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要全撤? 三星在中國減員7成;沒信心!中國居民儲蓄持續走高;認慫!華為歐洲撤三案

繼小米後 又一在印中企巨頭涉逃稅被凍結巨額資產;美房貸利率下降40個基點 創2008年來最大降幅

中共央行上周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的儲蓄意願持續上升,中共無力靠消費拉動經濟發展。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被曝赴荷蘭考察農業技術,看來是響應習近平的號召,轉投實體經濟了。

最近八年間三星在中國的員工數量減少了70%以上,由高峰時的6萬人下降到現在的1萬人。

戲劇性變化!華為在巴黎法庭宣佈撤回三大訴訟,華為撤訴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本周美國抵押貸款利率下降了40個基點,創下自2008年1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

席捲全球的疫情和俄烏戰爭,讓西方國家認識到必須儘快擺脫對中國經濟的依賴,但短期內依然離不開中國。也正是西方國家熱衷的全球化養肥了中共的霸權主義。那麼西方國家找到解藥了嗎?

中國居民儲蓄意願持續走高,增收信心不足

據中國人民銀行上周發佈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居民的儲蓄意願還在繼續上升,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8.3%,比上個季度增加3.6%。這也是居民儲蓄意願連續第五個季度上升。

與此同時,本季收入感受指數為44.5%,比上季下降5.7個百分點。其中,10.8%的居民認為收入「增加」,比上季減少3.7個百分點,67.6%的居民認為收入「基本不變」,比上季減少3.9個百分點,而收入信心指數為45.7%,比上季下降4.3個百分點。

相應地,居民的就業預期也疲軟。本季就業感受指數為35.6%,比上季下降6.9個百分點。就業預期指數為44.5%,比上季下降6.0個百分點。

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仍存在很大的困難。

不玩遊艇了,馬雲赴荷蘭考察農業技術

近來鮮少現身的內地富豪、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被曝赴荷蘭考察農業技術。消息稱馬雲未來將投身到農業中,為中國農業技術的發展做出努力。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Wageningen University& Research)公佈,馬雲2日到訪該校,以了解更多與糧食生產可持續性有關的信息。校方指馬雲此行目的,是要深入了解可持續畜牧業和漁業,表示馬雲希望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包括戈壁沙漠地區在內的農業,以及糧食生產可持續性領域上。

自2020年炮轟監管部門後,阿里受到「反壟斷」調查,馬雲也一度從公眾視野消失。早前他現身西班牙,被指開啟豪華度假之旅,但直到現身荷蘭,才暴露此行的主要目的。近日,社交平台上亦有網民上傳自己在荷蘭街頭偶遇馬雲的照片。馬雲去年10月亦曾前往西班牙及荷蘭等國,考察農業。

繼小米後,在印中企vivo涉逃稅,被凍結3.9億元資產

印度反洗錢機構周四(7月7日)表示,查封了與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vivo有關聯的印度企業的119個銀行賬戶,其中包含46.5億盧比(5875萬美元,3.9億元人民幣)逃稅款。

印度執法局表示,他們突擊檢查了vivo印度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48處經營地點,發現vivo將約一半的本地營業額,超過6247.5億盧比(7.9億美元)匯往境外,主要是中國。其目的是把印度業務做成「虧損」,以避免繳稅。

印度執法局認為,此舉涉嫌違反《防止洗錢法案》(PMLA),因此封鎖了vivo的119個銀行賬戶,並凍結約46.5億盧比的現金等資產。

對於此次凍結資產,vivo回應稱,公司正在配合印度當局,向他們提供所有所需的信息。中共駐印度大使館對此事回應稱「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這個問題」。

vivo印度子公司於2014年8月成立,vivo也是繼小米之後,最新一家在印度面臨稅務審查的中國科技公司。

兩個月前,印度執法局於5月突擊檢查了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公司,並扣押了7.25億美元。

上個月初,印度企業事務部正在調查中興通訊和vivo在印度子公司的不當財務行為,指這兩家公司涉嫌存在欺詐等違規行為。不僅如此,企業事務部已開始審查逾500家中資公司的賬簿,涉及Oppo、華為、阿里巴巴等。

稅務審查是印度政府常用以規範或限制外資企業的方式。近年來,印度稅務部門對殼牌、諾基亞、IBM、沃爾瑪、凱恩能源等多家外資企業都進行了稅務調查並開出了高額罰單。

三星在華員工減少70%,全面撤出中國?

近日,據CNMO了解,BusinessKorea的最新報告顯示,三星在中國的員工數量減少了70%以上,現在大約只有1萬人。

年前,三星電子的中國員工數量曾達到63316人的峰值。不過由於多重因素的影響,這一數字在2014年減少到了6萬人,在2015年又減少到5萬人,2017年減少到4萬人。而後2018年下降到3萬名以下,2021年下降到2萬名。

分析師表示,中國員工減少一方面是三星將一些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如越南和印度)。另一方面,由於韓國國內半導體工廠的擴張,該公司在韓國本土的員工數量在過去五年裏增長了20%。

由於三星在中國部分業務發展受阻,再加上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新冠肺炎疫情、物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三星電子決定,逐步將在中國的生產基地轉移到海外。

目前,三星很明顯地縮減在華業務,除了大量減少在華員工外,還在過去幾年關閉了多家工廠。如今,三星電子在中國的工廠只有家電工廠、隨州半導體後端加工工廠、西安存儲半導體工廠。

[page]

