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時間曝光!歐盟7月4日要對中共動手

據《南華早報》報道稱,歐盟官員6月3日告訴中國汽車製造商,歐盟委員會預計將從7月4日起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關稅。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補貼的調查有可能使本已緊張的雙邊關係出現新的裂痕。預計歐盟委員會將於下周私下通知各公司將適用的進口關稅水平。

據《南華早報》報道稱,歐盟官員6月3日告訴中國汽車製造商,歐盟委員會預計將從7月4日起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關稅。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補貼的調查有可能使本已緊張的雙邊關係出現新的裂痕。預計歐盟委員會將於下周私下通知各公司將適用的進口關稅水平。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一家汽車製造商協會周一在布魯塞爾與歐盟貿易部門就調查舉行了聽證會。在這次聽證會上,中企被告知將於7月4日徵收臨時關稅,但沒有透露關稅稅率。

據悉,受影響的中國企業已就歐盟委員會顯然決定在不按照歐盟慣例在關稅生效前四周公佈稅率的情況下加征關稅一事尋求法律諮詢。此前預計稅率將於6月5日星期三公佈。7月4日後,歐盟委員會有四個月的時間與成員國協商,將臨時關稅變為永久性關稅。

歐盟委員會貿易與農業事務發言人吉爾(Olof Gill)回應說:「這是一項正在進行的調查,我們不會對此發表評論。我們很快就會宣佈一些臨時要素」。自歐盟委員會發起了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以來,這一事件激怒了北京,幾個月來主導了中歐關係的討論。

該項調查於去年10月啟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當時警告稱,大量中國電動汽車將湧入歐洲,這可能會摧毀歐洲大陸的汽車業,就像十年前歐洲的太陽能行業幾乎被徹底摧毀一樣。從那時起,關於這項調查的來龍去脈就一直爭論不休。

專家們爭先恐後地預測將適用的關稅水平,同時還試圖預測中方的反應,並推測許多人預計將是一場針鋒相對的貿易戰的步驟。無論最終確定的稅率是多少,都勢必會讓一些利益相關者感到不安。一些人可能會抱怨說,如果稅率太低,不但會招致中方的回應,而且不會限制進口流量。

中國不僅對徵收關稅的前景感到憤怒,而且對這項調查的想法本身也感到憤怒。一封長達五頁的信件郵寄給了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信中威脅要對歐盟的航空和食品出口採取行動。

布魯塞爾的消息來源稱,中方的信中並沒有提出結束這場紛爭的嚴肅建議,這場紛爭只能通過解決基本補貼問題從技術上加以解決。內部認為這是在歐盟成員國中煽動反對該項調查的一種方式。

在政客新聞網率先報道這封信之前,有消息稱歐盟委員會將推遲到本周歐洲議會選舉之後再通知出口商關稅水平。人們懷疑中方可能會在歐洲議會選舉投票前提高敏感農產品的關稅,從而有可能影響投票結果。正是這一行動促使中國企業尋求法律諮詢。

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的分析師發現,鑑於其他市場徵收的關稅更高,低於50%的關稅不太可能阻止所有中國電動汽車進口並保護歐盟的產業。例如,拜登政府上月就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了100%的進口關稅,這實際上是一項禁令。歐盟當局歷來徵收的反補貼稅平均為19%,而目前對汽車徵收的進口稅為10%。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上周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20%的關稅將導致歐盟從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口額減少38億美元,約佔目前貿易額的25%。研究發現,歐洲電動汽車的銷售額將增加33億美元。

中方在決定如何應對時也面臨着平衡的問題。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和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目前正在南歐國家訪問,在西班牙和希臘,電動車調查都是重要議題。

王文濤1日在西班牙巴塞隆拿主持西班牙中資企業圓桌會時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避免貿易摩擦失控升級。如歐方言行不一,繼續打壓中國企業,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利益」。

(資料照片)

迄今為止,中方已通過官方、媒體和商業渠道威脅要針對歐盟的豬肉、乳製品、大型發動機汽車和飛機,同時還對歐盟產白蘭地的進口發起了反傾銷調查。

榮鼎集團的一份報告稱:「北京方面正發出信號,準備使用引人注目的手段向成員國施壓,希望藉此影響歐盟貿易政策的走向。這些威脅針對的是法國(農產品和航空航天產品)和德國(汽車),這兩個歐盟最大成員國」。

該報告寫道:「法國一直支持歐盟委員會,而北京則向巴黎發出信號,稱這種支持將付出代價。德國對電動汽車調查表示懷疑,北京通過威脅柏林,可能希望鼓勵德國總理朔爾茨的政府更有力地推拒」。

此外,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儘管歐盟威脅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更高的關稅,但1月至4月期間,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在歐洲的註冊量與上年同期相比猛增了23%。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共註冊了119300輛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占該地區進口電動汽車的五分之一。

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創始人馬蒂亞斯·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說:「(汽車製造商)不斷從中國生產汽車,因為這是目前電動汽車盈利的最佳機會」。歐盟已成為中國出口商的首選市場,部分原因是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10%的關稅。布魯塞爾將對中方的補貼是否幫助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壓低了歐洲汽車的價格進行調查,預計此舉將導致更高的關稅,宣佈任何行動的最後期限定在7月4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