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楊小凱與他的「伯樂」:天才少有,教育家更稀缺

學者可分兩種:一種是學問大於生命,生命受學問支配;另一種是生命大於學問,生命因學問的滋養而變得更加飽滿豐富,乃至氣象萬千。

對於楊小凱,我們顯然無法界定他是學問壓倒生命,還是生命壓倒學問。楊小凱一生只有短短56載,但擁有着無數學者一生都無法企及的傳奇經歷和傑出貢獻:

他是標準的「紅二代」,18歲那年因一篇《中國向何處》的萬字長文入獄10年。但在獄中,他卻通過自學,成為那個年代接受教育最好的年輕人;出獄後,因歷史原因再次遭受坎坷,最終卻因禍得福,遠赴普林斯頓大學完成深造,並創造了三次「範式革命」:

●他以一己之力開創了新興古典經濟學派,成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經濟學家;

●他是超越經濟學,從歷史縱深研究制度與國家轉型,提出「後發劣勢」等洞見的思想家;

●他還是將國家興衰歸於個人自由,又將個人自由拓展到信仰維度的先知。

因此,學者趙曉稱他為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知識界與思想界第一人,有人直接稱他為世紀天才。

不過,楊小凱之所以收穫諸多殊榮,原因在於:他有別人無法企及的天分,卻又比我們熟知的天才更勤奮;他一生厄運不斷,但每次都以向死而生的態度超越;他是世界級的學者,但一生都在追問「中國向何處去。」

近幾年,隨着楊小凱當年的預言逐一應驗,關注的人越來越多。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卻被忽略了:中國從來不缺天才,缺的是發現天才、保護天才的「伯樂」。那麼,誰是楊小凱的伯樂呢?

他就是被譽為「當代的蔡元培」的劉道玉先生。

大家都知道小凱歷經磨難,但熟知的,大多是他早年或晚年的傳奇。對中間最為關鍵的這一段,不僅大家所知甚少,網上的報道也往往含糊不清,然而,在這段歷史之中,卻有一個重要的當事人和見證人。

2004年7月,楊小凱英年早逝,劉道玉「痛惜巨星隕落」,並撰寫萬字長文披露他發現楊小凱、保護楊小凱的曲折經歷。在《其命維新,劉道玉口述史》中,記錄着這段歷史最初始的文本。

簡單來說,書中主要還原了小凱出獄後的歷程,它們可以被概括為工作無着、求學無路、報國無門三大困境:

▌工作無着:被定性的反革命分子,有才華無處施展

1978年4月,小凱刑滿釋放,但由於所謂的「反革命背景」,沒單位敢用,最後他只好在印刷廠找了一份校對工作。1978年恢復高考以後,小凱又報考了北京某大學,雖然考試合格,但由於政審不合格不予錄取。1979年,他又報考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因同樣問題被取消參考資格。

就在小凱瀕臨絕望之際,1980年,他終於因才華和毅力獲得了經濟學家于光遠先生「幫助」,被錄取為實習研究員。然而那時,計劃經濟控制得很嚴,小凱依然只能作為臨時工。

直到1981年,小凱的職業生涯才迎來了轉機。武漢大學經濟管理系的劉鷹亦欣賞他的才華,希望將他調到武漢大學任教。幾番輾轉下,時任武大校長劉道玉先生得知了楊小凱的經歷,認可並驚嘆他自學和研究的成果的同時,劉道玉決心將他調往武漢大學。

在劉道玉的不懈努力下,小凱最終擺脫了「罪犯」身份。調動成功後,劉道玉還特意拜訪了小凱的父親楊弟甫先生,獲得他的大力支持。一年後,劉道玉又經教育部批准將小凱破格晉升為講師,給他定了工資級別。自此,小凱終於邁出了職業傳奇的第一步。

▌求學無路:無法洗刷的「政治污點」,出國留學受阻

在武漢大學期間,小凱很快展示了他出眾的才華。他不僅教授「經濟控制論」、「數理經濟學」兩門新課,更完成了《數理經濟學》、《經濟控制論初步》兩部專著,《湖北微觀經濟模型》等十幾篇論文。1982年7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量經濟學中心主任鄒致莊教授與小凱交流後,對他的才華和成果讚嘆不已,並邀請他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小凱很快向學校提出了出國學習的申請,然而楊小凱出國的申請卻因「政治問題」一再遭到否決。劉道玉並未放棄,通過多方求援,甚至拜託鄒教授寫信給中央,終於把小凱出國手續辦了下來。

[page][page]

從大字報到普林斯頓,楊小凱花了整整17年,終於進入了世界一流的思想殿堂。拿到博士學位後,楊小凱又去耶魯念了一年博士,隨後受聘於澳大利亞八大名校之一:莫納什大學。

如果說,在監獄裏,小凱可以憑自學媲美經濟學專家。然而,小凱最終超越前人理論,創立新興古典經濟學體系,與他走出國門,與劉道玉校長的幫助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報國無門:獲得了世界級影響力,卻無法回國講學

