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俄羅斯終於有了自己的光刻機,可技術卻落後30年

最近,世超在知乎熱搜上看到一條有趣的新聞:俄羅斯終於造出了光刻機,但製程只有350納米。

這令世超有點意外,原來毛子哥的晶片水平才剛剛突破啊。

知乎答主們則紛紛在留言區歡樂惡搞,有說蚌埠住了的,也有說意義等於大家都開新能源汽車了,他才學會造自行車。。。

還有說製程遙遙領先台積電一百多倍的。

其實吧,這倒也不怪網友們陰陽怪氣,畢竟費老大勁,整出來一個350納米光刻機,確實有那麼點「落伍」。

大家可能對這話沒有概念,這麼說吧,350納米製程是95年出現的,當時用在第一代奔騰處理器上,電晶體數350萬。

現在打開微信都卡的 iPhone5s,上面用的 A7處理器都已經是28納米了,電晶體數也在10億以上。

甚至就連現在的小天才兒童電話手錶,用的都是4納米製程的處理器。

更樂的是,幾年前俄羅斯還宣稱2028年要量產7納米晶片,眼下這進度,距離那年的豪言壯語,着實還有點距離。

而且,不是世超硬要潑冷水,就算這次他們真搞出來了光刻機,距離真正搞定晶片,還只是前進了一小步而已。

因為晶片製造這種高精度的系統工程,除了幾十道光刻工藝之外,每道工藝之後還有複雜的平面加工,每一個加工步驟又能分成更多細節的工序和步驟,整套流程下來的步驟數以千計。

行業內,對每個步驟都要嚴格控制,出問題的概率必須在0.000001%以下。

因為造晶片就好像把幾千個高腳杯疊起來,哪怕其中有一個疊歪了,整個系統也會崩塌,產品全部報廢。

而俄羅斯現在,僅僅解決了350納米光刻機的問題,配套的產業鏈,工人,工藝工程師的培養,全都還是未知數。

今年3月,外媒體 Tom's Hardware就有報道指出,俄羅斯最大的晶片廠貝加爾,已經把大量晶片製造訂單交給中國,因為本地廠商的生產良率只有50%。

看到這,有朋友就會問了,那俄羅斯為啥不把晶片全部交給中國做呢?畢竟350納米、90納米這種晶片,國內早就能做了。

世超覺得,西方的制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夥們可能小看了斯拉夫人對掌握核心科技,特別是晶片的執念。

要知道早在赫魯曉夫時代,蘇聯國家無線電電子委員會,就打算在莫斯科附近,建立一座名為澤列諾格勒的城市,意為綠色城市的蘇聯版矽谷。

技術人員向赫魯曉夫宣傳澤列諾格勒。右圖戴帽子的為澤列諾格勒之父肖金

無數的克格勃特工,也為了蘇維埃的半導體工業,從美國西歐「搬運」來了大量電晶體、晶片設計製造的技術,也整來了不少光刻、蝕刻、測試、封裝設備等等。

但不久後,克格勃高級官員泄密,美國加強了對蘇聯的技術封鎖,還抓捕了大量技術間諜。

即便如此,科學家們也仍然做出來一些成果,比如用通用邏輯陣列開發的80486兼容機, FPGA開發的關鍵 EDA軟件也已經進入測試,但此時已經到八十年代末期,不久後蘇維埃共和國就解體了。

到了俄羅斯聯邦時代,一些半導體公司確實繼承了蘇聯的科技樹,但在西方的封鎖和制裁面前,確實很難頂得住。

而俄烏戰爭後,制裁進一步擴大,上面提到的貝加爾公司,在2022年幾乎失去了製造晶片的能力,其母公司也在當年年底破產。

國家劇變,技術封禁,人才流失,在這種環境中還能堅持下去的精神,怎麼說呢,兩個字,頑強。

就像工業和貿易部副部長 Vasily Shpak接受採訪時所說,「一個簡單的邏輯,如果沒有半導體主權,那就沒有技術主權。」

除了技術上的執念,咱可別忘了俄烏衝突可還沒結束呢,在西方的制裁下,彭博社猜測:為了製造武器,俄羅斯甚至已經到了拆卸家用電器晶片,來做導彈的地步了。

路透社也報道稱,烏克蘭軍方在戰場上拆開俄軍導彈一看,發現裏面用了不少普通計算機,和其他常用電子消費品晶片,這些大部分還都是西方出口過去的。

這新聞一出,不少西方企業立馬關閉了在俄羅斯的所有業務,並且要求經銷商停止向俄羅斯發貨。

俄軍「口徑」M巡航導彈中,發現了常用的家用電器晶片。

面對近在眼前的缺芯難題,俄羅斯也瘋狂扶持本土的晶片製造產業,光今年,在半導體產業上就投資了23.9億美元。

這種費了大力氣扶持的希望也終於看到了成效,從蘇聯到俄聯邦,歷經幾代人,終於製成的350納米光刻機,在澤列諾格勒(當年的蘇聯矽谷)的工廠里誕生。

雖然網友們不覺得有啥先進的,但他們倒也還算按部就班,畢竟350納米光刻機現在已經在量產測試了,照 Vasily Shpak的說法,2026年預計到130納米,然後進步到90納米。

然是30年前的水平,但你就說做沒做出來吧。

總的來說,技術確實是落後了點,但有也比沒有強,最起碼眼下也能應急,像俄羅斯火箭軍的主力裝備,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用的就是350納米晶片。

最後,對俄羅斯來說,這次的光刻機突破還是有實際意義的,而且也算圓了點從蘇聯時代以來,俄羅斯人對半導體獨立的心願。

至於2028年能否真的實現7納米,咱還是等等看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差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