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窮瘋了闖下大禍 河南急撥兩億元救小麥;從根爛… 中國經濟陷深淵;習近平慘被14國拋棄

窮瘋了闖下大禍 河南急撥兩億元救小麥;從根爛… 中國經濟陷深淵;習近平慘被14國拋棄;「一千塊買一套房,失意者湧入鶴壁」衝上熱搜榜;看這數據…蘋果供應鏈去中共化加劇;美房價漲

日前,美國牽頭的第一份供應鏈事務國際協議達成,近平慘被14國拋棄!

自5月中旬起,國際市場看待中國經濟的目光變得不同尋常,中國經濟根基已經腐爛,正墜入深淵。

黑龍江鶴崗的低房價曾火了一把,現在河南鶴壁的低房價也吸引了全國人的眼球,引發失意者湧入。

因股價持續低於1元人民幣,陽光城、泰禾等等一大批中國房企「退市」已成定局。

美國住房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低供應量,正在推動房價重新上漲。此前的下跌可能已經結束。

習近平慘被14國拋棄!第一份供應鏈事務國際協議達成

為了防止在全球供應鏈上受到中國牽制,美國和另外13個來自「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的國家,於美國時間周六(27日)於底特律舉行的IPEF部長級會議上,宣佈締結一項供應鏈協議。該協議是IPEF的14個參與國自去年5月成立以來的第一份協議,也是第一份有關供應鏈事務的國際協議。

IPEF包括美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菲律賓、新加坡、汶萊、新西蘭和斐濟。除了最近達成的供應鏈協議外,其他3個關鍵領域,即貿易、清潔經濟和公平經濟的談判仍在進行中。

中國猛烈抨擊IPEF的成立,中共黨媒《環球時報》在周日(28日)聲稱,IPEF供應鏈協議是一個「缺乏實質性貿易協議」的「危機應對網絡」。它還說,參加IPEF的大多數國家也是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成員,暗示這些國家應該遵守RCEP列出的供應鏈規則。

美國之所以要成立「IPEF」,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為亞太乃至全球提供「中國以外的替代選項」。說白了,成立這個組織就是要在經濟的關鍵領域跟中國脫鈎,打壓中國「世界工廠+超大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吸引力。

IPEF成員國人口佔全球的31.5%,經濟總量佔全球的40%,進口額佔全球的31%,出口額佔全球的21.5%。

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

1、成立IPEF供應鏈理事會,共同制定針對關鍵部門和關鍵商品的具體行動計劃;

2、建立危機應對網絡,針對可能發生的供應中斷,向成員國發出早期預警,以進行更密切的協調,最大限度減少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3、組建新的勞工權利諮詢委員會。

中國是全球產業鏈的一部分,只靠中國人消費,每年不需要進口5400億個集成電路(2022年數據)。這些進口的集成電路,被安裝在汽車、家電、手機等機電設備上,出口到了全世界。

當中國拿不到足夠數量的半導體等關鍵配件時,出口勢必受到影響。

美國為了「團」到足夠的國家(地區)參與,採取了空前的低門檻。只要你願意參加其中一個門類的談判、協作,就可以「入群」。

IPEF(印太經濟框架)從表面上看,類似一個貿易協定。所以參加的國家就降低了「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心理負擔——我參加的是經濟合作組織,不是軍事、政治對抗組織;而且門檻低,不涉及開放市場,降低關稅,容易在議會獲得通過。

跟RCEP相比,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門檻更高,是一個緊密型的貿易協定。目前中國和中國的台灣省都希望加入。

從根基開始腐爛…中國經濟正陷入深淵

自5月中旬起,國際市場看待中國經濟的目光變得不同尋常。

在中國生活了30多年的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在接下來的10至20年間,中國的經濟增速將無法擺脫2~3%的停滯狀態。」而全球投資公司洛克菲勒資本管理公司總裁魯奇爾·夏爾馬在《金融時報》(FT)刊文稱:「中國經濟正從根基開始腐爛。」

在觀察新冠防疫措施解除後4個月的情況後,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將難以重回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中國經濟的各項指標都亮起了「紅燈」,例如,4月份青年(16~24歲)失業率自2018年有相關統計以來首次超過20%。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是擔任德國化學企業巴斯夫中國首席代表的中國通。他自供職於瑞士ABB的20世紀90年代起在中國落腳並生活至今,一直擔任西方企業對華投資的諮詢顧問。

5月23日離任前,他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增速不得不闊別年增長4~5%的時期,穩定在2~3%」,「從目前的狀態來看,可能走上與日本相似的道路。」也就是說,有可能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遠低於日本的情況下,重蹈類似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覆轍。

魯奇爾·夏爾馬在FT的刊文筆觸更加辛辣。

他表示:「雖然華爾街分析家們營造出中國經濟今年可能實現5%增長的瑰麗假象,但實際情況遠比這要糟糕。」舉例而言,若想取得5%的增長,企業的銷售額需要實現8%以上的增長,而一季度中國企業的銷售額增幅僅為1.5%。

他反問道,在消費方面,中國家庭30%的可支配收入被用來償還房貸,而4月進口增幅為負7.9%,消費真的出現了大幅度增長嗎?也就是說,他懷疑中國政府偽造數據以滿足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

