽略真正絕望的人
2021-06-11

過去一整年期間,被疫情攪得天翻地覆的紐約,讓很多人都感到焦慮,不過,真要比較痛苦指數,多數中產階級,及至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等級人士,絕大多數很快就能和社交安全距離下的生活接軌,實際上來說,他們並沒有受到太大的痛苦,更何況,還有如Amazon這般電商巨擘,可以在疫情下收益增長250億美元,當時布朗克斯區卻有不少失業居民等了好久失業救濟金都沒下文。無可否認,病毒肆虐,疫情的衝擊不只再次凸顯社會結構的不平等,而且又把距離拉得更大。

李濠仲:美國疫苗「神速計劃」也是一路被唱衰到開打
2021-06-09

疫苗問題從來不只是科學問題,當然也有政治因素,尤其迫在眉睫當下,美國不就是以政治手段逼出了科學成效。而終歸一句,回顧美國過去一年,「科學」原來也只是人類大千世界的一個小框框,人性的複雜面,往往會讓壞的事情更壞,當然,也有幸讓好的事情更好。

其實川普比拜登好懂(組圖)
2020-12-14

川普也從不諱言自己是個善於交易的人。而他的交易風格一直很單純,就是一開始就會把目標定得很高,然後不斷推進,就算沒有完全達到他理想的境界,低於目標值的成果通常也不會太差。不過,他也坦言這麼做的重點並不在於讓他的生活更快樂或更美好,而是「感覺很不錯」。他發跡紐約,曾和世界上最難纏的人周旋於最棘手的交易,他自認見識過不少「邪惡的對手」,偏偏他相當樂在其中與之對抗,真正會讓他快樂的就是打敗他們。

李濠仲:加拿大駐聯合國大使這樣「電」中國代表(圖)
2020-10-09

鮑‧博瑞說,他要提醒所有他的中國朋友,「中國以其世界超級大國之一,擁有超過10億以上的人口,卻說自己被一個只有3千500萬人口的國家霸凌,結果竟是用那樣的方式對待兩名加拿大公民,這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事,我們將繼續提及那些受到中國嚴厲對待和任意拘留的案件,而如果你(中國代表)以為用侮辱我們或侮辱我的國家,或侮辱任何人的方式就可以解決問題,那你可就錯了。」

李濠仲:台灣外交正從「暗適應」走向「明適應」 逆轉開始 (圖)
2020-10-02

中華民國曾是聯合國的一員,1971年被迫退出聯合國之後,原有邦交國不斷減少,當年台灣外交人員以勇於在全球各地重新開館的氣魄,存續了台灣的外交命脈,之後仰賴國家經濟成長,再以金援模式維繫住不少邦誼,直到中共的壓迫日大,台灣的外交戰則由早年的遍地開館,轉而不再求取邦交國數量突破,最後乾脆以靜代動,說台灣只需20多個邦交國就很夠了,繼之是外交休兵,然後再默許由中國政府代為發行台灣交往國際組織的通行證,接着,就是中共為懲罰台灣選舉結果的斷交潮。

李濠仲:不斷製造「流亡」的國家 能讓人多喜歡它(圖)
2020-09-21

從半世紀前的圖博,而後新疆,再到香港、蒙古,每個分散的當事者現身說法,都能記述出一冊又一冊和中共糾纏交戰的血淚故事,一旦把每個人歷經的遭遇串聯成線,繼之譜出一幅環環相扣的中共治下景象,則就不只是令人心寒。沒有一個人會希望自己生長的地方任由中共搓捏形塑,就算歐美多有親中論者誇誇其言,以為中國崛起必然替自己賺得多大利益,前提都在他們清楚擺明沒有人需要變成中國的一部分,可以神采奕奕飛去做生意,再盆滿缽滿回到自己家繼續享受無比愜意的自由,因為他們從來不必擔心自己會像圖博人、香港人、維吾爾人或中國海外異議份子一樣。

李濠仲:我要真正的花木蘭(圖)
2020-09-09

就在迪士尼大力宣傳《花木蘭》的同時,八月初卻發生香港抗中人士周庭被以港版國安法逮捕的消息。迪士尼當時為《花木蘭》設計的宣傳標語是:「The legend arrives.」(靜待傳奇-花木蘭),然後,因為周庭被捕,許多港人推特上立刻大量湧現「我要真正的花木蘭」這一聲援周庭的留言,接着,抵制《花木蘭》的發言又再沖一波。

李濠仲:看得到是「大內宣」 看不到才是「大外宣」(組圖)
2020-08-03

中國自2009年展開「大外宣」計劃,初步預算就達450億人民幣,目的正是要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內容尤其包山包海。2011年,中共官媒新華社便以每月30到40萬美元的租金,租下位居時報廣場第二高樓的廣告螢幕,此地就成為中國大外宣當時最顯著的一隅。隨後,來訪遊客抬頭經常可見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通紅的底色背景,配上熊貓、長城、紫禁城、長江三峽等中國元素,乃至郎朗、姚明等中國名人,便成了其基本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