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用腳投票:遠離那些「體制內強度指數」的城市

——"體制內強度指數":衡量一個城市的經濟活躍度的指標?

「體制內強度指數」是我3年前率先提出的,它對於考察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經濟活躍度、社會活躍度,是否值得投資,都很有價值。

它具體是指,一個地方體制內人員(包含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繳存公積金人數占當地全部繳存人數的比重。

比重越高,這個地方的「體制內強度指數」就越高,市場化程度就越低,就越不適合創新和創業,也不適合投資買房。

一個地方的「體制內強度指數」低於33%,是比較合理的。

最近,我的團隊根據各地公積金年報,整理出了2023年部分城市、省份的數據,也據此推出了幾篇文章。有不少讀者強烈建議,把整理出的數據在一篇文章里集中展示,方便他們收集、研究。

下面是到目前為止整理出的數據。

1、廣東省

"體制內強度指數":衡量一個城市的經濟活躍度的指標?

廣東21個城市的「體制內強度指數」非常割裂、呈現了兩極化特徵。東莞深圳、佛山,這些外來人口多、市場化程度高的城市,「體制內強度指數」均低於20%。

珠海、廣州、惠州、中山的「體制內強度指數」也比較低,都沒有超過27%。江門、清遠、肇慶沒有超過50%。至於非珠三角的揭陽、茂名等10個城市,「體制內強度指數」非常高,跟東北地區的城市差不多了。

2、江蘇省

江蘇「體制內強度指數」最高的是徐州,顯著高於其他江蘇城市,帶有明顯的北方化特徵。

蘇州常州的指數,比東莞、深圳還要低。江蘇的北部,「體制內強度指數」整體偏高,南部的蘇錫常地區最低。

3、浙江省

浙江「體制內強度指數」最低的是杭州,只有14.3%。需要說明的是,各省的省直機關公積金是單獨管理的,沒有計算到省城。所以各省會城市的數據,均沒有包含省直機關。

麗水、舟山、衢州的體制內強度指數,是浙江最高的,這也在意料之中。

4、山東省

威海的「體制內強度指數」是山東最低的,這出乎我的意料,但數據經過了核實,沒有錯。其次是青島。山東只有這兩個城市低於30%,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

棗莊、菏澤、濟寧、煙臺,都超過了66%,北方城市的特徵明顯。

5、遼寧省

大連的體制內強度指數只有22.92%,是遼寧最低的;其次是瀋陽,達到了42%。

遼寧大多數城市的體制內強度指數都超過了70%,顯示出東北地區「體制內」的強大。這也是東北留不住人,年輕人紛紛外出謀生的重要原因。

6、甘肅省

我們常用「東北化」來形容一個地方經濟失去活力,其實西北的情況更典型。甘肅所有的地市,體制內強度指數都超過了70%,4個地市超過了90%。

超過90%意味着什麼?基本上「體制之外無世界」了。

7、河南省

河南的體制內強度指數也整體偏高,濟源這個省直管的縣級市反而是最低的,其次是漯河、鄭州

河南大多數城市的體制內強度指數超過了60%,,所以河南人外出謀生的比例也比較高。

8、GDP50強城市

無論是投資、創業,還是買房,都要選擇那些「體制內強度指數」偏低的城市(低於33%),而且還是級別高、受國家重視、有顯著人口增量的城市。

如果一個城市既不是省城、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體制內強度指數又偏高,人口很難增長。人民一般用腳投票,遠離這些城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劉曉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