大學畢業生們希望在以IT、金融、通信等為中心的領域謀求高薪崗位,而中國經濟無法創造這樣的工作崗位。中國經濟正在逐步陷入深淵。

「一千塊買一套房,失意者湧入鶴壁」衝上熱搜榜

據界面新聞官方媒體號5月30日報導,甘肅玉門、遼寧阜新、黑龍江鶴崗這些衰敗的資源城市,或是偏僻的邊陲小城,能以人民幣數萬元的價格購置一套房子。而在河南鶴壁熱搜直接把那裏的房價描述成千元級別,緊接着「中國最窮買房團」開始湧入鶴壁。

報導講述一位網名叫「修」的在鶴壁的買房經歷。修是25歲的河南周口男孩。今年3月,修來到鶴壁老城區買房,花了4萬5,買下人生中第一套房,是2006年建成的小區,6層頂樓漏水嚴重。發現自己被坑後,他很快把房子以2萬元的低價轉手賣了出去。

4月,他又用2萬元買下火電廠小區的一套房子,小區由於太偏僻,修又原價賣給了別人,又虧了幾千塊。

從修那裏接盤買下這兩套房子的是北京人丁樂。5月中旬,丁樂「花10萬元在鶴壁買8套房」的新聞一度衝上熱搜。

丁樂名下最便宜的一套房位於老城的鶴山區,房價1000元,還能辦房產證。

一個網民叫「倒霉孩子」的網友,2020年12月曾在鶴壁吧直播了他買房的故事。他常年在上海打工,有了幾萬元存款後,來鶴壁花3萬7買了一套房子隱居。冬天,他窩在房子裏打遊戲,夏天再回上海打工掙錢,干半年歇半年。

結束下跌?數據顯示美國房價重新開始上漲

美國住房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低供應量,正在推動房價重新上漲。此前的下跌可能已經結束。

周二(5月30日),標準普爾凱斯-席勒(S&P CoreLogic Case-Shiller)全美房價指數顯示,在全國範圍內,3月份的房屋價格較2022年3月份上漲了0.7%。

經季節性調整後,3月份的全美房價比2月份上漲0.4%。10城市的綜合漲幅為0.6%,20城市的綜合漲幅為0.5%。

拉扎拉還指出,全美範圍內房價的上漲在加速,這在更細化的層面上也很明顯。在季節性調整之前,所有20個城市的房價在3月份都有所上漲(2月份為12個),而且所有20個城市在2月和3月之間的房價上漲都在加速。

窮瘋了闖下大禍,河南急撥兩億元救小麥

河南省近日陰雨,卻正值小麥成熟,等待收割的季節。據「央廣網」等中共官方媒體報道,河南南陽農戶在小麥收割季依慣例僱用大批外地收割機協助收割,但有上百台收割機被裝卡車駛入高速公路後,卻在南陽市轄下的唐河縣收費站被交警攔下。

河南是中國小麥生產第一大省,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四分之一左右。截至目前,中國互聯網上充斥農民手捧發芽小麥落淚的影片。

5月30日,河南省財政緊急下撥資金兩億元,專項用於小麥烘乾。同日,河南省委農村工作小組辦公室也發文要求,要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經濟補償功能,做好2023年小麥保險理賠工作,儘可能減少小麥種植農戶的損失。

中國地產股退市潮來襲,陽光城等退市成定局

因股價持續低於1元人民幣,陽光城、泰禾等等一大批中國房企「退市」已成定局。

總資產近3000億元的陽光城是中國閩系房企的龍頭企業,該集團旗下的「陽光控股」曾在2021年9月殺入全球500強。然而,截至今年5月29日,「ST陽光城」的股價已連續11個交易日低於1元(人民幣,下同)以下,已瀕臨退市的邊緣。

截至今年3月底,陽光城總資產為2988億元,而其總負債已高達到274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借款、非流動負債為614億元。這表明,該公司已經站在了「資不抵債」懸崖邊。

在過去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陽光城就從「世界500」顯赫一時,走到了債務圍城瀕臨退市的絕境。

更嚴重的問題是,在中國大陸,像「ST陽光城」這樣已經已拉響面值退市警報的房企,還有一大批。最高市值曾超過500億元的ST泰禾、廣州老牌房企ST粵泰等知名房企,也正面臨與ST陽光城一樣的處境。

看看這項數據….蘋果供應鏈去中共化加劇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指出,鑑於蘋果三年前可能就已開始脫鈎計劃,根據蘋果的供應商名單計算,到2024年底,蘋果在中國的供應商工廠佔比可能從2020年的42%和2021年的35%降至30%以下。2018-21年,中國的工廠數量增加3%,而其他地區的數量躍升35%,尤其是東南亞、台灣、美國和韓國。彭博行業研究分析的預測是基於最近持續發展的趨勢。

儘管中國工廠佔比持續下滑,但蘋果料將繼續依賴中國作為主要供應源。

近年來蘋果位於中國的主要供應商(如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和藍思科技)均擴大了海外產能,尤其是在越南的產能。

根據彭博行業研究的情景分析,2024年東南亞工廠在蘋果供應鏈中的佔比有望增至20%,高於2021年的16%和2018年的13%。將受益於這一趨勢的主要國家包括越南(2021年工廠佔比3.8%)、馬來西亞(佔比3.2%)和泰國(佔比3.0%)。

蘋果的供應商名單顯示,2018-21年,為推進供應鏈多元化,蘋果在東南亞、台灣、美國和韓國分別新增工廠41個、32個、26個和15個。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