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5個頂級思維習慣,養成受用無窮!

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

大英圖書館建了一棟新樓,準備搬遷。

可是圖書館裏的書又多又重,有人估測需要350萬英鎊。

如果你是館長,你會怎麼做呢?

是選擇最划算的搬家公司,降低搬運成本?

還是採購最便宜的包裝袋,減少打包成本?

有一個年輕人對館長說:「我來幫你搬,你只需支付150萬英鎊。」

他在各大報紙上刊登消息稱:

「即日起,市民可以免費從圖書館借閱圖書,條件是還書的時候要去新館還。」

市民聽聞蜂擁而上,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內,就把圖書館的書借的差不多了。

這個年輕人從「搬書」的思維模式,轉換到「還書」的思維模式,不僅完成了任務,還賺了一筆錢。

同樣一件事,思維方式不同,結果也截然不同。

固化的思維,讓你寸步難行;靈活的思維,讓你豁然開朗。

以下五種思維方式,幫你打開思維困局,成就更好的自己。

鴿子思維

從前有一位猶太人,天天都不出去工作,而專注於養鴿子。

妻子忍無可忍,警告他說,再不出去工作,就要離婚。

他卻說:

「再等等,很快就有人幫我們免費養鴿子,我們還能發財。」

這個猶太人有什麼妙計呢?

原來是在他家附近的市中心廣場就要建好了。

在廣場開放後,每天有很多人來這裏放鬆休息。

他就把鴿子放飛,餵養鴿子,吸引遊客來向他買飼料餵鴿子。

這個猶太小伙借着這個新建立的廣場,一邊養鴿子,一邊賣飼料。

半年後,就賺得盆滿缽滿。

小鎮的人都知道這裏新建了廣場,但不是誰都能發現賺錢的商機。

懂得借力的人,能發現機會並留為己所用;不懂得借力的人,都在用蠻力奮鬥,辛苦且收穫不大。

我們必須要承認,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當自己拼盡全力也沒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時,不妨看看周圍有沒有可利用的資源。

藉助別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目標。

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藉助一個支點,可以撬動地球;藉助他人之力,可以達成所願。

借力朋友,拓展自己的交友圈,結交高質量的朋友,匯聚人脈的力量。

借力對手,從同行身上吸取經驗,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會借力的人,事半功倍,越聰明的人,越懂得如何借力。

換軌思維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人要立志,百折不回。

而現實是堅持未必勝利。

更多的是不斷試錯,轉彎,繞行。

走不通時及時更換軌道,才是真正的解困之法。

寫出《侏羅紀公園》、《急診室的故事》等多部著名小說的作家米高·克萊頓的一生都在不斷轉換,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米高曾就讀於哈佛大學文學系。

由於老師不喜歡他的文學風格,就故意給他打低分。

無奈之下,他轉到了生物人類學。

之後又攻讀醫學,並獲得了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但後來他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醫學,相比當醫生他更擅長寫文章。

於是,他從醫生轉換到作家,結合自己所學的醫學知識,開始寫作。

發表的作品中大量引用醫學新知,他被稱為「科技驚悚小說之父」,寫出的每本小說都成了暢銷書。

試想,如果在面對那位討厭自己的老師時不轉專業,能不能順利畢業都是個問題。

如果一直從事自己不喜歡的醫生職業,可能也沒有如今的成就。

從文學到生物人類學,再轉到醫學,最後回歸文學。

他的人生經歷兩次「換軌」,每一次選擇,都為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人生在世,很多時候放得下比拿得起更重要。

當你按照原有的路線無法完成目標時,果斷放棄好過走入死局。

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

人生的捷徑,是選對路,找准方向,而不是低頭加速,盲目努力。

換軌不是認慫,也不是認輸,而是懂得取捨的大智慧。

換軌是學會及時止損,減少不必要的自我消耗。

當我們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時,別忘了左右兩側的路和前後的路一樣開闊。

辯證思維

老子說: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世間萬物都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

