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罕見中印難得步調一致;中國美國商會:過半美企減少或延後投資;美股現空前拋售;

保密:特斯拉上海廠突停產;被刪文:中國老百姓最大挑戰不是躺平而是活下去;李克強警告中國就業形勢「複雜嚴峻」

大家都知道中國富豪愛移民美國,而美國富豪最愛這個國家的「黃金簽證」,當然也是最愛移民這個國家了。

3月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同比下降51.3%,這背後揭示的是,中國老百姓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躺平而是活下去。

日前美聯儲大幅加息,美股出現空前拋售潮,美股進入熊市了嗎?

中國美國商會的最新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企業表示減少或推遲對中國的投資。

最近五角大廈的一項研究詳細列舉了八個案例,用來說明中共正利用美國政府的一項資助小企業創新計劃為自己的利益服務。

美富豪紛買第2本護照,為出走鋪路,最紅「黃金簽證」是這本

葡萄牙的「黃金簽證」金錢與時間的成本都最低,最低投資額只要20萬元,平均每年只須在葡國停留七天,簽證到期時可申請成為公民,因而備受歡迎。

商業新聞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7日引述多家投資移民公司表示,隨着新冠疫情大流行、氣候變化以及政治動盪等問題的惡化,美國富豪、企業家及行業菁英等,紛紛為家人「購買」第二本護照作為「B計劃」,為日後情況一旦突變而鋪路。

目前有十多個國家願意為外國富豪及精英提供「黃金護照」或「黃金簽證」,讓他們取得公民身份或永久居留權。這些護照和簽證以前主要吸引亞洲地區的富豪,但過去三年來,來自美國的富豪大幅增加。

他們的外逃「B計劃」,始於前總統川普執政期間,疫情期間進一步增加。

其中一家投資移民公司合伙人蘇萊曼(Ezzedeen Soleiman)指出,該公司收到一些億萬富豪查找,若發生氣候災難,或者爆發另一場全球流行病,哪裏是最適合居住的地方?

倫敦環球投資移民中介公司Henley& Partners的數據,向美國居民提供的服務,從2019年至2020年間增加327%,到2021年再增加10%。

Henley& Partners私人客戶負責人沃力克(Dominic Volek)說,目前有四個「C」在推動富豪精英投資移民:中共病毒(COVID-19)、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及衝突(conflict)。

提供「黃金護照」及「黃金簽證」的國家主要是加勒比海及歐洲國家,其中最受歡迎、也是最昂貴的選擇賽普勒斯、蒙特內哥羅和馬爾他,近年來最受歡迎的是葡萄牙。這些國家的護照持有人,可以隨時到歐盟任何地方自由定居。

葡萄牙的「黃金簽證」受歡迎的原因是金錢與時間的成本都最低,最低投資額只要20萬元,平均每年只須在葡國停留七天,簽證到期時可申請成為公民。

蘇萊曼表示,葡萄牙將會是下一個加州,將會有大量的精英、富人前往。

被刪文:中國老百姓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躺平,而是活下去

3月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同比下降51.3%,在這背後,便是3月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的收入大幅度萎縮了。

3月個稅收入的暴跌,背後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個稅退稅,但核心原因仍是居民收入的暴跌。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個稅收入約80%左右來自於服務業,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則是服務業中的個體商戶。而3月的中國,疫情蔓延,到處充斥着封控。

野村證券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11日,國內已有45個城市實施了全域或部分封控措施。這45個城市的人口規模達到3.73億,約佔全國人口的26.4%,年度GDP體量約達46萬億元,佔全國GDP的40.3%。

二是到處都在裁員。

以互聯網大廠為例,目前業內觀點認為,幾乎每家大廠都在裁員,且裁員比例在20%以上,難有例外,包括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百度等。每家大廠裁員的背後,背後都是一個一個家庭錢包的快速收縮,甚至破產。很多家庭已走在房貸斷供返貧的破產邊緣。

三是2億靈活就業的背後,隱藏着多少隱性失業者。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字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而2021年底中國的就業人員合計約7.5億人。也就是說,當下中國的靈活就業人員數量已佔總就業人員數的約27%。在這2億靈活就業者的背後,多少人是隱性失業者或不充分就業者?

四是中小企業倒閉潮已經開啟,只是你可能沒聽到他們的哭聲而已。

在約40%GDP區域封控的背景下,大量的中小企業已經倒閉或正走在倒閉的路上。而在這些倒閉潮中,又有多少人的收入暴跌了,甚至破產了呢?

第五是中國居民的加槓桿已近極限。

當前中國居民的槓桿率已達到62%左右。

首先,縱向比較的話,2000年,中國居民槓桿率不到5%;2008年時為18%,2014年時為39%。期間中國居民槓桿率上升之快,你細品一下。

其次,國際不同國家之間的橫向對比來說,中國居民槓桿率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的德國、新加坡,目前已接近日本和G20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六是大量居民徘徊在房貸斷供的邊緣。

「因疫情不能按時還房貸」已不斷成為熱搜話題。

七是老百姓的各種資產都在跌價縮水中。

最近一年以來,中國老百姓的各種資產包,都在暴跌中。

中國人最大的資產包樓市,跌跌不休: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3月全國商品房均價為9253元/平,與2021年全年的10141元/平相比,下降了10%左右。甚至3月的全國商品房均價已低於2019年的9310元/平。

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全國至少95%以上的房子,正在成為吃錢的資產,而不是賺錢的。

