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高新:三中全會上 還有一個重頭戲

作者:

簡單梳理一下幾任中共國防部長在黨內、軍內和政府內的實際地位:習近平的「老首長」耿飈當年是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身份兼任國防部長,繼任張愛萍則是先以國務院副總理身份,繼而以國務委員身份兼任國防部長, 秦基偉是以政治局委員和國務委員身份兼任國防部長,遲浩田是以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和國務委員身份兼任國防部長。

而遲浩田的繼任曹剛川也是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和國務委員身份兼任國防部長。也正是從習近平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之後至今,再未出現過政治局委員或者軍委副主席兼任國防部長的安排,梁光烈、常萬全、魏鳳和李尚福都只是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不過,自習近平2016年初「軍改」完成後,中央軍委委員的「含金量」稍有提升,體現在軍委委員的數量減少,結束了軍兵種司令員進軍委的歷史。從2017年中共十九大開始,軍委委員數量被壓縮至4人。而國防部長之外的另外3個軍委委員里,無論是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軍委政治工作部部長還是軍紀委書記,他們在軍內的級別是較正戰區級高半格,但並不享受副國級待遇。所以在中央軍委委員座次中,國防部長自然就要排第一。

至於從毛澤東時代到華國鋒時代的歷任國防部長,本專欄今年3月11日的《中共國防部長恢復為國務委員兼任應該會在黨的三中全會之後安排》中是這樣介紹的:「在中共執政史上,先後擔任過國防部長的一共有14位。其中第一任彭德懷、第二任林彪、第三任葉劍英和第四任徐向前,都是共產黨政權的「開國元帥」,當年無論以什麼樣的黨、政、軍要職兼任國防部長,都是當然的正國級。」

介紹這一段內容,是因為有網友指出「開國元帥「都是」當然的正國級「的說法不正確。理由是正國級只包括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或者國家主席、人大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國務院總理等」政務「一把手,而生前的黨、政職務(最高)只是政治局委員和國務院副總理的元帥們,都是副國級。所以毛時代和華時代的歷任國防部長中,只有林彪和葉劍英兩人是正國級。這位認真的網友還特別傳來好幾篇牆內的權威論證。這裏不一一引述。

接下來,要在《中共國防部長恢復為國務委員兼任應該會在黨的三中全會之後安排》內容的基礎上,從另外的角度論證筆者為什麼較為堅定地認為,截止目前仍僅僅是接替了李尚福國防部長一項職務的董軍,應該會在今年七月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被宣佈填補李尚福空出的中共中央軍委委員職務。

毫無疑問,從「軍權」的角度,中共政權的國防部長不但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國防部長不同,甚至都不能與俄羅斯的國防部長相提並論。但是,現在的中共國防部長也不是像一些媒體所形容的那樣,就是一個解放軍的「大外宣」,「僅僅是以政府的名義對外充當中央軍委的傳聲筒」。

眾所周知,中共的國防部,以及同樣被歸類為「國務院部委」的外交部、公安部還有國家安全部,全都是國務院總理和副總理們事實上無權管轄的單位,它們的實際上級單位分別是中央軍委、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和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政法委。但是,若把國防部與中央軍委的關係類比外交部與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的關係,或者公安部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及中央政法委的關係,又很不貼切。相比較而言,國防部與中央軍委的關係,較類似於國家監察委員會與中紀委的關係。

中紀委和國家監委網站上對自己機構的解釋是: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中央紀委同國家監委合署辦公,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能,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用老話講就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雖然和國安部一樣被稱之為「神秘機關」,但畢竟其第一「主業」是軍事「大外宣」,所以中國的國防部是有自己的公開網站的。只不過這個網站上並沒有介紹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單位,不像人家國務院新聞辦的官網上還有一項「本辦介紹」。而中共政權對國防部的最權威介紹,就是國務院新聞辦網站早在2010年介紹的那一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是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議設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軍事部門,主要負責國防建設方面的具體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國務院設立國防部,一切需要由政府負責的軍事工作,則經國務院作出相應決定,通過國防部或以國防部的名義組織實施。它的基本職能是:統一管理全國武裝力量的建設工作,如人民武裝力量的徵集、編制、裝備、訓練、軍事科研以及軍人銜級、薪給等。因此,國防部並沒有實際軍事指揮權。國防部在接受國務院領導的同時也接受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需要國防部辦理的事宜,由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分別辦理。

舉例來說,在習近平2016年「軍改」之前,所謂「國防部徵兵辦公室」即為當時的解放軍總參謀部動員部,而當時對外掛牌的「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事實上就是當時的總參謀部情報部下屬的維和局。而當時的國防部外事辦公室其實就是總參謀部外事局的原班人馬。

除了當時的國防部外事辦公室,國防部開始有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之後,」國防部新聞局」的招牌也被打了出來,但在內部不過是在當時的總參外事局裏增加了三兩個「國防部發言人」的編制而已。

還記得習近平「軍改」後的解放軍「(15式)系列臂章胸標」在網上被張貼出來後的一則牆內網貼調侃說:我軍唯一一枚主圖案是五星紅旗而不是「八一」軍旗的臂章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臂章,但這款臂章其實只生產了四片,一片給國防部長,另外三片給對外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亮相的總參外事局局長、副局長們。

