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跳水!廣州、深圳…學區房,破防了

01

學區房跳水

這兩天,每日經濟新聞一篇針對廣州、深圳的學區房價格跳水的新聞,引發了廣泛熱議。

文章列舉廣州和深圳多個案例:

廣州方面:

廣州名校東風東路小學學區房所對應的東風廣場、錦城花園。同為1998年建成的約70平方米2室2廳二手房,今年4月成交價為8萬元/平方米,而去年同期成交均價為9.78萬元/平方米。2004年建成的同一戶型二手房,去年3月成交總價768萬元,單價11.13萬元/平方米;今年4月成交價為628萬元,單價8.99萬元/平方米,總價跌了140萬元。

此外,天河區對口名校華陽小學、廣州中學的僑林苑,被市場稱為「天河最強學區房」,也在持續回落。同樓齡的112.6平方米戶型,今年3月底成交均價去到6.79萬元/平方米,較去年同期滑落2.61萬元/平方米。這套房應是降價急售,成交周期僅14天。不過,5月11日,該小區成交的最新一套房源均價也只有7.7萬元/平方米,較去年同戶型跌了3.27萬元/平方米。

深圳方面:

曾經的網紅二手小區八卦嶺宿舍,因為有「學區、拆遷」加持,在2021年初成交均價普遍超過14萬元/平方米。而最近一次的成交價僅約4萬元/平方米,較2021年初的跌幅近10萬元/平方米。

這只是廣深高價學區房幾個滑落的冰山一角。關於學區房瘋狂擠泡沫的文章,去年到今年,我寫過很多次。

當下的現狀是,北上廣深,杭州、廈門、南京蘇州等一眾中心城市的高價學區房,都陷入了深深地調整當中。

02

頂流學區房走下神壇

一言以蔽之,曾經不可一世的高價學區房,如今都在走下神壇。

先看深圳方面。樂有家披露的深圳樓市年報數據顯示:

過去五年,深圳重點學區樓盤整體成交價格從高點時期的9.35萬/平方米跌至如今的6.85萬/平方米,跌幅26.7%。

深圳六大名校片區樓盤成交均價,從132490元/平方米,跌至100741元/平方米,下跌了24%。而且跌勢依舊,很快會整體跌破10萬+。

價格重創背後,是需求量的極速萎縮。

分區來看,去年各區成交量中,相較於高點時期跌幅最大的是寶安區,成交量跌幅76.3%。其次是羅湖,下跌了70.8%。南山下跌了69.6%,龍崗下跌了59.6%,福田成交量下跌了55.8%,龍華下跌了51.9%。

各片區重點學區房成交均價方面,除了龍崗區,跌幅都在20%以上。

南山區均價從13.74萬跌至10.72萬,下跌了22%。福田區從12.49萬跌至9.41萬,下跌了24.7%。寶安區從9.9萬跌至7.42萬,下跌了25.1%。龍華區從7.95萬跌至6.31萬,下跌了20.6%。羅湖區從7.57萬跌至5.96萬,下跌了21.2%。

龍崗區從5.81萬跌至4.72萬,下跌了18.7%。

除了以上數據外,之前還有人梳理了一下深圳四大名校學區具體樓盤的價格跌幅。

四大名校的學區房,均在跳水。深圳中學的學區房,最高跌幅達到了29.1%,最低跌幅則為4.4%。

深圳高級中學學區房,跌幅基本都在四分之一左右。

深圳實驗學校的學區房,其中長城花園的價格較高點時期跌去了43.08%,不過目前的價格仍接近10萬。

再看廣州。

公眾號「廣州PLUS」幾個月前梳理過一組數據,廣州部分區域名校學區房過去一年的價格變化情況。

天河熱門的學區房基本上都沒逃過價格下跌的命運,部分小區近一年更是跌超10%。

龍口西小學學區房:協和新世界跌破了10萬/平,跌幅達到13.2%,金鼎大廈也跌了11.2%。

華陽小學學區房:除了朝暉苑漲了3.5%之外,天文苑和恆達苑都下跌超過8%。

天府路小學學區房:疊翠台和環宇花園分別跌了10%、11.1%,雋園也跌了近1萬/平。

海珠區,愉景雅苑成交價一年跌了7.9%。

荔灣區跌幅最大的兩個小區怡福花園、芬芳小區,跌幅都在8%以上。

黃埔區所列舉的幾個熱門學區房,過去一年跌幅基本都在10%以上,其中萬科幸福譽一年跌幅接近20%。

南沙區的優山悅海,均價跌破了「2」,均價「1」字打頭。時代雲圖、南沙灣御苑,一年跌幅都在10%以上。

北京方面。

今年年初,第一財經發佈了一篇針對北京學區房的文章《頂級學區房價格大滑坡,20萬/平的「老破小」已成過去式》。

與北京排名前三的小學中關村三小對口的萬柳書院小區,曾經拍出單價36萬元/平方米的紀錄,震驚全國。

如今中關村三小對應的另一個小區蜂鳥家園,2023年年末,一套52平方米的開間成交總價回落至617萬元,單價11.9萬元/平方米,對比價格高點時的22.4萬元/平方米,大約降了10萬元每平方米。

與中關村二小對口的五道口小區華清嘉園,高點時期掛牌價突破了16萬元/平方米,成交價最高達到了14.5萬元,如今成交價跌至11萬至12萬元/平方米。

上海方面,跌幅最大的名校小區,也基本腰斬。

價格下跌最誇張的,則是位於浦東新區的仁恆河濱城二期,高點時期成交價2520萬元,今年5月份的成交價1465萬元,這意味着高位接盤的人,跌沒了一千萬。

03

下跌邏輯

要理解頂流學區房的下跌邏輯,首先得清楚它們是怎麼一步步漲到天價的。

上漲的根本邏輯在於資源限制,住房與教育捆綁催生出了炒作氛圍。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大力推進農民進城,加快城市化速度,國家將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等公共資源集中到了城市,然後又將房子與教育捆綁。

