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林毅夫教授,網民喊您兌現「光刻機三年之約」

對於林毅夫教授這位國內知名的經濟學者,有人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說在國際物理學界有一個理論叫「薛定諤的貓」,那在國內經濟學界則有一個「林毅夫的5年」。

這話是怎麼說的呢?根據媒體的報道,林教授曾在不止一個時間點,預言中國會在「5年後」進入、躋身高收入國家。然鵝,伴隨着5年復5年,林教授美好的預言也不斷在跳票、逾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相約5年」的預言中,林教授多次用到「可能」「相信將進入」等留有餘地的字眼。您就說,這是否可以理解成某種「嚴謹」呢?倘若是,下文中您將還會再見到。

除此之外,林教授還曾幾十年如一日地擲出豪言,中國會在203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過,老丁今天既不準備論證這個「5年」,也不想深究這個「2030年」,要說近期不少網民最關注的,還屬林教授的「光刻機3年之約」。

這話又是怎麼說的呢?當把時間撥回到2021年5月29日,觀察者網、《環球時報》、財聯社等國內媒體,不約而同都報道了這麼一則消息:

在2021年中國企業未來發展論壇上,林毅夫表示ASML行政總裁擔心不把光刻機賣給中國,大概3年以後中國就會自己掌握這個技術。而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只要中國掌握這個技術,中國的生產成本會比國際上便宜,那時候ASML可能就退出了世界光刻機市場。

資料顯示,光刻機是一種利用光學原理將電路圖案轉移到矽片上的設備,相當於晶片製造的「打印機」,決定着晶片的工藝水平和性能,是晶片製造中的關鍵核心設備,也是半導體產業核心中的核心。《證券日報》2023年7月的一篇報道指出,彼時最先進的EUV光刻機,有超過45萬個零件,零件數量是一輛F1賽車的20倍以上,製造難度超乎想像。「全球光刻機市場幾乎被荷蘭的阿斯麥(ASML)、日本的佳能和尼康壟斷,其中ASML更是獨佔高端極紫外光刻機(EUV)的市場份額。隨着這些國家對中國半導體製造設備實施出口限制,中國獲取高端光刻機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也因此,從3年前的那個5月29日起,不少網民就翹首盼望林教授許下的這個「3年之約」能落地成真。如果真的能在那之後的3年裏實現光刻機的國產化,那對於中國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可說是有着里程碑式和史詩級的意義啊!

這期間知乎上一些「匿名用戶」的回答,像是「且聽龍吟」「2023年底不量產提頭來見」等,更是給予了外界對於林教授兌現預言的信心,以及無限憧憬與想像的空間。

盼望着,盼望着,光刻機國產化的腳步真的近了嗎?到昨天也就是2024年5月29日,3年已經過去。只不過,大家迎來的卻不是「中國已自己掌握這個技術」「ASML退出世界光刻機市場」這些振奮人心的大消息,而是眾多大V與網民的追問:「三年過去了,我們的光刻機呢?」

有人斥責這些追問的大V與網民不懂得「審題」——人家林教授3年前是在引用ASML行政總裁的話。對於這一點,頭條大V「Jim博士」恰好在前天有一篇題為《深度調查:林毅夫「光刻機三年之約」是謠言嗎?》的文章,若有興趣不妨一讀,讀罷或許您會有意想不到的一些收穫。

還有人說,人家林教授三年前說的是「大概3年以後中國就會自己掌握這個技術」「那時候ASML可能就退出了世界光刻機市場」,換言之「大概3年」也不非得是正好3年,「可能退出」也不就是一定會退出,所以林教授說得也沒啥毛病呀。您瞧,這不就和老丁上文所說的那份「嚴謹」對上了嗎?

說到林教授的這個「光刻機3年之約」,或許您還會回想起,2013年9月29日,中科院院士黃維亦曾放出豪言,「十年之後的中國,像諾貝爾獎這樣的國際性重要指標,在中國大地出現應該將會成為常態,而不是個案。在文學獎之後,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方面的獎項將陸續被中國人斬獲,沒有任何懸念……」在去年9月29日這個「十年之約」到站的時候,不少人也在追問黃院士:說好的「成為常態」、「家常便飯」,都去哪兒了呢?

是啊,都去哪兒了呢?答案,可能在風中飄蕩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老丁語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