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程曉農:西方金融投資從中國撤出的影響

作者:

隨着中國的外匯儲備逐漸減少,中國政府管控出國許可和用匯需要的措施會越來越嚴格。今年以來外匯儲備的持續下降與西方在中國的金融投資陸續撤出有關。了解了這種局面的根源,才能明白,為什麼中國民眾今後換匯將變得越來越難。

一、移民熱望再起,出國卻成難題

《美國之音》今年5月21日的一篇報道談到了中國富人與中產階級都想移民。這股熱潮實際上去年就開始了,而中國的防疫「清零」政策強化了國人的移民願望。報道稱,中國有400萬人的家庭淨資產價值超過100萬美元,他們一直想移民到其他國家,其中比較富裕的家庭想移民美國、加拿大和澳洲;而財力相對有限的中產階層則選擇門檻較低的歐洲國家如葡萄牙、馬耳他、愛爾蘭等。上述報道還提到,最近中國各大網絡搜索平台上關於「移民」的搜尋次數暴增。「微信指數」增加4倍多,搜索量達5千萬次;百度關於「移居加拿大條件」的搜索量增長27倍,「出國哪裏好」的搜索量增加24倍。

與此同時,政府對移民和資金外流的管控卻越來越嚴格。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去年7月下發通知稱,「對非必要非緊急出境事由,暫不簽發普通護照等出入境證件」。移民管理局諮詢熱線對外媒解釋了「非必要」和「必要」的區別:「非必要」包含旅遊和探親,邊檢人員會「勸阻」;「必要」主要指出國留學、就業、商務,或出境就醫等。而北京邊檢表示,持有「必要事由」的中國公民要被嚴格查驗證明文件,要說明出境事由,而最終能不能出境,以現場執行情況為準。顯然,即使是有「必要」事由,被阻攔出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今年5月10日國家移民管理局進一步表示,要嚴格執行「從嚴從緊」的出入境政策,從嚴限制中國公民的非必要出境活動,嚴格出入境證件審批簽發。這樣一來,移民熱望就變成了移民空想。

此外,今年3月2日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網站發佈消息稱,3月1日中共公安部主辦的「嚴厲打擊妨害國(邊)境管理犯罪『獴獵』行動2022動員部署會」召開。獴(mongooses)是一種動物,以吃蛇為主。此行動以「獴獵」冠名,意喻打擊由「人蛇」安排的「非法出境」活動。據該網站報道,移民管理局局長許甘露講話時強調,要堅決貫徹國家安全觀,保持對各類非法出入境活動的高壓嚴打態勢,嚴打組織、運送、利用偽假證件矇混入出境等偷渡違法犯罪活動。這個部署顯然主要是針對正常出境受阻情況下出現的非正常出境活動,因為通過「人蛇」非法入境的情形其實不多。

二、外匯儲備下降背後的不言之秘

國人的移民願望未見得會影響上面提到的「國家安全」,但移民者向境外轉移財產,卻被中國政府視為影響「國家安全」的舉動。在中國外匯儲備充裕的年代,政府可能放寬居民購匯用到境外;然而,一旦外匯儲備吃緊,政府就會看緊外匯流出。

事實上,2014年6月到2016年1月,中國出現過外匯儲備持續下降的情況,外匯儲備從2014年的近4萬億美元一路降到2016年2月底的3萬2千億美元。此後,中國政府收緊了外匯管理,各商業銀行的金庫和櫃枱外匯現金被中央銀行嚴格管控。最近,類似情形再度發生,從今年1月到4月,外匯儲備逐月下降,累計減少1千3百億美元,其中4月下降683億美元。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對此的解釋是,由於美元升值,中國的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資產如歐元和日元等資產貶值,造成非美元資產折算成美元後外匯儲備總額減少了。外匯管理局的說法有充分說服力嗎?其實,外匯管理局是用半真半假、以偏蓋全的說法,掩蓋着一個造成外匯儲備下降的不言之秘。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中國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佔七成,日元約為一成,歐元和英鎊約為二成。日元今年前4個月對美元的匯率下降約10%,歐元對美元的匯率下降約4%,英鎊對美元的匯率下降3%。由於中國的外匯儲備總額採用美元計價,所以,美元是否升值,對中國外匯儲備的七成沒有價格影響;剩下來要考慮的主要是日元和歐元相對美元貶值,對中國外匯儲備中的日元資產和歐元資產究竟有多大影響。

按照上面的數據做一個概略估算,今年前4個月,中國外匯儲備中的日元資產和歐元、英鎊資產因為這幾種貨幣相對於美元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折算成美元後4個月一共少了不到6百億美元。但今年前4個月中國的外匯儲備實際減少了1千3百億美元,其中與國家外匯管理局所說的非美元資產貶值相關的外匯儲備損失只佔46%;而另外一個造成外匯儲備下降的重要因素實際上是外資出逃,這與美元升值無關。

國家外匯管理局之所以誇大非美元外匯資產貶值的影響,是為了掩蓋外資出逃這個不利消息,這個因素對外匯儲備下降的影響比美元升值更大。下面便來分析,外資出逃究竟是如何發生的,這裏又涉及到美國華爾街投行圈內最近的一個不宣之秘。

