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美智庫警告:賴清德執政期間,中國擬以「非戰爭脅迫」進逼台灣

國際社會近年高度關注中國武力犯台的軍力,但美國智庫最新報告警告,中國可能持續對台施以「非戰爭脅迫行動」,來擊垮台灣民心,並最終迫使台灣政府降服,接受一中原則下的統一方案,尤其中共已常態化實施部分脅迫手段。

台灣總統賴清德5月20日正式上任,他於就職演說中直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論調,雖未脫離民進黨和前任總統蔡英文「兩岸互不隸屬、拒絕一中」的基調,但因直接說出台灣的國名,立場被視為較蔡英文來得強硬,致使台股於盤中一度小跌,也引發各界擔憂,中共在他未來四年任期內恐加大文攻武嚇。

早於賴清德就職前,中國雖未對台發動大規模軍演,但已持續展開小規模的海空機艦騷擾和戰備警巡,尤其軍機逾越海峽中線的頻率不僅增多,也更逼近台灣本島。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中共這一系列「灰色地帶衝突」手段,恐不只是為了嚇阻賴清德的台獨傾向,而是一整套「非戰爭脅迫行動(Short-of-war Coercion Course of Action)」的前奏曲。

美國智庫報告:中共擬「不戰而奪台」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和「美國企業研究所(AEI)」5月13日聯合發表題為《從脅迫到投降:中國如何不戰而奪台》的研究報告。

該智庫警告,中共恐於賴清德四年任期間,在軍事、經濟、信息和網絡戰四大領域,分階段進逼台灣。

該報告稱,在第一階段的軍事行動上,中共恐不斷增強戰機越界騷擾、火箭軍試射導彈及軍艦貼近台灣毗連區海域演習的頻率,也將加劇電子戰攻擊的力道,包括干擾台軍衛星通信以及切斷外島海底電纜等,來削弱台灣的軍事能力。

但該智庫警告,這些脅迫行動恐被國際輿論視為中國對台灣情勢的慣常反應,甚至連台灣人自己都輕忽,形同「溫水煮青蛙」,直至解放軍透過消耗戰,壓垮台灣民心和軍隊。

報告另警告,中方也恐以網絡攻擊,破壞台灣水力、電力等關鍵基礎設施,讓台灣政府無法有效因應,並通過一系列漸趨密集的攔查船舶及海空封鎖,來迫使各國船舶避開台灣海峽,孤立台灣。

中共還可能搭配認知作戰來分化台灣社會,嚇阻台灣的反共人士,屆時若台灣的軍事、經濟和民生惡化,台灣內部或將歸咎執政黨和所謂的「分裂主義者」,進而可望轉向親中立場。

卜大年:中共意圖迫使台灣人絕望、孤立以接受統一

該報告聯合撰寫人、美國企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卜大年(Dan Blumenthal)5月17日於一場研討會中直言,類似的脅迫行動已在台海上演。

他說,這份報告在深入研究中共戰略後,從中共策劃者的思維,推演其可能的攻台選項。

卜大年於研討會中說:「中國藉由使用這些空中侵入、海上侵入、網絡侵入等手段,然後他們操作媒體,誇大這些手段的衝擊,來製造台灣民心的紛擾,目的是製造被圍攻和絕望感。」

卜大年警告,此脅迫行動的成功關鍵,首先是找到破口,將各手段偽裝成中共為因應美國和台灣所謂「破壞台海現狀」舉措的「被迫反擊」,以降低台灣及其盟友的戒心。

其次是分化台美關係,讓台灣人的疑美論發酵,也催化美國人不值得為台而戰的聲浪,並透過朝鮮等其他國家四處藉機生事,來分散美軍的注意力,進一步讓台灣人感到孤立無援而喪失鬥志。

他說,若四年後的時機成熟,中共將假意遞出橄欖枝並提出「和平方案」,承諾台灣若接受一中原則下的兩岸統一,便停止脅迫,一方面威逼台灣政府,一方面也誘使台灣選民在2028的大選中,選出更願意接受中國「和平方案」的台灣總統。

