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地方政府過不了苦日子 野路子搞錢 玩大了

——過苦日子的地方政府 已無法控制亂罰款的衝動

一缺錢,就想創收,地方在這個方面,正在不斷「創新」。干出這種事的地方,仔細觀察,有共性:經濟轉型慢、財政來源單一。 心態上,過不了苦日子,也又搞不出經濟結構轉型,不搞野路子,根本就沒錢。 有的地方還能小打小鬧,有的地方可就玩的太大了。

一缺錢,就想創收,地方在這個方面,正在不斷「創新」。

房地產時代的落幕,土地財政下行,地方政府財政承壓是常態。

那地方缺錢怎麼辦?

兩頭:開源和節流。

節流的辦法很多:

比如將水電氣等公用事業進行「市場化」,由企業漲價,這樣政府就不用撥款了。

再比如事業單位精簡和人員縮編,力度大的甚至做出了「531」的大跨步方案。

還比如政府單位全面縮減行政開支,架勢就是要過緊日子了。

向內動刀,勇氣可嘉。

再說開源:

浙江麗水,膽子很大,放開個人購地限制,讓有高端住房需求的群體集資拿地。

蘇州,搞起了產業園新模式和ppp新模式,成功完成千億招商。

上面的都是正面形象,但在苦日子下,地方也有牛鬼蛇神。為了搞錢,簡單粗暴「亂收費『』,舉幾個典型的打打板子:

某省大市,自行車無牌上路,直接罰款50元,老百姓也納悶:騎了這麼多年車了,也沒聽說自行車上路考試的啊,怎麼就罰上款了。

內蒙開魯縣,更誇張。農民改造「草地」變「耕地」,卻被要求繳納數百萬的增補承包費,甚至鬧出了「雲浩止耕」的鬧劇。

河北某縣,交通行政處罰案件,依靠造假卷宗和釣魚執法搞錢,比例超過9成,真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了。

干出這種事的地方,仔細觀察,有共性:經濟轉型慢、財政來源單一。

心態上,過不了苦日子,也又搞不出經濟結構轉型,不搞野路子,根本就沒錢。

有的地方還能小打小鬧,有的地方可就玩的太大了。

2021年,霸州市政府就違規提出將非稅收入(罰款)與徵收單位支出掛鈎,納入鄉科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績效考核。

說一句系統性罰款增收,不為過。

但這事,性質實在太惡劣:你市政府沒錢了,通過刮企業和居民的罰款來增收,還定了嚴格的任務指標,關係到職務升遷和單位財政撥款,這是把公權力全反着用啊,能想到這招的主,也是天才。

相當於就是把罰款增收直接攤派了,還以紅頭文件的形式明確發出,是不是有點太理直氣壯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霸州幾乎所有吃公家飯的人都在奔波在路上「找錢」。

示意圖

交通的在堵車輛來罰款,工商的去檢查企業罰款,環保的去工廠罰款,甚至連農業局都跑到養豬戶家裏去罰款。

「成果」當然是喜人的:僅僅三個月時間,就罰沒了接近2億元,佔到了財政預算的30%,是以往的900多倍,涉及企業2547家,平均每家罰款和收費2.64萬元,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個人和個體工商戶被濫罰。

運動式執法,搞得民不聊生,烏煙瘴氣。

說回到今天的主題,不管是2021年的霸州,還是2024年的各地市縣,

財政沒錢,而地方又不願過苦日子,所以他們都有着依靠罰沒收入來彌補財政缺口的強烈衝動;

所以才會上演一幕幕「釣魚式罰款、運動式執法、地毯式找錢「的無端鬧劇。

背後的實質,還是地方權力的泛濫和公權力的限制監管不足,更是地方政府「過緊日子」的思想觀念沒有真正樹立。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馬江博說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