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陳嘉宏:這匹特洛伊木馬害人又害己 國民黨要分裂?

作者:
一般來講,面對這樣一場新的群眾運動,國民黨內最緊張焦慮的當屬那些最有政治前途的人,也就是像盧秀燕、蔣萬安這些可能投入總統大選的「潛力股」。她們不以固守國民黨基本盤而滿足,希望國民黨能博取年輕與中間選票的認同,所以絕不樂見這場以年輕人的為主的抗議行動損害國民黨形象。但摟子畢竟被捅出來了,為避免爭議,她們能閃多遠就閃多遠,絕不跟這場擴權行動沾上邊。

為什麼近百位法律學者(之前還有律師公會)公開要求重審擴權法案,但國民黨卻絲毫不為所動?為什麼在明知有違憲疑慮且極可能被憲法法庭宣告立法無效的情況下,國民黨卻還一如狂奔?(攝影:張哲偉)

百名法律學者連署,質疑立法院正在審查的國會擴權草案違憲,要求退回重審。一次能同時惹怒這麼多法律專業工作者,本屆立法院也算破紀錄了。面對這些專業意見,主導此案的黃國昌眼神閃爍,始終不敢就法理面正面回應質疑,甚至還反控這些學者「你們自己幫民進黨寫的條文更粗糙」;顯然,這位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此刻已經進入了異次元時空,無法評估他此刻的心智狀況,自然也無法與他正常溝通互動。

黃國昌用一句話抹綠近百位法律學者,他的黨主席柯文哲以及許多國民黨立委也不遑多讓,宣稱「我們在幫民進黨實現國會改革的政見」。姑不論錯就是錯,藍白兩黨主導的違憲立法不會因為民進黨曾做過相同主張就變得不違憲;如果民進黨的主張真的那麼重要,那為什麼要阻擋2024年的民進黨版國會改革草案併案審查,卻拿着1993年的民進黨版國會改革方案出來說嘴?更不用說這期間台灣已經經過7次修憲以及更多次的釋憲,國會的地位與職權早已與31年截然不同,不同的版本如何類比?

本屆國會首見的重大草案三讀立法就引來數萬人上街抗議,這情勢遠超過朝野陣營先前的評估。在上一篇專欄里我們分析到柯文哲可能是此刻最焦慮不安的人,那國民黨呢?面對數萬人上街抗議,國民黨也緊張焦慮嗎?如果是,為何它依然故我?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看問的是國民黨的誰?一般來講,面對這樣一場新的群眾運動,國民黨內最緊張焦慮的當屬那些最有政治前途的人,也就是像盧秀燕、蔣萬安這些可能投入總統大選的「潛力股」。她們不以固守國民黨基本盤而滿足,希望國民黨能博取年輕與中間選票的認同,所以絕不樂見這場以年輕人的為主的抗議行動損害國民黨形象。但摟子畢竟被捅出來了,為避免爭議,她們能閃多遠就閃多遠,絕不跟這場擴權行動沾上邊。

韓國瑜就任立法院長之初一度有段蜜月期,不過,礙於政治威望與議事手腕不足,讓自己主持的立法院會捲入這場大風波,尤其動用已經35年沒使用的舉手表決更是一大敗筆,也讓他好不容易經營出的「可愛」、「無害」政治形象又再度流失,這勢必讓他往後更上層樓的意圖蒙上陰影,也算是「受災戶」。至於朱立倫,他現在滿腦子要連任黨主席,只要是藍營基本盤支持的事他就會努力去做,其想法立場在這場國會擴權風波里已無足輕重。

很多人把這場風波的矛頭指向國民黨黨鞭傅崐萁,甚至宣稱要罷免「小傅」,這想法實在太過天真。花蓮後山有着截然不同的政治生態,傅崐萁不但不會因為惹出這些爭議被花蓮選民懲罰,反而會因為她念茲在茲的「花東交通建設三法」與「反民進黨急先鋒」的政治態度得到嘉許。對「小傅」而言,民進黨人越恨他他越開心,這正是他所期望的政治人設,絲毫傷不了他。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過去一個月以來,藍白兩黨的滿意度持續下跌,厭惡度甚至比已經邁向第9年執政的民進黨高出一大截,這是台灣人民為以傅崐萁、黃國昌為代表的鷹派勢力所打的成績。只不過,鷹派有鷹派的邏輯與站位,那藍白陣營的其他人呢?為什麼你們對上百位法律學者的連署呼籲視若無睹?為什麼明知三讀條文有重大瑕疵且極可能被憲法法庭宣告違憲卻還一路狂奔?為什麼很多立委連法條是圓的或扁的都不淸楚,就盲目支持?而這一切,全都必須由兩年後、四年後的國民黨概括承受。

國民黨是個利益分殊化的政黨,就像一盤散沙,每個權力山頭都想自掃門前雪,每個「大人」都不想當出頭鳥。這群人既沒有共同的利益,也沒有共同的路線,更沒有共同的目標,最後的結果就是讓早已經不用選舉的馬英九來代表自己的兩岸立場,讓黨內最鷹派持續在立法院裏逞凶鬥狠,最後卻離人民越來越遠。

史學家劉仲敬在《遠東的線索》一書里分析國民黨在台灣時的處境時說道,國民黨的未來只會在兩條路上搖擺不定,一是依靠北京的支援,用戰爭來恐嚇自己本應效忠和保護的選民;二是更加依賴地方派系,但多半會導致自己政黨的分裂。他說,路線的失敗是最根本的失敗,國民黨的特洛伊木馬工作也許能破壞台灣,但怎麼也挽救不了自己。看到這一列明知違憲還一路往前沖的失速列車,現在的國民黨不就在印證自己,正是那匹害人又害己的特洛伊木馬?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安達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