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4個簡單可行的「身體自檢」法,在家測出身體潛在問題

沒時間、太貴了、我沒事……現代人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到醫院做檢查,殊不知有些小病拖着拖着,就會釀成大麻煩。

事實上,最熟悉身體的只有我們自己,日常掌握一些疾病自檢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健康程度,更快發現身體問題。

今天小九就教大家幾個「身體自檢法」。

這些「身體自檢法」不妨做做

1、屏氣自查肺功能

肺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在臨床上,危害肺部健康的疾病有很多,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肺癌、心肺血管疾病等,發病率都在不斷上升。目前,慢阻肺已成為中國單病種病死率的第二大疾病,致殘人數約500萬,平均每分鐘就有2.5個人因此喪命。由此可見,注重肺部健康十分重要。

平時大家可以在家自查肺功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屏氣,具體做法是:深吸一口氣,然後屏氣,時間越久越好,再慢慢呼出,然後看自己的屏氣時間。如果屏氣時間>30秒則正常的;如果屏氣時間<20秒,則提示肺儲備功能下降;如果屏氣時間<10秒,則提示肺儲備功能明顯下降

2、彎腰20次自查心功能

心臟是人體內重中之重的器官,它的不停跳動是在為全身輸送血液和營養。如果平時想要了解自己的心功能怎麼樣,也可以簡單自查一下,而自查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彎腰20次

具體做法是:在1分半鐘內,向前彎腰20次。需要注意的是,身體前傾時要呼氣,直立時要吸氣,動作不要太猛,彎腰90°左右即可。在做該動作時,如果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胸痛、胸悶等情況,就要立刻停止休息。在開始彎腰前要測第1次脈搏(π1);完成20次後立刻測第2次脈搏(π2);做完1分鐘後,再測第3次脈搏(π3)。

公式計算:分數=(第1次脈搏數+第2次脈搏數+第3次脈搏數-200)÷10。舉例:第1次脈搏為80次/分,第2次脈搏為100次/分,第3次脈搏為85次/分,則總分為(80+100+85-200)÷10=6.5分。

如果得分為0—3分,則說明心臟功能非常好;如果得分為3—6分,則說明心臟很好;如果得分為6—9分,則說明心臟一般;如果得分為9—12分,則說明心臟不太好;如果得分為超過12分,最好馬上去醫院檢查。

3、摸頸部自查甲狀腺

在日常生活中,甲狀腺疾病較為常見,發病率越來越高。也正因為這樣,建議大家養成自查的習慣,平常可以摸摸自己的頸部。

例如在照鏡子時,可以用手指輕輕按壓頸部前面氣管兩側,然後用手指指腹輕輕觸摸。如果發現有腫塊就需要注意留意腫塊大小、光滑度、軟硬度以及生長速度。一旦發現可疑情況,及時就醫。

4、摸腿自查下肢血管

據國際統計數據顯示,大約有20%的55歲以上中老年人存在血管硬化或狹窄閉塞問題,尤以下肢血管病變較為典型。因此,建議老年人最好多檢查下自己的下肢血管,而最簡單的自查方法是摸腿。用手摸自己的腿感受腿的溫度,跟別人比較,如果溫度明顯很低,則有可能已出現下肢血管病變。

自檢僅供參考,體檢必不可少

平時大家最好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因為體檢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及時發現身體存在什麼問題,而自查僅供大家參考。接下來給大家盤點了各年齡段需要做的體檢項目:

·兒童

出生6個月到1歲的孩子最好每3個月做一次體檢,體檢項目包括:血液檢查、五官科檢查、骨科檢查、性器官檢查。1歲到3歲的孩子每半年查一次;3歲以上的孩子一年查一次。

·青年人

20-30歲的人建議每兩年做一次體檢,體檢項目主要是心、肺、肝、膽、胃等器官和血壓、血脂等。如果身體比較弱或有遺傳病史的人,比如有冠心病高血壓、精神病、糖尿病和腫瘤等,就至少每年做一次體檢。

·已婚婦女

對於已婚婦女來說,每年除了做基本體檢外,還需要做一次子宮和乳腺檢查,這樣做才能夠及時發現女性多發的宮頸癌和乳腺癌

·老年人

老年人最容易惹上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等,因此建議老年朋友至少每半年體檢一次。另外,如果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患者,應每3-4個月檢查一次心電圖、胸片、血、尿、大便常規等。

TIPS:體檢前一晚該做啥?

很多人在準備體檢時,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尤其是在體檢前一晚,生怕做了些什麼會影響第二天的體檢結果。其實大家不用太緊張,晚上正常吃飯、長期服藥者可繼續服用、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在吃晚飯後就不要吃其他東西,有抽血體檢項目的要注意第二天空腹

總而言之,每年定期體檢對健康有保障,體檢前後要放鬆,尤其體檢前一晚不要亂吃東西,好好休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39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