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西坡:網友不許勵志,官方不許躺平:只剩網紅絞肉機

網友不許勵志,官方不許躺平。這中間的空檔,就是網紅們的絞肉機。其實勵志的並不都是騙人的雞湯,躺平也不是洪水猛獸。雙方都是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那倒霉孩子就是人性真實複雜的本來面目。

昨天晚上看一篇關於炫富網紅的報道,不小心發現了一個時代的盲點。一大批炫富網紅已經被清理,但消滅一隻蟑螂容易,治理滋生蟑螂的環境難。有沒有人想要知道,為什麼炫富屢禁不止,甚至會發展出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我看的是「每日人物」的報道《炫富網紅,集體消失》。報道主要聚焦的是現象,我們往深處走一點。

我走不到的地方,大家可以自行腦補。

這些年來,炫富本身也在發生變化。如果說從前的炫富主要是懵懂無知的炫富,一些人不知道自己家庭的財富是不能公開展示的,一時興起便啟動了對家人的調查程序。那麼現在這種大義滅親的蠢萌少年,已經幾乎絕跡。取而代之的是,精心設計、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炫富。

「不同於身家清晰的企二代們,這些在互聯網毫無顧忌展現富人生活的網紅,更像是從天而降。不論家庭背景、教育經歷還是奮鬥故事,都是一片空白,只有豪宅、名包、動輒七八位數的翡翠,實實在在出現在粉絲面前。」

這些人身上的東西是真的,但人是假的,是包裝出來的。包裝他們的可能是真正的富人,而他們炫富成功之後,通過流量帶貨也可能成為真正的富人。這是一種財富的自我實現。

問題在於,那些粉絲就吃這種來路不明的富人人設。這一茬炫富網紅,走的都是「老錢」人設。背後的時代心理變化在於,年輕人不再相信勵志雞湯,轉而崇拜起那些「一出生就在羅馬」的幸運兒。

「階層躍升之門不再敞開,年輕人們相信,個體拼搏比不上幾代人的資本積累。」

這也表明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真實國情是有多麼隔膜。我們這片土地,哪來的老錢呢?往回倒六十年,就那麼幾個節點,每個家庭的財富積累歷程都清清楚楚記在那裏。要真說老錢,可能得從安史之亂往前找了,條件放寬一點,也得從「天街踏進公卿骨」的黃巢往前算。

你讀張愛玲的文章小說就知道,晚清封疆大吏的家庭生活也很沒有老錢範,反而有濃郁的暴發戶氣質,與後世追慕者想像的所謂「貴族生活」幾乎沒什麼相干。

但年輕人已經無暇顧及這些,他們只是看着眼前越來越窄的機遇之門,兩手空空,一心茫然,本能地被那些打扮成「老錢」模樣的網紅吸引。但網紅的包裝和運營成本,總要有人分擔,粉絲們買不起網紅身上動輒幾位數的那些奢侈品,但買得起單價較低的各種平替品、洗護產品,後者的利潤率不一定比奢侈品低。

這門生意的本質大概就是,被現實壓力壓迫得無法思考的粉絲,卻心甘情願花錢共襄「老錢」的盛舉。窮人的消費往往更不理性,於此可見一斑。

這當然是健康的價值觀不能允許的一種畸形產業。但更值得關注的,顯然不是這些網紅,而是年輕人的心態轉變。

官方打擊炫富網紅的初衷,也在於引導年輕人走向健康的價值觀、生活方式。

問題在於,這可以遏制年輕人對躺平的嚮往嗎?恐怕未必。從年輕人普遍心態來分析,這是一種相當剛性的市場需求。現有的供給側產能拿掉之後,只會鼓勵更多玩家蠢蠢欲動,變着花樣填補這個市場空白。

其實仔細分析炫富網紅的生長邏輯,不難發現,他們之所以能冒出來,是因為我們的網絡上缺少真實的展現富裕群體生活的內容。這個問題相當複雜,卻是許多亂象產生的基本背景。比如有的有錢人,是財富積累的過程說不清楚,但還有很多有錢人,錢能說清楚,依然不能或不敢隨意展示自己的真實生活。網絡就是個黑暗森林,你不知道獵人在哪裏,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呈堂證供。因為除了法律,我們還喜歡談「導向」,談「帶壞小朋友」,談「責任擔當」,等等等等。

所以真正的富人,早已從網絡上消失,只留下一些完全人畜無害的剪影。年輕人對於富裕生活的嚮往,只能由那些假冒的富人來滿足,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

網友不許勵志,官方不許躺平。這中間的空檔,就是網紅們的絞肉機。其實勵志的並不都是騙人的雞湯,躺平也不是洪水猛獸。雙方都是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那倒霉孩子就是人性真實複雜的本來面目。

簡單來說,我們迄今沒有建立一種具備充足合法性的富裕生活。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已經抑制了我們的社會活力和經濟潛力。就談到這裏吧,因為我雖然人微言輕,只是在角落裏默默思考一點真問題,也免不了總有人來質問我「你到底替誰說話」。可我覺得,人人都不說話,我們必然會被類似的盲點卡住。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西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