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在「大墳包」內奏響「黃色歌曲」!中共此舉讓俄國人笑掉大牙【阿波羅網報道】

作者:
中蘇之間的關係,也絕非象中共黨魁在此次與普京會面時所說,「75年來,中俄關係歷經風雨,歷久彌堅,經受住了...考驗,樹立了...典範」。 在文革時期,由於中蘇交惡,在中共的宣傳之下,連歌曲都能體現出來。 在一篇名為《蘇聯歌曲在文革時期的遭遇》的文章中,作者回憶到...

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道/中共央視16日消息,當天下午,中共黨魁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中共國家大劇院出席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專場音樂會並致辭。很多人不知道,音樂會上播放的歌曲曾經被中共稱之為「黃色歌曲、靡靡之音」。

中共黨魁在致辭中介紹當晚演奏的包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並譽為「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俄羅斯名曲」,他還說「這場音樂盛宴必將成為中俄文化交流互鑒的精彩華章。」

然而,在文革時期,《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山楂樹》等蘇聯歌曲,被中共稱之為是「黃色歌曲、靡靡之音」,不准唱。

中蘇之間的關係,也絕非象中共黨魁在此次與普京會面時所說,「75年來,中俄關係歷經風雨,歷久彌堅,經受住了...考驗,樹立了...典範」。

在文革時期,由於中蘇交惡,在中共的宣傳之下,連歌曲都能體現出來。

在一篇名為《蘇聯歌曲在文革時期的遭遇》的文章中,作者回憶到,

「我看過紅衛兵連蹦帶跳地唱一首反蘇歌曲。我記得,這首歌前兩句是唱出來的:『反帝必反修,堅決打倒蘇修!反帝必反修,堅決打倒蘇修!』其後是韻白:『蘇修老混蛋,你睜眼看一看,中國人民不好惹,打你個稀巴爛!』」

這哪裏是什麼歌曲,完全是謾罵的口號。

這或許就是中共為什麼一再痛批所謂的「歷史虛無主義」,說白了就是懼怕人們知道歷史真相。然而,經歷過文革年代的,現在依然大有人在,他們對這段曾經給自己帶來極大痛苦的歷史記憶猶新。

同時,中共在有「大墳包」之稱的中共國家大劇院演奏「喀秋莎」,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首先,中共國家大劇院曾經因其詭異造型,引發如潮怒評。

例如,中國易經學會會長、前中央工藝美院教授李燕曾說,該地是風水中的「爻卦」位置,將來必有不斷的是是非非。他還預言:這個像墳頭一樣的建築物,一旦施工,有相關的人會莫名其妙死去,結果,設計師魏大中去世了。

另外,中共在大墳包內演奏「喀秋莎」這首歌曲,對於中國人實在是一種莫大的侮辱。

據《澎湃新聞》網站2020年8月的一篇文章介紹,《喀秋莎》是伴隨着蘇日兩國軍隊的炮火硝煙中誕生的,這場蘇日之間的戰役,卻爆發於中國琿春的防川村張鼓峰一帶的土地上,史稱「張鼓峰事件」,戰役時間是在1938年7月末8月初。

由於「張鼓峰事件」,中國的領土和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損害。蘇聯方面在擊敗日軍之後,順勢將中蘇邊界推至張鼓峰,並以山頂的分水嶺為界。直到蘇聯解體也沒有將這部分土地歸還中國。由此,琿春防川一帶的中國國土就只剩下圖們江邊的狹窄地帶。

這首喀秋莎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蘇聯創做出來,作為勝利的象徵在其國內大加宣傳。而中共今天卻在「大墳包」內,當着俄國代表團和屏幕前的兩國人民的面進行演奏,不知俄羅斯人會怎麼嘲笑中共這種行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秦瑞

來源: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