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政府下市買房?史詩級救市、只是虛晃一招

近日中國政府推出迄今為止力度最猛的房地產救市措施,試圖解決多年來導致中國經濟下行的房地產危機。

在這一攬子救市方案中,最為突出的是允許地方政府收購未售出的商品房,並將其轉變成面向中低收入的保障性住房。

那麼,中國樓市的危機是否即將終結?這一攬子救市方案是否有足夠的財政支持?本期節目將就以上話題進行探討,參加討論的嘉賓是美國紐約地區經濟學家秦鵬

政府下場買房

中國政府5月17日在北京召開關於全國保交房工作視頻會議,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宣佈,政府應對房地產危機的方式將發生重大轉變。他說,地方政府可以開始購買還未售出的房屋,何立峰表示,必須打好「商品住房爛尾風險處置攻堅戰,處理全國各地所有未完工的房地產。

紐約時報報道說,中國沿海的濟南、天津和青島以及內陸的成都等市已經悄悄地在進行試驗,收購一些出售不掉的房產。但這是中國高層首次在全國範圍談論這種做法。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也下令採取措施,大幅降低首付要求,以鼓勵買房。同時下調了全國範圍的抵押貸款利率。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4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房銷售價格較3月下降0.58%,為十年來最大單月降幅。另外,今年頭四個月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9.8%,超過了第一季度9.5%的降幅。房地產復甦前景似乎仍然渺茫。

近日中國政府推出迄今為止力度最猛的房地產救市措施,試圖解決多年來導致中國經濟下行的房地產危機。圖為河北石家莊外圍一處未完成的住宅樓工地。

救市資金遠遠不夠

經濟學家們估計,清理遍佈中國各地大量積壓的空置房或未完工的樓盤,將耗資數千億美元。華爾街日報引述野村證券的估計,中國未完工的住房多達2000萬至3000萬套,中國政府至少需要花費4400億美元才能完成建設,掃清堵塞中國房地產市場乃至整體經濟的障礙。

在5月17日宣佈降低貸款利率的同時,中國央行宣佈了一項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計劃,將向銀行提供人民幣3000億元(約合410億美元)的資金,以支持國有企業購買住房,但這個水平遠遠低於經濟學家們的估計。

中國政府還表示,已經通過首次發行30年期債券,籌集了400億元,作為未來六個月內計劃籌集一萬億元的首發。中國政府稱,這個超長期特別國債將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至於這些資金是否會將用於房地產,並未明確表明。

高盛在不久前一份報告中稱,截至去年年底,包括土地和在建項目,按成本計算,中國存量房產價值約4萬億美元,其中45%是已建成或預售的住宅。高盛估計,房地產開發需要大約4000億至6000億美元的資金才能恢復政策運營。這與2015年棚戶區改造項目中支付的補償金總額差不多。

摩根大通根據中國政府公開的計劃進行估算,如果將商品房轉化為保障性住房可以消化部分庫存,如果提供30%的新公租房,將需要約620億美元的資金。

前四月財政收入下滑土地出讓收入跌幅最大

5月20日,中國政府公佈4月份財政收支情況,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926億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一季度的負的2.3%有所擴大。

所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被認為是狹義的財政收入。而廣義的財政收入,還包括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裏面主要成分就是土地收入。

根據中國財政部公佈的數據,以賣地為主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繼續下降,1-4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3484億元,同比下降7.7%,降幅較第一季度的負4%有所擴大。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中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0536億元,同比下降10.4%,降幅較第一季度的負6.7%,也有所擴大。土地出讓金出現兩位數字下滑是前所未有的。

土地出讓金高峰是在2021年上半年,當年1-4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2.14萬億元。亦即,今年頭四個月的土地出讓金水平只有三年前同期的一半。

網易一篇署名文章表示,中國政府救樓市的重要原因就是,抑制廣義財政收入進一步下滑。因為,財政收入減少意味着政府用在水電煤、公共交通、醫療、教育、社保等民生方面的補貼就要減少,這樣一來,普通百姓在基礎公共服務就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另外,國防、科技方面的投入也只能被迫減少。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