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1藥網科普:用鹽泡腳好處多多,但這4類人要少泡腳

「你們寢室怎麼這麼大股腳丫子臭啊?」

隔壁的小李一進寢室就大聲問道,坐在旁邊的小明「唰」的一下臉就紅了。

原來小明是寢室有名的「香港腳」,小明踢足球是全校第一,但腳臭也是「臭名昭著」。小明每天忙於訓練,經常回到寢室急急忙忙沖一下就躺下了,第二天又穿着被汗水浸透的鞋子繼續訓練。

放暑假後,母親也發現小明的房間有着隱約的腳氣。她聽說用鹽泡腳可以除掉腳臭,於是讓小明每天晚上泡半個小時。一個禮拜下來,一直困擾着小明的腳臭竟然得到了緩解。

用鹽泡腳的好處多多,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今天1藥網就和大家聊聊如何正確泡腳?

用鹽泡腳真的可以去臭?

鹽有清熱的功效,一般有腳臭的人,都會伴有腳部發熱、出汗的情況,用鹽泡腳,可以緩解發熱、出汗等症狀。

同時,鹽可以解毒,用鹽洗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清熱消毒,緩解腳臭的作用。

1藥網建議大家這樣用鹽泡腳:

方法一:中號盆放半盆熱水,然後放入6克鹽(大約一瓶蓋),待鹽全部溶解後,泡20~30分鐘。泡完後直接將腳擦乾,不需要再用清水清洗。

方法二:採用乾洗的方法。先把腳浸濕,再取少量細鹽在腳趾縫、腳掌心搓2-3分鐘,最後用清水把鹽衝掉。

用鹽洗腳能去除因出汗引起的腳臭,但是下面這2種腳臭不能通過用鹽來消除。

1.因真菌引起的腳臭

人們常說的腳氣,其實就是真菌引起的腳臭,當腳部長期處於潮濕悶熱的環境裏,就容易感染真菌,產生足癬,從而出現腳臭。

在這種情況下,僅僅是用鹽洗腳是行不通的,要使用外用抗真菌的藥物,同時保持腳部的衛生,才能有效治療腳氣。

2.病理性臭汗症造成的腳臭

正常小汗腺分泌的汗液常常是無氣味的,但在多汗的情況下,汗液被皮膚表面附生的細菌分解,釋放出脂肪酸,形成臭味。如果出現多汗、臭汗的情況下,建議去醫院皮膚科,找到具體的病因,然後對症治療。

除了用鹽,1藥網發現,這些東西泡腳也對人體有益。

一、生薑

生薑味辛,性微溫,可以溫經散寒。因此用生薑泡腳能溫通經脈,緩解手腳冰冷,一些容易手腳冰涼的女性,可以在冬天用生薑泡腳。

同時,生薑有解表散寒作用,可有效預防治療輕症風寒感冒,如果不小心受涼,喝生薑湯並用它來泡腳,可以起驅寒的作用。

二、花椒

在中醫看來,花椒可以溫中止痛、祛濕散寒。用花椒水泡腳能排出濕氣,活血通絡,使整個機體血脈暢通。對於舌苔厚膩、大便粘滯不暢的人,可以多用花椒泡腳。

三、艾葉

艾葉味苦、性溫、無毒,具有逐濕寒、理氣血、止血等多種功效。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部功能,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咳白痰的人大有益處。

四、白醋

白醋有活血散瘀作用,經常泡腳可軟化腳部皮膚角質層,改善皮膚粗糙情況,可以讓腳部的皮膚光滑有彈性。

五、檸檬

我們常用檸檬來泡水喝,殊不知檸檬泡腳同樣對身體有好處。

檸檬味甘酸、性平,能生津解暑。同時,它富含的檸檬酸、維生素C可促進新陳代謝,有效緩解疲勞。在暑熱疲憊的時候,可多用檸檬泡腳。

泡腳的好處竟然這麼多

從古至今,熱水泡腳一直是人們信奉的養生之道。在古代,甚至有「天天泡腳,勝吃補藥」的說法。泡腳都有哪些好處呢?

1.促進血液循環

用熱水泡腳,可使得腳部血管逐漸擴張,血流量隨之增加,從而改善血液循環,加快身體各方面的代謝。

2.有助於放鬆身心

腳底穴位和筋脈都很多,一邊泡腳一邊做腳部按摩,可促進人體脈絡貫通、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提高睡眠質量。對於工作精神壓力較大的人群,泡腳也可以放鬆身心,緩解壓力。

3.有助睡眠

正確泡腳能減輕頭部血管壓力,對改善某些頭痛也有好處。每天用熱水泡腳,還可放鬆全身,緩解腰背疼痛,起到幫助睡眠的作用。

有這幾種情況需要少泡腳

泡腳雖然益處多多,但對於患有這4種疾病的人,則需要少泡。

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多與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有關,泡腳後局部血流量增加,容易加大靜脈回流負擔,加重病情,甚至「腳越泡越腫」。

糖尿病人

患有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足的人,不建議泡腳。因為糖尿病足的患者皮膚比較脆弱,且腳部神經對溫度不敏感,容易被燙傷而不自知,而且糖尿病患者傷口癒合的能力比正常人更弱,所以這類人儘量不要用熱水長時間泡腳。

動脈閉塞的人群

動脈閉塞的患者泡腳會加速腳部缺血,雖然熱水泡腳會讓血管擴張,血流增加,但不足以供給組織器官所需要的氧氣,反而會使得病情加重。

痛風發作期患者

痛風多表現為關節疼痛,一些人試圖用熱敷、泡腳等方式來緩解疼痛。但其實這個方法是錯誤的。痛風患者用熱水泡腳會使得病變的部位充血、腫脹,加劇疼痛。

除此以外,在泡腳的時候還需要注意水溫不宜太熱,以40℃左右為宜,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最佳,泡腳的時間最好是飯後1小時,或者睡前半小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1藥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