股價跌個不停:目前A股指數已跌破3000點,背後是多少股民家庭「連褲衩都跌沒了」。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2021年稅收基數高。

2021年是個稅收大年,隨着金稅四期的威力漸顯,各路明星紛紛補稅,個稅的基數比2020年高,這個趨勢延續到了2022年1、2月份。

前年基數高,所以對同比暴跌有一定影響。

[page]

封控衝擊劇烈!中國美國商會:過半美企減少或延後投資

中國美國商會在4月29日至5月5日對121家公司進行調查,超過一半受訪企業表示減少或推遲對中國的投資,其中近60%在最近一次疫情爆發後下調了今年收入預測。

調查顯示,逾15%在上海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稱,其在上海的業務仍然完全關閉。近60%在中國各地開展業務的受訪者表示,由於缺工、難以獲得供應或受政府命令等,導致產能放緩或減少。不過,近1/4受訪公司表示,中國近期改善物流的措施對其營運產生了積極影響,另有41%指供應鏈中斷造成的損害持續存在。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Colm Rafferty表示,理解中國把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但目前的措施正在削弱美國企業對中國的信心。他指,當前情勢已經充滿挑戰,預期未來將惡化,直言這些公司看不到任何曙光。

美聯儲重錘加息,美股出現空前拋售

近期,由於通脹率飆升到幾十年以來的最高點。美聯儲在上周的政策會議結束後升息了50個幾點,華爾街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將會採取19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政策收緊行動,這令投資者擔憂政策對經濟的衝擊,以及對通脹控制的實際成效。

金融緊縮加劇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在國際範圍,中共疫情封鎖與東歐的戰爭都加劇了國際經濟增長的瓶頸,也導致消費者的支出減少。美聯儲的政策也導致加密貨幣遭到巨大衝擊,比特幣周一上午跌至3.2萬美元區間,跌幅達到6%。

美國投資公司安德森資本管理(Andersen Capital Management)的創始人彼得·安德森(Peter Andersen)說,市場波動表明,人們對我們將走向何方的問題存在很大的困惑,認為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

這種擔憂導致一些基金經理持有美元,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在波動時期被視為一種更安全的投資。此外,美國國債的拋售壓力也有所緩解。

美國銀行認為,在這一歷史性拋售結束、市場真正開始反彈之前,標普500指數可能再下跌28%,而納斯達克指數可能會跌18%。

今年到目前為止,標普指數與1月份的歷史高點相比下跌了14%,納斯達克指數已經進入熊市,下跌了22%。

李克強警告中國就業形勢「複雜嚴峻」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警告,當前中國就業形勢「複雜嚴峻」。

李克強在對全國穩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做出批示,強調幫助儘可能多的市場主體穩崗,努力拓展就業崗位,確保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任務。

他在批示中還提到具體措施,包括幫助中小微企業生存,強化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的促進和服務,以及為下崗工人提供失業救濟金等。

根據官方數據,目前中國失業率已攀升至近兩年來的最高水平。

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但受疫情、經濟下行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也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

罕見,中印難得步調一致

俄烏開戰逾2個月,西方國家先後實施經濟制裁,各國也加入抵制俄油,中國與印度不但沒譴責俄國,甚至在全球能源價格高漲之際,仍與俄羅斯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逢低買進廉價俄油。

彭博》報導,中國企業4月份對俄羅斯的進口額達89億美元(約台幣2650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57%;反觀中國4月向俄國出口僅38億美元(約台幣1132億),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7%,也創下自202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另外,就在其他國家避免向俄國購買能源的同時,印度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商正以優惠的折扣價從俄羅斯大量買進天然氣。知情貿易商透露,包括GSPC和GAIL等印度石油公司,最近都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向俄國購買數批LNG現貨,此外,知情人士還表示,若俄羅斯的能源持續下跌,印度進口商不排除會購入更多。

美國防部報告:中共瞄準新創公司竊技術

五角大廈的一項研究詳細列舉了八個案例,用來說明中共正利用美國政府的一項資助小企業創新計劃為自己的利益服務。

《華爾街日報》看到的這份研究報告稱,中共正在瞄準那些從美國「小企業創新研究」(SBIR)計劃中獲得五角大廈資助的公司。

《華日》說,國防部的這份報告一直在國會議員中傳播。報告詳細介紹了八個案例研究,稱這些案例具有「國家和經濟安全影響」。案例包括SBIR計劃的參與者解散他們的美國公司,加入中共政府的人才計劃,並繼續在那些支持中共軍隊的機構工作。

國防部的報告說,在美國實體展示了一些能力、知識以及獲得聯邦撥款或投資後,中共通常就會瞄準這些實體。

報告列舉的一個例子是美國一家名為朔榮(Solarmer Energy Inc.)的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開發商,該公司從美國國防部和其他機構獲得了SBIR資金。報告說,Solarmer隨後解散了其在美國的業務,並將其研究、開發和智慧財產權轉移到一家位於北京的子公司。

報告稱,該子公司與一家中共管理的實驗室合作,進行具有國防用途的研究。

周四(5月5日),以盧比歐(Marco Rubio)為首的多名聯邦參議員提出法案,阻止任何由聯邦資助的美國研究與參與中共「軍民融合」戰略的中國實體合作,以防止中共軍隊獲得美國技術。

盧比歐說,「北京將採用撒謊、欺騙和偷竊的手段,以變得比美國更強大。很多時候,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專家與他們的中國同業合作,卻不了解他們的研究將如何被中國(共)軍隊武器化。「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