民眾想要獲得好的醫療資源和教育資源,就必須來城市,而要讓自己的孩子能夠上公立學校,就必須買房。

轟轟烈烈的四十多年城市化,從某種角度來看,是資源的城市化,和普通民眾買房的城市化。當房子與教育資源捆綁的時候,它早就不是純粹的房子,而是資源,資源便可以金融化。

在這種制度之下,學位越好的房子,越受追捧,有錢的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資本也看到了這個利潤點,所以炒作資本也不斷湧入。頂流學區房變成了天價學區房。

下跌的邏輯,可以分為三點:

第一,學區房遊戲規則的改變。

粗略梳理了一下,目前已經有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常州、徐州、煙臺、大連、無錫、合肥西安、三亞合計12個城市官宣,開啟教師輪崗。

教師輪崗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打破優質教育資源被名校壟斷的局面,二是刺破天價學區房的泡沫。

天價學區房,不僅干擾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也對教育公平的原則進行了干擾。顯然,在這種模式之下,好的學校,好的老師,永遠只能是富裕家庭享用。於是,階層愈發固化,寒門出貴子的事件,越來越少。

在這種背景下,打破僵局的教師輪崗制度應運而生。

所謂教師輪崗,就是老師們不再固定於一個學校教學,而是幾年輪動一次。這樣的背景下,原本的名校,會因為優質老師的流失而不再名校,原本的普通學校,在一定周期內,輪動到了優質教師資源,實力大增。

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中學小學亦如是。一個學校優質與否,關鍵在於師資力量。

而教師輪崗制度就是打破名校對優質教育資源,也即對優秀老師的壟斷,讓買學區房變成了買盲盒,讓優質學區房變得不確定。

教師輪崗規則制定最詳實、執行最徹底的是北京。

早在2021年,北京率先在東城和密雲兩個區試點,當年年底就擴展到了6個區。2022年7月份,北京更是直接梭哈,全市16個區全面開展教師輪崗。

教師輪崗制度,是懸在天價學區房頭頂上達摩克利斯之劍,是一個長期威脅。

第二,宏觀大環境氛圍引導。

高價學區房跳水的大環境,是全國樓市進入全面調整。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二手房價格,70個城市二手房環比、同比,無一城不降。

具體以深圳為案例來說,深圳的房價從2021年2月份開始調整到如今,房價已經相繼破8、破7,今年年末很有可能破6。

樂有家數據顯示,2023年年末深圳的二手房均價跌至6.5萬元/平方米,比2021年歷史最高點8.3萬元/㎡跌了22%,比2022年跌12%。

這並不是底。

進入2024年,深圳的房價仍在一路下行。樂有家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深圳的二手房成交價已經跌破6.3萬,為6.27萬元/平方米。

按照這種趨勢,到今年年末,深圳二手房成交價大概率會跌破6萬。

整體均價尚且如此,高高在上的頂流學區房價格,必然調整得更猛烈。

第三,需求萎縮。

如果說教師輪崗制度、宏觀調整氛圍是中心城市天價學區房跳水的催化劑,那由於投資萎縮、新生兒人口不斷下降導致的硬需求萎縮,則是它調整的核心邏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生兒人口902萬人,相比於2022年減少了54萬人。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新生兒人口持續下降帶來了兩個直接結果:

1,人口通縮速度加快。

出生人口繼續低於死亡人口。去年全國死亡人口1110萬人。最終導致全國人口通縮提速,減少208萬人。

2,幼兒園在園人數和幼兒園數量不斷減少。

今年2月份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

2023年,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093.0萬人。

這一數據,相比於2022年,減少了534.55萬人。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從歷史數據來看,幼兒園在園人數在2020年就已經見頂,2021年幼兒園在園人數較之前減少了13.06萬人,是多年來幼兒園在園人數首次減少。

2022年,在園人數加速減少,減少了177.66萬人。在園人數加速減少之下,引發了幼兒園數量首次減少。

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

今年3月1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披露:

全國共有幼兒園27.44萬所。其中,普惠性幼兒園23.64萬所,佔全國幼兒園的比例86.16%,比上年增長1.2個百分點。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092.98萬人。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3717.01萬人,佔全國在園幼兒的比例90.81%,比上年增長1.26個百分點。

27.44萬所幼兒園,相較於2022年的28.92萬所,一年減少了1.48萬所。數量已經二連降,且相比於2022年減少的5601所,關停潮明顯加速了。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這種關停潮,每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這次過年回家,農村的很多幼兒園都關閉了,以前一個鎮有好幾個幼兒園,現在一個鎮基本就剩下一個幼兒園。

而且,這種影響已經延伸到了小學。

小學數量過去二十多年,因為城鎮化導致農村大量小學關閉、合併,總數一直在減少。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教育部

現在的減少,則疊加了出生人口下滑因素。

新生兒人口在2016年見頂之後,一路下滑,2017年出生的那一波人去年已經6歲了,正是邁入小學階段的年紀。

第二波影響將會隨着時間推移,進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學。

孩子數量少了,學區房的需求自然下降,沒有了雞娃的家長接盤,頂流學區房的炒作就無法形成閉環,價格會持續下行。

而且,這個利空,會隨着時間推移,持續發揮作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城市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