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罕見對美讓步卻慘遭打臉;普京砍向西方三板斧不可小覷;中國經濟噩耗不斷臨大敵;

中國經濟噩耗不斷 房企銷售腰斬股市連跌 監管央行如臨大敵 謝田:背後有高人指點!普京砍向西方的三板斧不可小覷 中俄貿易受到空前衝擊 大量出口交易停滯 歐洲最大化工集團:俄若斷供天然氣 德將陷二戰後最大危機 普京下令今起盧布結算買賣能源,美國指俄羅斯絕望了 俄天然氣公司因定價問題退出德國業務 罕見讓步,北京擬允許美查看中概股審計報告,SEC否認達成和解 俄烏戰世界走向何方?克魯曼:恐讓全球經濟回到1914年

中國經濟噩耗不斷房企銷售腰斬股市連跌監管央行如臨大敵

謝田:背後有高人指點!普京砍向西方的三板斧不可小覷

中俄貿易受到空前衝擊大量出口交易停滯

歐洲最大化工集團:俄若斷供天然氣德將陷二戰後最大危機

普京下令今起盧布結算買賣能源,美國指俄羅斯絕望了

俄天然氣公司因定價問題退出德國業務

罕見讓步,北京擬允許美查看中概股審計報告,SEC否認達成和解

俄烏戰世界走向何方?克魯曼:恐讓全球經濟回到1914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經濟噩耗不斷,房企銷售腰斬股市連跌,監管央行如臨大敵

中國指數研究院4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幾乎腰斬;由於無法提供審計後年度報表,超過10家在港股上市的大型中國房企周五停牌;中國股市兩大基準指數創出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大季度跌幅。

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由在上海深圳上市的最大型公司組成的滬深300指數下跌近15%,而包含500隻成分股的深證成指下跌18%。這兩個基準指數均創出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大季度百分比跌幅。

中國經濟糟糕的表現讓中共監管層焦慮不安,如臨大敵,緊急研討應對策略。

中共央行網站4月1日消息稱,該行召開了2022年金融穩定工作電視會議,要求今年金融穩定系統繼續「穩定大局」、「精準拆彈」,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

會議強調,要「清醒認識」當前金融穩定工作面臨的形勢與挑戰,防控金融風險不能「絲毫懈怠」。

房地產一直是中國經濟支柱產業,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着房地產泡沫化和金融化趨勢越來越猛,中共當局對房地產可能釀成的系統性風險也越來越擔心。並向地產開發商提出了債務和土地購買限制等數以百計的限制規定,其中最嚴重的政策莫過於「三條紅線」。

但中共在抑制樓市過熱避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操作用力過猛,反而引發了中國房地產危機,並險些引爆中國版「雷曼時刻」。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分析師Alicia Garcia Herrero也認為,房地產行業是中國最顯而易見的灰犀牛。

謝田:背後有高人指點!普京砍向西方的三板斧不可小覷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也在一步步的升級,不過普京也非等閒之輩,掄起了砍向美國和美元的三板斧,直指美元體系和金本位這個關鍵的話題。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市場學教授謝田教授,在大紀元撰文指出,第一,用盧布償還俄國的美元和歐元外債;第二,要求敵對國家用盧布來支付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第三,將盧布與黃金掛鈎,讓俄羅斯各家銀行直接、大量地購買國庫的黃金。

普京的第一板斧,基本上被歐美各國所普遍拒絕。這一板斧下來之後,西方和俄羅斯基本打成平手,俄國不用美元和歐元支付,歐美也不接受盧布還錢,雙方基本上是各講各話,雞同鴨講,直到普京的第二項措施出台。

普京的第二板斧,實際上已經基本上挽回了制裁以來盧布的失地,目前的匯率是大約一美元兌100盧布。德國和梵蒂岡都已投降,轉賬歐元換取盧布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此外,印度和中國也在加入使用盧布的陣營。

