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廖偉棠

廖偉棠:香港屠書館
2023-05-19

時為1997年8月16日,那天我借出的書,包括一本「六四」新聞圖集,一本北島詩集《在天涯》和一本導演伯格曼的自傳。這是一個剛剛從鐵幕後走到自由世界的文青的必然選擇,當時我怎能想到二十五年後,第一本書已然「下架」(見明報5月15日新聞,圖書館六四相關資料僅餘一項),第二本估計也不會倖存多久,而如果情況惡化下去,即使伯格曼自傳也難逃劫數,諸君如果覺得我危言聳聽,不妨回憶一下文化大革命。

趙戰狼引用Bob Dylan弄巧成拙:答案在風中嗎?(圖/視頻)
2022-09-26

今年每逢遭遇無處申訴的冤情,就會有一段短視頻(影片)在中國的社交平台上被一再轉發,那就是趙立堅拿Bob Dylan的Blowin' in the Wind(常譯作《答案在風中飄》)來教訓美國政府。但當然,中國網民轉這段話並非趙立堅原來的目的,而是指桑罵槐,大家都知道Bob Dylan這段歌詞更適合中國國情,趙立堅弄巧成拙自打嘴巴。

那些羅大佑沒有唱的歌 和背後的翻雲覆雨手
2022-05-31

我最喜歡的那些羅大佑的歌,幾乎都沒有出現在這個晚上的歌單上。除了殘缺的《愛人同志》,今晚沒有出現的經典包括但不限於:《之乎者也》《亞細亞的孤兒》《告別的年代》《滾滾紅塵》(只有音樂),《東方之珠》及其姐妹篇……這些歌的共同特徵,是悲情——悲情中飽含反思、質問和悲憫,如此即便是情歌,也是情歌中之大者。

廖偉棠:北京零公里 是恥辱柱也是洗冤錄
2022-04-01

如果未來有一天香港的國殤之柱可以在北京樹立,那才是一個最合適的地方。(美聯社)雖然我對國殤之柱有特殊的情感,但我也不認同它應該遷立到台灣,且改名恥辱柱。可以說,國殤之柱的意義就在於它在香港的屹立和摧折,前者證明了香港人的義,後者證明了當權者對人民記憶的恐懼;而台灣已經有白色恐怖紀...

廖偉棠:香港、拉薩與布拉格
2020-07-02

西藏維穩,早就成為一盤生意,新疆也追效猶恐不及。局勢越被渲染得不穩,國家撥款就越多。與它們不一樣的是,國安法規定,香港的維穩經費由香港特區政府獨力支付。但支付給誰呢?當然是同一批「吃維穩飯」的。

廖偉棠:輪流轉 當六四成為香港的六四之後(圖)
2019-06-09

「經過三十年的念叨 死者終於全部南下這個城市。 經過三十年的改造 事發地點也終於南下變成這個城市。」 這是我今年所寫紀念六四民主運動三十周年的詩的開頭。過去三十年,我幾乎每年都為六四寫詩以作祭奠、也藉此書寫對中國與香港近況的反思。這次,是我最...

廖偉棠:為什麼他們害怕哆啦A夢 圖
2014-09-27

拿溫柔的哆啦A夢來進行反日煽動,即使是憤青都會忍不住笑了。 也許是受社科院重新鼓吹階級鬥爭之風影響,某些地方媒體也是「醉了」,奇葩論點每天都更新著。最新一篇匪夷所思的文字來自成都日報署名「程錦坪」的宏文《警惕哆啦A夢蒙蔽我們的雙眼》,竟然把鬥爭矛頭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