戲劇性變化,華為在巴黎法庭宣佈撤回三大訴訟

然而,華為委託律師洛朗‧梅雷(Laurent Merlet)卻當庭宣佈,「華為中國公司和華為法國公司撤回三大起訴。」

華為律師解釋說,撤回起訴是因為「事件都已經成為過去」,有關5G技術的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已經改變等。律師在離開法庭時向法媒表示,他陳述的理由是出於「對法庭的禮貌」,但他不能披露撤回指控的真正原因。

這三大訴訟包括對瓦萊麗‧尼奎特、法國電視一台(TF1)及法國電視5台「在空氣中」(C dans l』air)節目的誹謗指控。

2019年2月7日,尼奎特在法國電視5台節目「在空氣中」播出現場表示,華為是「一家特殊的公司」,它聽命於中國共產黨。

尼奎特是《中國權力100問》一書的作者。她在電視5台上說,「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資本密集型公司是不存在的。在所有中國企業或外國企業中,都有一個黨支部,它是管理層的一部分。所以,是的,它是中國(中共)政權。」

節目中還提到了北京當局2015年正式實施的國家安全法,該法可以強制公司將其數據移交給權力。華為創始人任正非2015年在達沃斯明確表示,「我們是一家中國公司,我們絕對支持中共,我們熱愛我們的國家。」

法國《解放報》評論說,華為似乎沒有考慮到該案勝訴的可能性極低的事實,其目的似乎要在短期內讓那些發表評論的人三思而行。類似指控並非無足輕重,它給被指控者帶來心理和經濟壓力,迫使他們支付律師費。對其他人來說,也可能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解放報》指出,在該訴訟持續的三年中,其他法國學者發表了與尼奎特相似的觀點,卻沒被華為告上法庭。

美房貸利率下降40個基點,創2008年來最大降幅

房地美公司(Freddie Mac)的數據顯示,本周美國抵押貸款利率下降了40個基點,至5.30%,這是連續第二周下降,創下自2008年1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

根據這家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的數據,在截至7月7日的一周,美國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貸款的平均利率為5.30%,低於一周前的5.70%,但仍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2.90%。

「過去兩周,由於對潛在衰退的擔憂持續上升,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貸款下降了0.5%。」房地美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山姆‧哈提爾(Sam Khat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今年年初,抵押貸款利率急劇上升,並在6月中旬創下了5.81%的高點。但之後隨着人們對經濟的擔憂,這一數字開始走低。40個基點的下降抵消了一些在5月和6月的大幅上升。

抵押貸款利率往往與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同步波動,周三(7月6日),美國國債收益率從一周前的3.10%降至2.93%。聯邦基金利率並不直接決定抵押貸款利率,但它確實會引導市場活動,以創造更高的利率並減少需求。

在美聯儲6月15日加息75個基點後,抵押貸款利率連續兩周攀升,但上周開始下降,正如抵押貸款行業經濟學家所預期的那樣。

但是,買房對很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房地產網站Realtor.com的高級經濟研究分析師喬爾‧伯納(Joel Berner)說,抵押貸款利率處於2000年代末以來的最高水平,上市價格已經連續24個月同比增長超過8.5%。

他說,如果說對購房者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有更多房子進入了市場。6月份,活躍房源的增長創下了Realtor.com數據歷史上最大的年度增幅。

「隨着市場上有更多的房屋,賣家被迫在價格上進行競爭。」他說,「儘管相對於最近幾年,房屋的融資成本仍然很高,但隨着供不應求和過熱的住房市場開始降溫,買家將有更多機會找到價格合適的房屋。」

現在的全球化培育了中共的霸權主義

《奧格斯堡匯報》以"歐洲必須更快地擺脫對華依賴"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從中長期來看,西方面臨的最大挑戰並非俄羅斯,而是中國;但在另一方面,西方的經濟依然離不開中國。

"當能源成為武器時,經濟依賴性會釀成怎樣的後果?俄烏戰爭讓人們能夠很直觀地研究這個問題。從中吸取的教訓,也應該儘快牢記於心。這裏就必須談及中國:面對這個不斷增長、越來越具備統治力的大國,德國的經濟依賴性至少和對俄能源依賴性一樣嚴重。"

"首當其衝的就是汽車產業「,」但是,在其他領域,同樣也存在着對華依賴:稀土材料、半導體元件、醫藥產品等。"

文章隨後指出,歐洲和德國都必須儘快擺脫對華依賴,但是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即便經濟界就此形成了一致的意願----鑑於巨大的中國市場,這點仍然存疑----擺脫對華依賴依然會是一個持續數十年的大工程。半導體工廠不可能一下子建成,製藥工廠也同樣如此。現在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儘快進行,因為在現有全球權力格局下,俄烏戰爭的真正贏家會是中國。"

蘇黎世出版的《金融經濟報》以"理解新民族主義"為題,刊發了由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Daron Acemoglu撰寫的客席評論。作者注意到,冷戰後自由主義暢行全球的局面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民族主義。這一變化,既有歷史因素,也歸咎於全球化加劇了不平等,此外,習近平等專制者也越來越擅長巧妙地運用民族主義來鞏固權力。

文章指出,西方必須從民族主義回潮中吸取教訓,對全球化進程進行相應調整。"毫無疑問,開放貿易給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工業國都帶來了好處。但是,西方消費者在享受低廉物價的同時,自由貿易也急劇加劇了不平等,養肥了俄羅斯的寡頭、中共的高官。全球化最大的得利者不是勞動者,而是資本家。"

"所以,我們必須考慮替代方案。關鍵在於,貿易協定不能再聽命於跨國大企業,後者正在利用人為壓低的工資、新興國家惡劣的勞工標準獲利。我們也不能通過廉價的、收受大量補貼的化石能源來獲取成本優勢、構建貿易關係。"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