甚至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就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辯證思維。

心理學家安德爾說:

「人類最奇妙的特點之一就是把負變成正的力量。」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泡時,為了找到合適的材料,不斷嘗試,曾失敗過1200次。

有個商人諷刺他是個毫無成就的人。

愛迪生毫不在意地說:

「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為我證明了這1200種材料都不適合做燈絲。」

可見,失敗其實也是成就。

人生常有不如意,想要的和得到的總有些差距。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化悲為喜,轉負為正。

危機後面有轉機,轉機後面是生機。

儘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歷也會讓你蛻變成長。

人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境遇,都不要輕言放棄。

凡事多往好的一面看,在絕處找到生機,在變化中發展自己。

當命運交給我們一個酸檸檬的時候,不妨試着去做一杯好喝的檸檬水

裁縫思維

英國有一則家喻戶曉的故事。

在倫敦的街上有三家裁縫店,老闆為了招攬更多的生意,先後在自己的店鋪前亮出一個廣告牌。

最先掛出廣告牌的老闆,寫的是:本店擁有倫敦最好的裁縫。

第二位老闆見了,也不甘示弱,立即掛出同樣大小的廣告牌:本店擁有英國最好的裁縫。

看到這裏,人們以為第三家裁衣店的老闆會掛出這樣的招牌:本店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裁縫。

不料,那老闆卻來了個反轉。

他亮出的是極其普通卻絕妙的廣告:本店擁有這條街上最好的裁縫。

此招牌一打出,便吸引了很多顧客的到來。

第三個裁縫沒有華麗的說辭反而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在於,他認清了自己當下的處境。

自己的競爭對手是另外兩家裁縫店,而服務的對象不過是經過自己店門口的顧客。

眼前的對手才是真正的對手,現實的問題才是最有意義的問題。

這就是著名的「裁縫思維」。

幻想很好,但終究不切實際,不如腳踏實地地做事更靠譜。

人可以有夢想,但夢想必須建立在對自身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

如果盲目自大,好高騖遠,其結果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只有認真對待現實中的問題,才有可能真正改善自身的處境。

與其自己誇誇其談,不如認真分析當下的情況。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暢想再美好,不行動都沒有結果。

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去說很多,而是專注眼前事。

按照既定的規劃,春天耕耘播種,夏天默默蓄力,秋天收穫成長。

旁觀者思維

在哲學史上,有一頭叫做「布利丹的驢子」。

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放了兩捆同樣的草料讓它吃。

這頭驢子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吃哪一捆。

最後,它在兩捆草料之間餓死了

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對人生抉擇的時候,就是那頭「布利丹的驢子」。

在你反覆糾結的時候,機會也和你擦肩而過。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局者,總是執着於眼前,對利害得失考慮得太多。

認識不全面做出的決定,總有一些風險,不如旁觀者看得清楚。

當你面對選擇猶豫不決時,不妨試試旁觀者思維。

首先,我們要先跳出來,問自己三個問題:

「10分鐘之後,自己是怎麼看待現在的選擇的,是依然保持一致還是會後悔?

10個月之後,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今天的選擇?

10年之後,又會作何感想呢?」

這個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從當下的情緒中抽離出來。

用第三者視角審視自己,調整自己的選擇。

跳出當下的困局,縱觀整個人生,眼前的問題就會清晰很多。

破除眼前迷障,找准人生方向,努力才有意義。

以破局者心態謀發展,不做困局中的當局者。

遇事果斷不猶豫,少點兒自我內耗,多點兒精力奮鬥。

漫畫家蔡志忠說:

「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際關係是金牌,而思考能力才是王牌。」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鴿子思維,教你借力用力,更好地發展自己;

換軌思維,讓你學會變通,尋找人生最優解;

辯證思維,事物總有多面,絕境之處有轉機;

裁縫思維,專注眼前當下,腳踏實地走得穩;

旁觀思維,走出當前迷局,抓住每一次機會。

思維改變一小步,人生前進一大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菲凡影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