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李濠仲

李濠仲:當「救世主川普」遇到想削弱美國的中國
2024-11-15

一個無法重拾自信的美國,如何抵禦來自各方的威脅?若為提振信心,在俄羅斯漸成中國附庸下,川普的「中國」這一課就會愈凸顯,而既然川普相當程度在選民心中是以「救世主」之姿重返執政,理當就得思考如何才不會反向加大美國人既有的失落感。至於若為短效利益而向民主和世界秩序的威脅屈服,應該也不會是非常需要重建強國自信的美國人所期待的救世主模樣。

李濠仲:一個被變造的新疆竟值得林依晨這樣讚嘆
2024-09-06

繼多國網紅讚嘆新疆後,近日藝人林依晨也因到新疆拍片,其經紀公司便在宣傳時提到,林依晨到了當地很興奮,直呼:新疆完完全全被大自然包圍,超級放鬆和療愈。還說在與當地居民互動時,她覺得當地人簡單樂天而不過度索求的生活方式「讓我滿欣賞的」。對任何像是彼得羅夫那樣長期關注新疆的人來說,必然會非常不解,是要多無知,林依晨們才會這樣讚嘆一個被變造過後的新疆。

李濠仲:阻州長見蔡英文的Linda Sun 讓美國更警覺
2024-09-06

很清楚,孫雯的存在,就是中國決心影響美國政策,進而協助其建立和美國權力人物關係的重要投資。有別於校園、商業、軍事間諜是為竊取高科技,孫雯的任務便是藉由地方政府資源,將公眾輿論往支持中國(共)的方向操縱,尤有甚者,她領的是州政府薪水,卻真正聽命(服務)於中國總領事(孫雯被捕,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隨後「任期屆滿」調離,遂被指是因干預州政府事務遭「驅逐出境」)。

李濠仲:歐巴馬從不擔心「話很多的另一半」
2024-08-23

儘管自奧巴馬選上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太太」幾乎就成了「蜜雪兒」的代名詞,很多人都淡忘了她在成為第一夫人之前已是一名傑出的律師。直到奧巴馬卸任多年,根據YouGov的統計(2024、Q2),蜜雪兒在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公眾人物排行上,名次排在第5,竟比奧巴馬還高,堪稱今天最受民主黨支持者喜愛人物之一。

李濠仲:暴政猛於虎 偷渡美國的邏輯
2024-08-09

兩個理由,讓中國偷渡客成了這段時間以來最被凸顯的非法越境美國族群。他們之中,有趕在厄瓜多爾取消免簽前倉促起身,有不畏旅程艱辛加倍,改道玻利維亞,而都是考量若川普再次當選,將增加日後偷渡難度。就常人角度看,或是「明知山有虎(川普),偏向虎山(美國)行」,惟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一位非法越境民眾的說法,他則以「暴政猛於虎」解釋了自己的冒險。

李濠仲:川普會不會換掉范斯
2024-08-02

川普「慧眼」挑中范斯,稍早前無論解讀是迂迴的還是直觀的,都不若2020年拜登挑選賀錦麗的模式,當初拜登是幾經考核,最後還要面試,加上幕僚沙盤推演過賀錦麗的所有負面影響,才做出決定。范斯的出線,照川普兒子小當勞·特朗普的說法,主要是他在應對主流媒體時表現相對突出,甚至比共和黨人(包括川普)都還要擅長。當時《紐約時報》則提到,雖然范斯之前立場反川普,川普卻相當欣賞他特有英俊、聰慧的姿態。總之,「范斯的媒體效果」應該是他雀屏中選的重要原因。

李濠仲:倘若「男子氣概」破表的川普重返白宮
2024-07-15

「男子氣概」一直是川普用以標榜自己是最佳總統人選的重要工具,今天,賓州遇刺,倒地後奮起,再面頰帶血地振臂高呼「fight」,不又印證了「川普就是美國男子氣概競賽文化的化身」。6月底川普、拜登的早期辯論,因為拜登的氣若遊絲,衝擊了民主黨人的信心,7月中川普遇刺脫險,則是大為提振了共和黨人的氣勢。此消彼長,就選情言,拜登只有更艱困。

李濠仲:那個「中國經濟榜樣」的俄羅斯哪去了?
2024-07-01

六月初,BBC一則新聞中寫有:「走遍聖彼得堡或莫斯科,即使你不是經濟學家,也能明白中國對於遭受制裁的俄羅斯來說有多重要。這裏的電子產品商店裏擺滿了中國的平板電腦、手機和林林總總的小東西。中國汽車經銷商現在正主導當地汽車市場…」

李濠仲:西點軍校為軍魂爭辯 黃埔呢
2024-06-14

有人認為西點軍校此舉已背叛了核心價值,例如保守派智庫「美國復興中心」(Center for Renewing America)就質疑把「國家」字詞拿掉,難道是在暗示「效忠國家已不再是美國服兵役的必要條件了嗎?」另外也有評論認為,新宣言的字裏行間,無疑透露了西點軍校將走向「徹底的全球化主義者」,是在為僱傭兵鋪路,且等同壓縮了美國年輕愛國者的招募空間。共和黨參議員布萊克本則是批評西點軍校只為迎合文化潮流就抹煞了引導幾代人的價值觀。最嚴厲的論點是,這恐怕又是一次藉由所謂「進步意識形態」對美國文化傳統的嚴重侵襲。