學者:中共記取俄烏戰爭經驗 調整對台威脅模式

戰爭研究所(ISW)創始人兼所長金伯利·卡根(Kimberly Kagan)也於同場的研討會中提醒,美國一向自豪其軍力之強,足以威懾對手,卻忽略對方可能使用這類非戰爭行動遂行其奪台目標。

卡根呼籲,美國在強化軍力之際,也要就中國擅長的認知、政治和信息作戰備戰。

他說,認知戰可看出敵軍的「路徑依循」,例如,俄羅斯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前,就先以各種手段宣稱其擁有克里米亞主權,現中國也對台沿用類似手段。

針對中共的非戰爭脅迫,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柏州認為,美國智庫的最新報告打破過去各界慣用的「武統」或「和統」二分法,來觀察中共的對台決策,因此,易忽略中國恐有不戰而屈的「中間路線」。

林柏州說,中共已從俄烏戰事吸取教訓,亦即,直接開戰的成本太高,應改採「灰色地帶衝突」,才能讓周邊國家輕忽威脅,例如,中共派遣無人機飛越金門上空、中共海警船於金門海域盤查台灣船隻,甚至在南中國海爭端海域惹事,或用水炮攻擊菲國船艇,都屬於中共的「非戰爭脅迫」手段。

林柏州告訴美國之音:「水炮算不算是攻擊?有很大的解讀空間,從現在來看,美國不把這種手段解讀為攻擊,也就不會啟動美菲共同的軍事回應,所以,中共就是看準周邊國家,特別是台灣在應對灰色地帶(衝突)的時候,沒有辦法去應對。」

揭仲:台灣應做好「敘事戰爭」準備

位於台北的國策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也同意,中國所謂的「和平統一」方案,不僅旨在提供經濟交流誘因,也包括限縮台灣的國際空間。他說,對於台灣的反中人士,中共擬透過武嚇,摧毀其抵抗意志,只要手段未達開戰程度,仍可以解讀為「和平手段」。

揭仲也認同,如美智庫報告所言,中共屢找破口實施脅迫手段,例如今年2月,中共藉口金門海巡艇於追緝中國船過程,因擦撞致使兩名中國船員落海身亡意外,而開始派遣中國海警船擅入金門周邊的禁限制水域,他預言,中共早有此備案,就等適當時機發動。因此,中國海警後續恐伺機將其所宣稱的管轄範圍前推至海峽中線以東,屆時台灣海巡署恐無法應對,須海軍提供奧援,揭仲因此呼籲台灣海軍提前規劃好應變計劃,並讓前線人員熟悉處置流程。

揭仲告訴美國之音:「(台灣)國軍在支持海巡的時候,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事情、什麼東西要有條件,這些非戰爭軍事行動相關的規範,目前(台灣)國軍還欠缺一些應處規定,這些部分都要開始做準備。」

揭仲表示,台灣除應對中共的各類灰色地帶行動,也須打好「敘事戰爭」,亦即,提前收集國際相關案例和法律規範,一旦發生衝突,才能立即構建出對於自己有利的論述,反之若坐等中共拋出說法再去回應,將顯得十分被動。

揭仲還說,台灣在面對中共不斷出招的「灰色地帶」手段時,須先盤點出各海空域的防禦「紅線」,並事先對中國示警,若受到挑戰,台灣將堅守底線,以防中國得寸進尺。

台灣國安高層人士:台灣對抗中國威脅「不孤單」

對此,一名因身份敏感、不便具名的台灣國安高層人士於5月17日的媒體簡報會指出,美智庫報告所提的部分脅迫手段,中共已採行中,且不只針對台灣,連周邊的日本、菲律賓也嚴陣以待。此外,俄羅斯也早已針對歐洲國家發動信息作戰。

因此,這位國安人士說,台灣在建構社會韌性、壯大實力時,「有很多國際的夥伴可以彼此學習、相互激勵,並不孤單」。

另一位不具名的台灣國安人士也說,台灣與日本政府接連揭露中國軍機在台海及東中國海的動態,就是要讓世界知悉,中國的「笑臉攻勢」背後,還有在第一島鏈以西的種種武嚇作為。

他說,公開此信息也在向北京釋出信號,亦即,解放軍在第一島鏈以西的海空動態,周邊國家都已有所掌握,且不排除「大家一起來共同面對」,加大對中國的有效嚇阻。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