真正讓世界各國,尤其是金融界感到震驚的,是普京的第三板斧。

美國凍結了部分的俄國黃金儲備,又限制各國購買俄羅斯黃金,大筆的購買成為不可能。普京顯然是選擇了化整為零、藏富於民間的措施。俄羅斯各家大銀行如果能夠吸納盧布資金,成功的將黃金化整為零的賣給俄羅斯民眾,就等於部分的抵消了美國禁售黃金的制裁。但此舉真正的意義,在金融界人士看來,還不止於此。

普京的盧布與美元掛鈎,是在做一種宣示,暗示盧布可能成為美元的替代品,成為新的世界霸主級的貨幣。

普京的黃金儲備和黃金生產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他的第三板斧,也會一定程度上對美元構成一點點的威脅。

但是,只有黃金和石油的儲備,還不足以給盧布以足夠的後盾和支持。因為黃金現在雖然可以作為發行貨幣的支撐,但已經不是貿易和市場交易的媒介,人們在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氣之外,還消費着成千上萬種的個人消費品、電子產品、工業產品和服務業的產品,這些都需要一個類似美國市場之類的強大的製造業和農業、工業、服務業、電子產業、高科技產業的綜合性基礎。這些現代社會的基礎,是俄羅斯完全不可能具備的。

謝田認為,普京的金融三板斧,應該不是他自己的主意,後面應該有高人在指點。即便三板斧不能摧毀美元的霸主地位,但可能會對美元的全球體系的大廈,敲掉幾塊磚甚至毀掉一層樓。

中俄貿易受到空前衝擊,大量出口交易停滯

近期以來,中共當局宣稱,它堅持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活動,但有不少留在俄國的企業透露,現在中企對俄羅斯的出口活動已經受到盧布匯率波動的嚴重影響,許多交易處於停滯狀態。

自俄羅斯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襲擊以來,盧布兌美元和人民幣匯率都波動不斷,迄今為止,盧布兌人民幣匯率損失了40%。

代表超過2萬家中國對俄出口企業的貿易集團負責人沉木輝表示,盧布貶值意味着每次銷售都會賠錢,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他在俄羅斯的倉儲服務的需求下降了約五分之一,約90%的中企成員受到了影響。

沉木輝說,中企不能提高價格,因為俄羅斯人買不起,當把賬單兌換成人民幣時,企業會虧本,因此,出口到俄羅斯變得幾乎不可能。

由於俄羅斯國內經濟下滑,中企在俄國的大部分業務已經停擺,在這期間,中小企業受到的衝擊最大。

一家華東工廠的所有者告訴路透社,本應該送往俄羅斯的產品現在都放在倉庫里,在去年,企業曾經有12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來自俄羅斯。現在,由於匯率問題,對俄羅斯貿易商來說,中企生產的成本相比而言太高,這導致交易無法進行。

另一位中國的貿易商說,他的公司是中俄客戶之間的中間人,現在市場的行情並不好,來自俄羅斯的床單和廚房設施等產品的訂單數量已經下降了三分之一。

[page]

歐洲最大化工集團:俄若斷供天然氣,德將陷二戰後最大危機

德國化工巨擘巴斯夫(BASF)警告,如果中斷俄國天然氣的供應,德國可能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巴斯夫是歐洲最大的化工集團。旗下子公司Wintershall Dea在俄國開採天然氣,並參與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Nord Stream2)的興建,與俄國能源業維持數十年的關係。

巴斯夫執行長薄睦樂(Martin Brudermüller)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訪問時表示,化工業的生產需要天然氣,產品涵蓋生活各領域。停止進口俄國天然氣能否阻止戰爭很難說,但總不能眼睜睜看着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經濟被摧毀。

薄睦樂預期,最快4到5年後,德國才能完全擺脫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

普京下令今起盧布結算買賣能源,美國指俄羅斯絕望了

俄羅斯總統普京簽令規定從4月1日起,外國買家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必須支付盧布,如果不支付,合同將被中止。而美國評論稱俄羅斯要求用盧布購買天然氣,是俄羅斯陷入「絕望」的信號。