2016年初習近平的「軍改」告一段落。當年1月11日,對外以「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名義發言的吳謙在「軍委機關調整組建專題新聞發佈會」上宣佈調整組建後的軍委機關由原來的總參、總政、總後、總裝等4個總部,改為7個部(廳)、3個委員會、 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即:軍委辦公廳、軍委聯合參謀部、軍委政治工作部、軍委後勤保障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軍委訓練管理部、軍委國防動員部、軍委紀委、軍委政法委、軍委科技委、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軍委審計署、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而國防部相關職能則由新改組的軍委對應職能部門承接。

這其中的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用吳謙的話說,就是在這輪改革中依託原國防部外事辦公室(總參謀部外事局)調整組建的,主要負責對外軍事交流、管理和協調全軍外事工作等。自此,仍然對外使用的國防部新聞局的編制也歸入了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

隨即,原來公開張掛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的招牌,被替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招牌。用《環球時報》相關報道的話說:該牌也表明該單位是一個部門兩個牌子。

(董軍資料照片)

習近平完成「軍改」後又讀到的一則牆內評論,說是習近平的「軍改」等於是進一步明確了國務院的國防部就是新組建的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的對外招牌。但事實上習近平主導組建的這個中央軍委國際合作辦公室和「軍改」前的總參謀部外事局級別一樣,都只是正軍級。

放下如今暫時還僅只有國防部長一職的董軍暫且不談,「軍改」之後的國防部長從魏鳳和到李尚福,都是以中央軍委委員的身份,在軍委內分工主管好幾個部門,除了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之前的總參外事局),也還有副戰區級的軍委國防動員部(之前的總參動員部)等。所謂的「國防部徵兵辦公室」其實就是軍委國防動員部辦公廳的一部分。另外,國防部對外所稱的「維和事務辦公室」軍改」之後仍然是軍委聯合參謀部情報局的下屬機構。

也就是說,正因為國防部的編制在中央軍委的不同職能部門,決定國防部長的責權在軍委里是跨部門的,所以如果不是軍委委員,自然是名不正言不順。

再從國務院的角度分析。國防部長負責的軍事大外宣這一項與外交部的業務不能說全無交集,但也交集有限。不過國防部其他的本職工作,包括國防動員、國防宣傳和具體的徵兵工作,是需要黨、政、軍、群的眾多機構配合進行的。一直都是由國務院總理擔任主任,國防部長和國務院秘書長擔任副主任的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其成員機構包括了中組部、中宣部、中編辦,以及國務院系統的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和計生委、國資委、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統計局,另外還有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這就是為什麼國防部長不但要有軍方的軍委委員地位,也還要有一個中央政府的副國級的頭銜。

此前新加坡《聯合早報》採訪寇健文教授的一段內容,說是三中全會若仍未讓董軍補上出任中央軍委委員,將意味着中國防長不再由副國級人員擔任,防長一職將等同一般部長。

如今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段已經被確認,更相信「防長一職將等同於一般部長」的可能性基本沒有。除非董軍上任國防部長之後的軍事外交表現令習近平失望。

去年下半年,兩個國務委員兼部長先後出事令習近平一時亂了方寸,同時也不排除習近平意欲對董軍考驗一段時間的可能性。所以就有了先安排董軍接任國防部長,待考察通過,時機成熟時再把軍委委員補齊的兩步走設計。當然也可以解釋成三步走,即先任命為部長,然後安排進軍委,進軍委之後再「增補」為國務委員。

李尚福下台之後,網上曾經出現過一種說法,認為李被拔官的真正原因,在於他當上防長之後美國並未宣佈撤銷對他的制裁令,故習近平政權想剷除他這個會「妨礙中國與美國及其他國家展開軍事對話」的障礙。

對此,筆者不但不能苟同,而且認為恰恰相反,當初習近平決定安排李尚福而不是別的上將軍官出任國防部長,就是故意要將美國人的軍。「我是流氓我怕誰」是習近平最突出的個性,更是「習近平外交思想」里最亮的一點。

而李尚福倒台後,董軍被安排接任國防部長更不是習近平的「病急亂投醫」,而是他主導的抗美親俄「大國外交戰略」的變本加厲的體現。這一點,筆者三個月前在本專欄的《董軍 — 普京和紹伊古為習近平培養出來的國防部長》和《中共新防長董軍與他的"中國海軍黃埔"》兩文已經介紹和分析得足夠清楚。其中第二篇刊出後,有轉貼它的媒體改用標題為《中國新國防部長董軍:「中共軍中第一俄孝」》。

因為截止目前的董軍「遲遲不能進軍委」,有一種評論是他被習近平「突擊提拔」後,軍中資歷「不足以服眾」。但即使這種說法有那麼一點道理,相比於晉升上將三年即從正戰區級晉升二十屆中央軍委委員的李尚福,董軍到今年9月,其上將正戰區資歷也滿三年了。所以對他董軍的「考驗期」應該不至於延遲至明年的四中全會。更何況,稱得上是被習近平「突擊提拔」的軍中將領,誰又能比得上當初是先進軍委後升上將的張升民呢?

2017年10月即被習近平安排進入十九屆中央軍委的張升民當時還只是中將軍銜,所以習近平在當時的十九屆一中全會閉幕後不久,專為張升民一人舉行了上將授銜儀式。而當時之所以要突擊提拔這個張升民,內部的說法是十九大召開之前的那段時間裏由張升民實際主持的軍中「打虎」,戰果突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