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楊繼繩

驚爆:公安部要員回憶:中共餓死中國人9600萬(圖)
2018-10-13

公安部要員回憶:以1957年、1958年和1963年這三年正常死亡人口比例,和1959年至1962年4年各省、市、自治區人口減少數,減去正常死亡人口比例外,即是非正常死亡人口比例數,1959年至1962年全國共有9600萬為非正常死亡數。

大饑荒年代高級幹部的特需供應(圖)
2018-10-03

和農村基層幹部多吃多佔不同,城市裏的高級幹部和著名高級知識分子,卻有合法的特殊照顧。能受到照顧的高級知識分子只是知識分子中的極少數,受惠最多的還是高級幹部。高級幹部在照顧高級知識分子的名義下享受特需供應。 196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轉發了國務院副秘...

【老照片】拿反了!這擺拍技術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圖集)
2018-08-26

看了網上最新的兩張擺拍新聞照,不由得感嘆這擺拍技術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報紙那樣看不是倒過來了嗎?回顧中共宣傳史就是一部擺拍的歷史。最有代表性的擺拍作品是雷鋒,這個無論幹什麼都走入鏡頭的雷鋒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模範…

前新華社記者:3600萬人被從人體內部凌遲處死(圖)
2018-02-10

1958年到1962年,在沒有戰爭、瘟疫,氣候正常的年景,因當年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的過錯,數以千萬計中國人因飢餓而死。死亡前的飢餓比死亡更恐怖:野菜、樹皮吃光了,鳥糞、老鼠、棉絮、泥土都用來填肚子。屍體、外來的饑民,甚至自己的親人都成了充飢的食品。餓死是最痛苦的死亡方式,是對人體內部的「千刀萬剮」。自我消耗、自我分解到死亡大概一個月左右,這個過程非常殘酷、非常痛苦,相當於從人體內部「凌遲處死」。

楊繼繩:特權是「統治階級」的「階級利益」(圖)
2018-01-12

我曾看到一位山西老幹部寫的數據,說薄一波對山西用人的強力干預,薄不喜歡的人不可能到山西當一把手,山西幾乎成了薄一波的「自留地」。當時很不理解,讀了閻淮的這段話後就理解了。閻淮的書中寫了很多選拔幹部的情況。他們在選拔時是很認真的,也選了一些好幹部。但是「讓我們的子女接班不會挖祖墳」的思想在多處體現。對薄熙成的任命最終還是他老子說了算。青年幹部局只能「啞又莫言」。「大佬」說了算的任命制,是中國的一大特色。「大佬」們「舉賢不避親」。有「大佬」們的堅持,哪裏還有「伯樂」說話的機會?

楊繼繩:鄧胡趙體制自相矛盾註定失敗(圖)
2017-10-16

鄧胡趙體制,是這樣的一種體制:胡耀邦和趙紫陽身處第 一線,一個出任黨中央領導,一個出任國務院領導。在他們後面,由老人們掌握着重大事情的最終決定權。但是,這種領導體制,有名義權力的人沒有 實際權力,有實際權力的人沒有名義權力,而且第一線和第二線難免發生矛盾。所以,「鄧胡趙體制」是一種不能長期穩定的體制。

揭秘鄧小平陳雲十七年內鬥黑幕 鄧以慘敗收場(圖)
2017-09-24

鄧小平和陳雲勢均力敵,互相制衡,誰也推不倒誰,誰也離不開誰。一些重大問題,需要兩人都同意才行得通。所以,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力量呈雙峰狀態。由於鄧小平是實際上的一把手,這個山峰稍高一些。

趙紫陽生前披露 六四前後驚人絕密內幕(圖)
2017-08-25

趙紫陽六四下台的大背景是文革後形成的雙峰政治,即陳雲意識形態派系,與主張改革的在中共十二大形成的鄧胡趙體制長達十七年的明爭暗鬥。到六四時,鄧胡趙體制瓦解,陳雲派勝利。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打算再廢江澤民,陳雲明確表示,江李體制不能變。薄一波也反對,說「事不過三,你已換了三位領導人了。」)向鄧反映了趙紫陽不少問題,但鄧小平當場明確表態,「不能倒趙」。而鄧回北京後不久即向趙提出要把軍委主席職務讓給趙,自己完全退下來。楊繼繩說,「如果沒有六四,趙紫陽將會成為真正掌握權力的黨和國家一把手。」

楊繼繩:高崗秘書回憶不一樣的高崗事件(圖)
2017-08-24

對於高崗事件,官方作結論時,稱之為「陰謀活動」和為加強個人權力而進行的「無原則」活動。新華社退休高級記者、《炎黃春秋》雜誌副社長楊繼繩,曾兩次訪談高崗秘書趙家梁,解密與中共官方結論不一樣的高崗事件。 高崗墓碑在文革中被紅衛兵砸掉半截 第一次訪談:200...