普京稱,「為了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他們必須在俄羅斯銀行開立盧布賬戶。從明天4月1日開始所交付的天然氣都須從這些賬戶付款。

普京強制以盧布支付的決定提振了俄羅斯貨幣。在2月24日入侵後,盧布曾跌至歷史低點,但此後已經回升。

普京簽署的一項命令設定了一種機制,買家可以將外匯轉移到一家俄羅斯銀行的一個特殊賬戶,該賬戶再將盧布匯回給外國買家,以支付天然氣的款項。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周四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外國買家用盧布支付俄羅斯天然氣的購買費用,表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已使其經濟和金融陷入「絕望」。

俄天然氣公司因定價問題退出德國業務

俄國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周五表示,企業將退出在德國的業務,這是因為德國政府拒絕用盧布支付天然氣訂單。

路透社報導引述相關聲明指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將終止柏林的子公司業務,涉及的業務範圍包括儲存和交易天然氣能源,在德國和捷克運營加油站網絡等。

作為回應,德國政府表示,德國經濟部考慮徵用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俄羅斯石油公司在德國的單位與設施,以解決能源供應安全的擔憂。

莫斯科聲明說,德國如果實施相關舉動,將會從事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罕見讓步,北京擬允許美查看中概股審計報告,SEC否認達成和解

北京罕見做出讓步,準備最早在今年年中允許美國監管機構全面獲得在紐約上市的大部分中國公司的審計報告。

彭博社周五(4月1日)引述熟悉這一進程、但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的消息說,中共證監會等國家監管機構正在起草框架方案,將允許大部分在紐約上市的中國公司保留上市地位。但是接受部分握有敏感數據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將從紐約退市。

知情人士稱,框架方案預計將明確哪些數據會觸發中共的國家安全顧慮。其中一位人士說,監管機構正在討論阿里巴巴等處理消費者信息的公司是否自動歸入這一類別。這位人士補充說,處理大量此類信息不一定會讓一家公司成為安全問題。

報導說,如果方案得到推進,那將標誌着北京不同尋常的逆轉,可能會結束中美數十年來的爭端。為讓北京切實面對這一問題,美國設定了2024年為不合規企業從紐約證交所和那斯達克退市的最後期限。

彭博社引用SEC主席加里·根斯勒(Gary Gensler)的話說,對北京來說,如果他們同意讓企業接受全面審查,那麼事情會有好轉,在美國的《外國公司責任法案》實施後,SEC將不會有任何妥協的餘地,現在如果北京拒絕讓步,那麼中概股將會離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市場。

截至目前,已有11家企業進入了潛在的中概股退市清單,這引發了投資界對中概股的新一輪拋售。

俄烏戰世界走向何方?克魯曼:恐讓全球經濟回到1914年

近來許多經濟評論家紛紛警告,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歷史可能重演。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則認為,模擬1970年代可謂引喻失譬,因為當前的通膨迥異於1979-1980時期,也比較容易終結。

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指出,更貼切的模擬是跟1914年作比較,且有充分理由擔心當年情景可能重現。有些經濟學家聲稱,「第一波全球化」就是斷送於那一年,鐵路、汽船和電報電纜促成的世界貿易擴張期戛然而止。

克魯曼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確實終結了一段「全球經濟」時期。舉個明顯例子,1913年,俄羅斯帝國還是小麥出口大國;但後來過了三個世代,幾個前蘇聯共和國才重拾這個角色。而且,約莫要等到1990年,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才真正興起,這回是因為貨櫃化和電信通信讓供應鏈得以遍及全球各地。

那麼,這世界即將遭遇第二次「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打擊嗎?克魯曼認為,或許是如此。儘管目前這種形式的全球化有重大缺失,但若世界貿易大開倒車,後果可能更嚴重。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