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研究:歐盟若加征20%的關稅,中國電動車出口收入將減少40億美元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星期五(5月31日)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歐盟最終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征20%的關稅,此舉將讓中國減少40億美元的對歐出口,不過歐盟的消費者也將為他們購買的電動車支付「明顯更高的價格」。

資料照: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太倉港的國際集裝箱碼頭堆放着等待裝船出口的比亞迪電動車。(2024年2月8日)

歐盟去年10月初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以便確定中國的相關價值鏈是否得益於非法的政府補貼。

歐盟委員會在啟動調查時表示,反補貼調查的結果將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征反補貼關稅是否符合歐盟的利益。目前這項調查仍在持續,雖然調查預定在今年11月結束,歐盟很可能在7月初就開始對中國的電動車加征關稅。

Oilprice.com引述基爾研究所的分析報告說,目前的傳言是歐盟有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征20%的關稅。如果這一傳言屬實,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數量就會銳減25%。而按照2023年歐盟從中國進口50萬輛電動車的數據推算,這就意味着歐盟加征關稅後,中國對歐盟電動車出口將減少12.5萬輛,價值將近40億美元。

「(中國進口車的)減少大體上將由歐盟自己電動車產量的增加以及出口的減少來填補,這有可能導致終端消費者用戶需要支付明顯更高的價格,」分析報告說。

歐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比較高,在美中戰略競爭中時常會在有關中國問題表現出明顯的優柔寡斷。這次,歐盟決定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征反傾銷關稅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歐盟已經下決心捍衛歐洲的利益。

德國外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就曾強調過歐盟這一保護主義立場的重要性,並用德國過去過分依賴俄羅斯能源所獲取的教訓做比喻。

「我不想讓別人利用我們的天真第二次讓我們面對殘酷的現實,」貝爾伯克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指出。

Oilprice.com的報道指出,基爾研究所的分析報告沒有將中國可能的報復反制措施計算在內,因為中國已經威脅要對從歐盟和美國進口的大排量汽車加征25%的汽車關稅,而這將嚴重影響歐洲生產的奔馳和寶馬等高端豪華車的銷售。

基爾研究所的報告還指出,歐盟加征關稅的措施也可能對在中國設有工廠的德國汽車企業產生不利影響。

「對消費者而言,這可能導致電動車價格飆升,因為歐盟自己的電動車由於能源和材料價格、特別是明顯高出許多的勞工成本而導致生產成本遠高於中國,」基爾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欣茨(Julian Hinz)在一份聲明中指出。

「但是,歐洲自產電動車填補空缺也不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因為比亞迪等中國車企也可能利用在歐洲開設的新廠滿足當地的需求,」欣茨又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