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聽誰的,一尊還是專家?

中共政府上個星期發佈的數字顯示,5月製造業景氣指數回落到收縮的狀態。就在幾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發表報告,提升了對中共近期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測。自中共政府2022年年底結束疫情清零政策以來,中共經濟增長舉步維艱。中共共產黨當局對中共國內外專家提出的促進經濟恢復和增長的建議置之不理。

預測是擴張,實際卻收縮

TEXT:5月31日,中共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字顯示,中共製造業活動由原先的擴張轉為收縮。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4月份的50.4下降至49.5。這項指數高於50說明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顯示它處於收縮狀態。

美聯社就此發出報道,標題是《中共5月份工廠指標下降,表明經濟增長失去勢頭》。報道說:「星期五公佈的一項官方調查顯示,中共5月份工廠活動放緩幅度超過預期,表明已經飽受房地產行業長期危機重負的經濟將面臨進一步壓力。

「經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產量下降。新訂單和出口訂單走弱表明需求疲軟。

「分析師先前預測,中共製造業PMI略高於50,或仍處於擴張區間,因為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快於預期,達到5.3%。

「但隨着美國總統喬·拜登和他的連任競爭對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都加倍支持維持或提高對中共進口商品的高額關稅,中共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

路透社的報道則說,「中共5月份製造業活動意外下滑,這一局面令出台新的經濟增長刺激措施的呼聲持續高漲,因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曠日持久的房地產危機繼續影響着企業、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

在報道代表中共經濟增長狀況的中共製造業活動在過去一個月呈現收縮這一消息的時候,路透社和美聯社這兩大通訊社和其他世界媒體普遍使用了「意外」這個詞,因為早些時候,分析家們普遍預測中共製造業會繼續呈現增長,雖然增長幅度不大。此外,僅在幾天前,也就是在5月2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發表報告,將中共經濟增長預測上調0.4個百分點,調至2024年5%和2025年4.5%。

意外與並非意外

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發佈有關中共經濟的好消息時也附帶了一個警告,這就是中共的房地產業仍然是阻斷中共經濟增長的一個風險,中共當局需要採取對消費者友好的種種改革,以維持強勁的高質量經濟增長。

美聯社5月31日星期五的報道,用了兩句話概括了中共經濟增長眼下所面臨的障礙——「中共家庭的大部分個人財富都投入房地產,而長期的低迷已經重創了房地產市場。疫情導致的失業和對科技相關企業的管控收緊等其他因素也打擊了消費。」

在過去的20多年裏,中共的房地產市場超常發展,房價不斷攀升,而儲蓄利息超低,許多家庭將個人財富投入房地產以圖獲得更好的財富收益;隨着中共共產黨當局採取所謂的房地產市場整頓措施,加上持續三年的以動輒封城為特色的所謂疫情清零政策使企業和就業蒙受巨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房價下跌、房子難以變現,失業者供不起房貸,消費者不敢消費,無錢消費,中共經濟增長因此蒙受難以擺脫的拖累。

在這種大形勢下,中共國內外眾多的經濟專家建議,中共政府採取政策措施,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謂的對消費者友好的改革(consumer-friendly reforms),從多方面給中共的消費者提供實際的、直接的援助,使他們能夠或敢於增加消費支出從而促成和促進中共經濟增長。

這些專家認為,通過促進中共國內消費促成經濟增長有多方面的好處,包括消費增長惠及大眾,而中共先前和正在推行的通過基建和出口獲取經濟增長的路徑只是惠及少數企業、少數人;將中共的經濟增長根植於中共國內消費也可以避免通過出口增長謀求經濟增長所導致的與美國和歐洲的貿易摩擦,從而減少外部因素對中共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

但截至目前,中共/中共當局拒絕採納這樣的專家建議。

與此同時,當局也採取了它的一套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包括降低購房房貸首付要求;鼓勵人們以舊換新,更換住房和家電。但這些措施被普遍認為是不切實際,且成效乏善可陳。

許多觀察家認為,在「一錘定音、定於一尊」的當今中共,中共政府之所以不願意採納眾多專家、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建議,拒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給處於經濟困境的中共消費者提供援助從而提升消費促進經濟增長,是因為一尊習近平的親自反對。

習近平早些時候發表文章,聲言「促進共同富裕,不能搞『福利主義』那一套。當年一些拉美國家搞民粹主義,高福利養了一批『懶人』和不勞而獲者,結果國家財政不堪重負,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消費與人口問題的糾結

在中共國家統計據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共工廠活動在過去一個月收縮的同一天,美國《新聞周刊》發表報道,標題是《中共消費疲軟給停滯不前的經濟帶來更多麻煩》。

該報道說,「一些經濟學家表示,消費需求低迷正成為阻礙中共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的另一個因素,而人口萎縮趨勢沒有出現逆轉的跡象。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員易富賢在與《新聞周刊》分享的一份未發表的報告中寫道,政府一直試圖通過降低儲蓄率來刺激消費,但未能成功,因為只有通過提高家庭收入和加強社會保障網才能實現消費增長。」

易富賢認為,中共消費低迷也跟中共當局先前實行的嚴酷的一對夫婦一個孩子的所謂計劃生育相關,新生兒的減少在缺乏社會福利保障的中共加劇了老無所養的問題和恐懼,使中共人不敢花錢消費而選擇儲蓄防老。

此外,中共先前實行的嚴酷的疫情清零政策導致大批企業破產,失業大量增加,尤其是年輕人的失業率增加。《新聞周刊》的說法是,去年中共國家統計局6月公佈16至24歲人群失業率為21.3%,但隨後停止報告該數據六個月。12月恢復報告,但採用了新的計算方法,排除了農村失業者和因沮喪而放棄求職的人。

易富賢對《新聞周刊》表示,雖然中共家庭收入一直在增長,但落後於GDP增長。他說,如果北京確實能充分提高家庭收入,那麼中產階級就能壯大,而且國內消費增加還能吸收過剩的工業產能。他還說,還能通過增加美國進口來促進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從而改善政治關係。

來自中共的各種跡象顯示,中共當局至少在目前不願意採納易富賢和其他眾多專家的這種思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