劉少奇多次提到這件駭人聽聞的事(組圖)
2017-07-13

面對大饑荒造成的嚴重後果,劉少奇曾對毛澤東說:「餓死這麼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1962年春,劉在與鄧力群談話時也講到「歷史上餓死人的事是要寫到史書上去的。」......可是,大饑荒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在中國國內還沒有這樣一本書。這不僅是歷史的遺憾,也對不起幾千萬餓死的冤魂。我花了幾年時間,終於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也算是幾千萬飢魂亡靈的一座墓碑,我希望飢餓的亡靈得到安慰。

憤怒 新華社多記者目睹六四屠殺:這是真正的戰爭(圖)
2017-06-09

回到社裏已經三點半了。新華社大院裏站滿了議論紛紛的人群。我吃了點東西後,上了九號樓房頂。從這裏聽到西單附近槍聲大作,喊聲震天。還有機槍掃射的聲音。不時還閃出火光。這是真正的戰爭。陝西分社記者卜雲彤清晨從西單回來告訴我:今晨6時,在電報大樓附近,一輛坦克從東向西開來,市民唱歌,喊口號,坦克向一群學生猛衝過去,因有催淚彈,學生睜不開眼,後面又有鐵欄杆,學生沒有躲開,也沒有退路。坦克過後,有11具屍體。

楊繼繩談大饑荒:廬山會議毛澤東翻臉(圖)
2017-04-11

「大躍進時期主政的領導,在改革開放後繼續擔任重要職務,是有可能篡改歷史的。」「中央1959年春天就知道餓死人,但不知道嚴重程度,1959年冬信陽事件以後才知道問題嚴重。」「餓死人最多是1960年。如果1959年廬山會議不開,可以少餓死2000萬人。廬山會議本來是想解決問題,結果彭德懷一封信,7月23日毛澤東一講話,馬上將它反過來了。」「饑荒的原因就是三面紅旗,你不否定三面紅旗怎麼行呢?」「大躍進開始時劉少奇比毛還左。」「劉少奇土改時就很左,四清時也很左。毛說他形左實右。」

胡平:大力推薦楊繼繩先生新著《天地翻覆——中國文化大革命史》
2017-02-05

繼2008年推出兩卷本《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後,去年年底,楊繼繩先生又推出新著《天地翻覆--中國文化大革命史》,也是兩卷本,共32章,90萬字,也是由香港的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我以為,這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一部文革通史。第一部用中文寫的文革通史是...

楊繼繩新書香港上架 揭文革促使全民覺醒(圖)
2017-01-25

前新華社記者楊繼繩關於文革歷史的新書《天地翻覆》目前已在香港上架。楊完成此書後曾被中共官員警告禁止出版。楊繼繩在書中表示,文革是一場毛澤東、造反派、官僚集團之間的三角遊戲,這場大劫難也帶來歷史的大補償,補償的因素就在文革的四大遺產,包括摧毀了中共意識形態...

楊繼繩:文革三方角力與四大遺產(圖)
2017-01-12

楊繼繩:文化大革命,是一場毛澤東、造反派、官僚集團之間的三角遊戲,這場遊戲的結局是:勝利者是官僚集團,失敗者是毛澤東,承受失敗後果的是造反派。文化大革命這場大劫難也帶來歷史的大補償。而補償的因素就在文化大革命的四大遺產之中:第一,摧毀了官方長期塑造的共產黨和官員的美好形象。第二,摧毀了長期灌輸的意識形態。第三,「以階級鬥爭為綱」這把殘酷的屠刀在文化大革命中罪惡昭彰。第四,「無法無天」的「群眾專政」不僅傷害了普通百姓,也傷害到高層官僚。

楊繼繩出版中國文革史 劉少奇並非馴服綿羊(圖)
2016-12-29

在官方文革史和受官方影響的寫文革的書中,劉少奇像馴服的綿羊,任憑毛澤東擺佈,最後被毛送上絕路。事實上,作為老革命家、歷經戰爭和多年黨內鬥爭考驗的劉少奇和以他為代表的官僚集團,從文革一開始對毛就有抵制,劉少奇還沒有下台時有「二月提綱」對姚文元文章的對抗;「5·16通知」出來後,又派工作組對抗。劉少奇被打倒以後,有「二月逆流」和「二月鎮反」對文革的對抗,有鄧小平為代表的一批人對文革的對抗。其間,還有軍事官僚集團更為強硬的對抗。

楊繼繩:《天地翻覆——中國文化大革命歷史》(圖)
2016-12-20

文革是極其複雜的歷史過程,它是多側面歷史的組合,是多層次鬥爭的疊加。多種力量、多種角色在長達十年的時間維度和廣闊空間維度中反覆角逐、多次變換。各種思想、各個群體、各種利益集團之間,既有反反覆覆的鬥爭,又互相交織、相互糾結。某一時段上的勝利者,在另一個時段上是失敗者;某一個時段上的整人者,在另一個時段被人整。整人的人挨過整,挨整的人也整過人。

《炎黃春秋》前執行主編:退無可退 唯有玉碎(圖)
2016-12-11

我曾見杜老當面向中國藝術研究院來人宣稱,如果要把《炎黃春秋》變成《人民日報》、《求是》,《炎黃春秋》可以不辦!他要辦的是民刊,而非黨刊。這種的鮮明自覺,使《炎黃春秋》從眾多的文史刊物中脫穎而出,發展成一個啟蒙思想的策源地,成為中國人嚮往民主自由的一面旗幟。那些靠壟斷思想、鉗制輿論推行愚民政策的權勢者,總感到芒刺在背,坐臥不寧,必欲除之而後快。《炎黃春秋》被奪權以後,中國大陸輿論的冬天終於來了。但我還是不免想起雪萊的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周曉輝:炎黃春秋突被接管 劉雲山意欲何為
2016-07-16

楊繼繩:2011年紀念會上我的發言(會後黨媒沒登我的發言,也沒有我名字)
2016-05-19

如果這個社會團體的歷史有很多不光彩的方面、而且歪曲歷史欺騙輿論,那麼,真正面對歷史,它就可能沒有未來。所以,這樣的社會團體最害怕面對真實的歷史。如果一個政黨是負責任的,是有生命力的,是不斷進步的,它對過去因政治原因或政治鬥爭的需要歪曲了歷史,它會適時進行修正。《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作出已經30年了,雖然還沒有作出新的決議,但在實踐中,對這個決議中很多結論已經有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