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拜登稱中國經濟在崩潰邊緣 透露哪些真相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中共沒招,卻連連摀嘴,禁民眾「唱衰經濟」。不過,美國總統拜登近日公開唱衰中國經濟說,「中國經濟正處於崩潰的邊緣」,並具體提到兩個方面的中國經濟真相。專家分析,美國似乎也在做類似準備中國經濟崩潰邊緣的所有備選方案。

隨着外資將產能遷出大陸,大陸代工廠時代已結束。圖為富士康深圳廠。(AFP)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中共沒招,卻連連摀嘴,禁民眾「唱衰經濟」。不過,美國總統拜登近日公開唱衰中國經濟說,「中國經濟正處於崩潰的邊緣」,並具體提到兩個方面的中國經濟真相。專家分析,美國似乎也在做類似準備中國經濟崩潰邊緣的所有備選方案。

分析:美國為中國經濟崩潰準備備選方案

中國總體經濟發展一直在走下坡路,在遭受三年多的疫情封控重大打擊後,至今仍難復甦。房地產市場低迷,股市暴跌,公司成批倒閉,失業率高企,出口需求疲軟……

不過從去年12月開始,中共在自我吹噓經濟「全面向好」的同時,出動國安部來清零所謂的「唱衰中國經濟」言論,逼迫所有人保持靜默。中共連連摀中國民眾的嘴,但摀不了美國總統的嘴。

《時代》雜誌6月4日刊出拜登的專訪。拜登公開表示:「每個人都在談論中國有多強、它們有多強大,但中國的人口比歐洲絕大多數的年輕人要老得多,他們已經老得無法工作了,而且它們還排外。勞動力從何而來?經濟如何發展?中國經濟正處於崩潰邊緣。但還有人說它們的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別扯了。」

作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領袖,拜登上述「唱衰中國經濟」的言論被國際主流媒體廣泛報導。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對大紀元表示,拜登總統結論式的說法,「我們相信他都是有根據的,我們必須說美國總統的資訊來源,甚至他的整體的情報來源可能都是非常完善的。」

「拜登總統的評論其實反映了國際社會的一種說法,就是對中國經濟的一種悲觀性預測。」他認為,拜登總統的評論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戰略意圖。

他說,「中國的市場實在是太大了,情況可能更加複雜。當然就像我們所看到的,不管是崩潰的邊緣,還是假設是崩潰的邊緣,美國似乎也在做類似準備中國經濟崩潰邊緣的所有備選方案。」

中國經濟真相:人口老齡化令勞動力大減

拜登公開唱衰中國經濟,主要提到中國經濟兩個方面的真相——中國人口老齡化和中共排外政策的嚴重影響。

孫國祥表示,「中國的老齡化問題確實是一個嚴重的經濟挑戰。」

「隨着中共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勞動力數量的減少,社會保障的負擔會增加,這些都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中國人口在2022年和2023年兩次出現負增長。中共在今年1月公佈的最新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總人口減少了208萬,出生率為6.39/千人,創歷史新低。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份的數據,202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2.9億人,約佔總人口的21.1%。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預計,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增至4億以上,佔總人口的30%。大約有三億目前年齡在50歲至60歲之間的中國人將在未來十年內退出勞動力市場。

中國人口老齡化不只是對勞動力的影響,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中國面臨的老齡化情況和日韓歐美不一樣,是未富先老,社會底層的生活非常艱苦,「對整個產業,對內需,或者對經濟活動來說,都是一個長遠的非常負面的因素。」

中國經濟真相:中共排外政策令外資大減

拜登總統對《時代》雜誌還提到中國經濟的另一個問題——中共的排外政策。

黃大衛表示,拜登說的這種情況是有客觀的因素,這幾年中共排外,令很多外資或者外國人在中國受到排擠。

歐盟在華商會一篇名為「風險意識:經濟安全的政治意義」的報告說,近年,隨着政治慢慢滲透到商業環境中,在華歐洲企業面臨的風險量級、複雜性和嚴重性都倍增,特別提到《反間諜法》《對外關係法》等法律中對國家秘密的不明確界定。

中共2023年7月實施新修訂的《反間諜法》,擴大對「間諜活動」的定義範圍,並溯及既往。同時,中共國安部發佈公開社會動員令,號召全民舉報間諜。

中國2023年發生多例突擊搜查外資公司及拘留員工事件,涉及思明智集團、貝恩公司、凱盛融英等外企,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也遭到調查。

隨着商業環境日益惡化,外資對中國失去興趣。中共官方2月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外國企業2023年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降至自199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2022年相比暴跌82%。

孫國祥認為,中共排外政策,「其實對中國自己要發展高科技產業和其它需要國際人才支撐的這些領域,都會受到特別不利影響,當然這也會影響到中國未來的創新能力。」

專家分析與經濟崩潰相關的更多經濟指標

孫國祥表示,拜登總統這次摘要出來的經濟問題只是人口高齡化跟中共排外兩方面,判斷中國經濟是否處於崩潰邊緣,其實還需要考慮多個經濟指標跟因素,包括GDP增長率、製造業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房地產市場、債務等等。

中共公佈的第一季度GDP增長達5.3%,但五月份官方製造業PMI又從四月份的50.4降至49.5,跌破了50的榮枯線。

黃大衛認為,今年第一季度GDP其實跟中國今年年初的大量出口、跟增加電動車、太陽能板歐美出口有密切關係。還有很多訂單擔心下半年美國會增加關稅,所以都搶在第一季、第二季度進行加大出貨量,所以整個出口方面是明顯看到是有比較大的增長。

「所以它這東西(GDP增長率)就難以在第二第三季度能夠持續保持,所以我們看到五月份後面的製造業訂單就從50去到枯榮線以下。」

孫國祥也表示,PMI也是一個檢驗指標,「5月的PMI跌破了50的榮枯線,顯示製造業正在萎縮,這也反映出來需求疲軟、產能過剩等問題。」

另一個檢驗指標是房地產市場。他說,「房地產市場對中國經濟影響非常大,這些高房價和大量未售房產可能就會導致房地產泡沫破裂,這種泡沫破裂不僅影響房地產本身,還會影響到中國的金融穩定跟經濟的增長。」他說,中共目前調控政策的不利可能會引發更大的經濟風險。

他表示,中國的債務水準也比較高,「高負債也可能限制政府跟企業的投資能力,而且也相對會增加金融的危機。」

「目前中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跟零售銷售額都疲軟,所以也可能會導致目前經濟崩潰的問題。」

黃大衛表示,「的確正如拜登所說,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非常巨大,遠超2015和2016年中國經濟危機跟2008年的金融災難,而且最大問題是之前的所有的救市措施無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黃雲、易如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