三、「北上資金」流向成中國股市關注重點

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始終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推手。但隨着中國製造業普遍產能飽和,市場需求不足,過去幾年來,外資開始從直接投資實業,轉向對中國的金融投資,主要是購買中國的政府債券、企業債券、上市公司股票,也介入私募基金的融資。

外企的金融投資進出中國,通常是利用中國為國內證券市場建立的「滬港通」、「深港通」等資金轉移管道,前者於2014年11月17日開通,後者於2016年12月5日開通。這樣,香港就成了外企金融投資的中轉點。香港回歸前,中資股僅占港股市值的一成,到了2010年前後,中資股占港股市值的比重已躍升至六成,那時香港的證券市場已經大陸化了。隨後,中國為吸引西方金融投資,特地開闢了「滬港通」、「深港通」這樣的資金流動管道,進一步把香港股市引導到了與國內股市聯動的軌道上。

[page]

隨着「滬港通」、「深港通」的運行,在中國證券市場和香港金融界出現了從香港角度來定義的「北上資金」和「南下資金」這兩個概念。「南下資金」主要指中國的資金進入香港證券市場;而「北上資金」專指外資經過香港進入中國的證券市場。「南下資金」支撐着香港金融;而「北上資金」則支撐了國內股市。2021年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前,「南下資金」累計達到3萬多億人民幣,產生了大陸資金對香港證券市場的「輸血」效應;「北上資金」總量略少於「南下資金」,2021年底的持倉市值也已達到2.7萬億人民幣。

但從今年開始,「北上資金」的流向成了中國股市的關注重點,去年1到4月淨流入1,525億元,今年同期卻變成了淨流出,也就是說,「北上資金」開始從中國股市撤出,因此帶動股市接連出現跌盤。

四、外資開始從中國證券市場撤離

今年5月18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報道,《境外投資者連續第三個月從中國債市撤資》。該報道引用中國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和上海清算所的數據稱,全球金融投資者4月份在中國的持倉總額淨減少1,085億元人民幣,而3月則撤出了1,125億元。他們拋出的主要是手中的中國國債和有政府背景的大型貸款機構(即政策性銀行)發行的債券,但不完全是這些債券。

報道指出,此前多年,中國國債的收益率明顯高於美國國債,這使美國不少退休基金通過華爾街的投行,把資金注入中國,賺取投資中國債券的收益。但今年以來美國的「央行」聯邦儲備委員會開始加息,以抑制通貨膨脹,讓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反超中國國債,繼續持有中國債券已不合算了。這顯然是外國金融投資開始撤出的原因之一。

這些資金進入中國時,走的是「滬港通」、「深港通」的管道,撤出時仍然原路返回。當進入中國的新金融投資大幅度減少,而撤出中國的金融投資大幅度增加,「北上資金」就從淨流入變成了淨流出。但是,外國在中國的金融投資遠未撤完。《華爾街日報》的上述報道提到,境外投資者4月底持有的中國債券總量規模仍然高達3.8萬億人民幣(約5,590億美元)。這數量龐大的外國金融投資會繼續留在中國嗎?由此就連帶到另一個問題,中國證券市場今後的跌勢會不會延續下去?

五、華爾街的中國投資策略大轉彎

多年來西方國家的金融界一直看好中國經濟前景,華爾街的投行更是如此,這是金融投資大量進入中國的主要原因。但是,以華爾街為代表,西方金融界今年以來似乎重新評估了它們的中國金融投資策略,把以往幾年積極進軍中國證券市場的策略,改成了少進多出的基本方針。但這個新方針只做不說,不會有媒體去詳細描述每家投行的內部經驗策略轉變。

每年年初,華爾街各投行都會在內部分析評估過去一年的投資業績,而最近的評估結果是,去年在中國的金融投資總體上很少獲利,虧損情形相當明顯。考慮到美國聯儲會加息,預期今後對中國金融投資的經營狀況不會改善;再加上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很難再保持樂觀,因此不少投行都不約而同地決定,是時候改變對中國的金融投資策略了。

這個投資策略的轉變,基本方向是少進多出,甚至只出不進。但是,撤資不會是大步後退,一次撤完,而只能是小步後退,步步為營。因為需要撤出的資金數量龐大,如果一次性拋盤數量過大,會造成證券市場崩盤,那就無法完成撤資任務了;而且,每次拋出一部分中國證券之後,盤面會明顯下跌,為儘量減少撤資損失,只能等到中國證券市場再度恢復行情穩定之後再進一步拋盤。

而中國政府不願意看到證券市場走衰,每當行情下跌,有關部門就會設法動員國內資金入場補盤,重新把行情托起來。因此,外資會耐心地小步拋盤,然後等候行情回穩,再走一小步,又拋售一些證券。這就是最近幾個月中國股市不斷震盪的重要原因之一。華爾街的行動會帶動歐洲國家和日本的同步行動,因此,類似的撤資行動會陸續發生,而今年乃至明年中國股市的不斷震盪便隨時可能出現。

華爾街對中國金融投資策略的調整不是短期臨時性動作,而是中長期投資方向的改變。隨着西方的金融投資陸續從中國撤離,中國的外匯儲備也將走入下行通道。普通中國人可能不關心金融圈的動態,但是,外匯收緊的局面早晚會讓中產階層有越來越明顯的感受。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SB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