李濠仲:外國人如何在中國成為網紅的「教戰守策」
2024-06-14

期刊提到,在中國有志成為網紅者,首先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在中國政府允許的範圍內獲得名氣並建立個人品牌共鳴」,至於對外國網紅來說,則又同時「必須謹慎處理中國民眾在接觸外國文化時的矛盾觀點和心理」。唯有前後「官」、「民」遊戲規則兩相調和,才能成功吸引大量中國粉絲。

李濠仲:「一中原則三段論」正在國際上遭拆解
2024-05-28

從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最初的「籠統」帶過(我們以1971年大會決議為指導),被追問後直接跳躍到「台灣為中國的一省」,再又急忙澄清這個意思並非「中國(政府)隨時可以接管台灣」,正巧彰顯了聯合國在詮釋台灣地位問題上的錯亂,同時,再讓中國想藉由字面表述將台灣是中國一部分推演成「既成事實」,多因不耐現實挑戰,終究只得退回到原點。

李濠仲:一位美國議員對國民黨判斷力的考驗
2024-05-24

史密斯的「刪文重貼」,當然有止息由他而來紛爭的用意,並回歸到常見、普遍的「國外政要中性建言」。但關鍵在於,若非察覺個人先前對台灣國會的理解有訊息落差,且遭做打擊政敵工具,他根本無須刪文,及特意「就台灣立法院正在進行的辯論」重新「發表聲明」。

李濠仲:以哈戰爭會是「Covid-19」嗎?
2024-05-20

拜登眼前民調落後川普,除了加薩政策,重點應該還是在當最新的就業報告低於預期、消費者信心指數沒有上升(還連續三個月下降)、民眾對通膨危機感到悲觀(明年預期通膨率達到五個月來新高),拜登的民調怎麼可能拉得起來。日前《紐約時報》所做,關於拜登在六個搖擺州輸掉五個的民調,其中便有超過50%的選民將國家經濟評價為「差」。

李濠仲:小甘迺迪再走下去 可能影響美國大選
2024-05-17

拜登的對手不只有川普,還包括小甘乃迪(他叔叔即鼎鼎大名的美國前總統甘乃迪)。他選總統最主要訴求就是「讓美國人獲得更好的個人生活」,並以此推波年輕族群中所謂的「相對剝奪感」。一如他過去在競選場合中不斷強調「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由企業盜賊統治的國家」,並強化美國夢的核心,就是:只要你努力工作並遵守遊戲規則,你就能過上體面的生活,買得起房子,養家餬口,享受假期,還可以賺得一筆退休金。反之,如果你認為自己無法如此,你就是遭到背叛了。

李濠仲:拜登、川普都「不懂獨裁者」
2024-05-14

2019年,具生物學博士學位的紐約作家海考克(Dean Haycock)寫下了一本《謀殺心靈》(Murderous Minds),專門討論獨裁暴君如何形成。他提到就性格上,獨裁者首先必須有發展殘酷人格特質的潛能,例如自戀、馬基雅維利主義、偏執狂和非凡的野心,但不是每個這樣的人都能長成暴君,還得有後天環境推波助瀾,一個人才會升起對整個國家的絕對控制欲,這一特定事件所觸發的危險性格,尤其在一個人的童年時期取得發展和強化,最普遍來說,關鍵就在成長於「國家政治制度高度不穩定的時期」。

李濠仲:美國反猶「人民論壇」播放《中國女人》 背後是中共政府
2024-05-10

「人民論壇」背後得到了美國左翼富豪辛厄姆(Neville Roy Singham)的支持。其次,原來辛厄姆不只自許為社會主義和毛主義支持者,《紐約時報》去年八月一篇調查採訪,更點名他是中國政府海外宣傳活動的「金主」,他人就住在上海,同時還經營Youtube,且和許多中國宣傳機構合作,彼此共同目標就是「讓外國人了解『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創造的奇蹟』」。《紐時》在報導中寫到:「在習近平的統治下,中國擴大了官方媒體與海外媒體的合作,並培養了有影響力的外國人。目標便是將中國官方宣傳偽裝成獨立內容。」

李濠仲:校園抗議後的「下一代美國政客」會是怎樣
2024-05-07

到目前為止,確實有輿論將美國年輕人愈來愈同情巴勒斯坦,部分歸因於社交媒體的使用習慣(尤其指向18到34歲美國人中,有超過五成人使用的TikTok),但即使社交媒體上確實存在親巴勒斯坦言論,但光是「短影音」的效用,似乎仍不足以解釋美國這次大學的抗爭風潮(TikTok算法造成的政治效果學界繼續研究中)。此外,若稍事探究美國政界、學界近來提出的分析,倒是可見在「眾說紛紜」中,還是有幾個可見的交集。

李濠仲:弱者就是對的?哥大校園抗爭,嗅出一股味道
2024-05-06

就在哥大帳篷抗議引發全美大學「風潮」的一刻,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曾意有所指在X上寫下:「破壞西方文明的觀念即『弱者是(對的)』(weak makes right)」。他雖然沒有明確指涉那些大學校園內同情巴勒斯坦(甚至合理化哈瑪斯行為)者,但時機上的巧合,用意實為路人皆知。馬斯克的「弱者是」,對「同情巴勒斯坦」聲音當然帶有貶抑意思,不過,要以「弱者是」去詮釋這幾年的美國社會,似乎也不是全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