小凱出國後,劉道玉跟他一直保持着書信往來。兩人亦師亦友,並彼此引以為傲。小凱感恩劉道玉對他的幫助和關照,劉道玉激勵小凱奮勇向前,勇攀學術高峰;除此之外,兩人之間還曾有個「君子約定」:小凱曾說,只要劉道玉身為校長,他最終是會回到武大的。劉道玉也表示:在小凱幫助下,必然能將武漢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名校」。

兩人一直銘記這個約定,不過,在當時環境下,這個約定實踐起來不僅不易,甚至十分艱難。

1984年,就在小凱的成果逐漸被世界認可同時,國內卻響起了批判他的聲音。甚至,不少人以此為把柄攻擊劉道玉。教育部的一位領導就公開說:「楊小凱是劉道玉臉上的污點之一」。

劉道玉並不曾為幫助過小凱而後悔,他遺憾的卻沒有辦法實現跟小凱的約定。

楊小凱同樣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調回武大。直到1994年,劉道玉的學生鄒恆甫藉助個人人脈,自費聘請楊小凱來武漢大學授課,小凱才得以在出國13年後第一次回到武漢大學。

得知自己終於有機會回國講學後,小凱很高興。然而,時任武漢大學負責人卻堅決不准楊小凱在武漢大學講學,不僅如此,他還在楊小凱住房的左右,派保衛處兩名幹部隨時監視他的行蹤。對此,小凱憤憤不平地表示:「我能夠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香港大學和台灣大學講學,但不能在我工作過的大學講學,簡直是豈有此理!」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小凱憤而離去,留下了終身的遺憾。

▲楊小凱與諾獎得主布坎南

但是,即使失去了重回武大的機會,小凱也從未真正拋下自己的故土,2001年,小凱被確診為肺癌晚期,醫生說他最多只能活三個月,然而,他再次創造了奇蹟——將三個月變為三年。小凱不僅以超人的意志與病魔鬥爭,更在最後的時光,將目光轉向他的祖國的歷史轉型,他認識到,脫離文化與信仰的土壤,認為僅僅依靠制度轉型就能包治百病,是膚淺的,信仰才是制度的第一因。

在談及英美制度的根基時,楊小凱說:「基督教新教,是一個『不斷擴張的,公正的社會秩序』。共同的信仰,給英美文明帶來了『尊重自由抉擇、生而平等、恪守契約』等原則,而這些正是自由市場的源頭,也是公平的政治遊戲規則——分權制衡的基石。」

「自由的信仰——自由的個人——自由的秩序——自由的制度」,小凱在彌留之際洞察到的新範式,貫通了他創發的「新興古典經濟學」(自由的經濟秩序),「後發劣勢」(自由的制度)兩種範式,最終,將個體自由的邊界擴展到信仰的維度,終結了「經濟決定論」「歷史階段論」等宏大敘事。

▌今天,中國需要楊小凱,但更亟需的,卻是劉道玉

小凱已經遠去,然而,他的思想留存了下來。他的學術成就和精神境界直到現在,仍然讓我們受益無窮。今天,我們致敬楊小凱,為他的天才,為他的開創性貢獻,為他的赤子之心,為他向死而生的人生態度。然而,我們絕不應該僅僅致敬小凱,而忽略了他背後的「引路人」——劉道玉校長。

楊小凱固然是劉道玉最耀眼的學生,在《其命維新》中,排在楊小凱後面的,還有趙林、鄧曉芒、鄒恆甫、易中天、野夫;以及陳東升、毛振華、艾路明等人。今天,他們是中國學界、商界的「頂流」;當年,他們都是劉道玉最愛的人——《其命維新》第七章的標題,就是「愛生如子」這四個字。

保護學生,需要承擔難以想像的風險和壓力。當年,在武大認為小凱是「精神污點」時,劉道玉就言之鑿鑿:我對楊小凱的一切負責;在武大中文系學生牽頭承辦的文學刊物《這一代》被整肅時,他又明明白白告訴他們:今後若你們單位問起《這一代》的問題,就請他們來找我。它不是地下組織,也非地下刊物,就連一開始的活動經費2000元,都是我批撥的。

為了讓人才脫穎而出,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絞盡腦汁,不遺餘力,光是教育部就不知跑了多少次,找了多少人。因而,易中天說,劉道玉不是一個聖人,而是一個戰士。

今天的中國,當然需要楊小凱,但更急需的,卻一定是「劉道玉」——一個獨具慧眼、愛生如子的教育家;深諳教育之道、勇於擔當的改革家;為國家掄才,為民族養士的時代君子。

▲劉道玉一生,桃李滿天下

離任武大校長後,劉道玉「生不願封萬戶侯」——拒絕了擔任某部部長的仕途安排,也拒絕了國外諸多名校請其擔任校長的邀請。三十年來,他潛心研究教育、公益和中國的改革命運,並不斷有新的文章問世。這本《其命維新:劉道玉口述史》一書,除了真實還原80年代的教育奇蹟以及台前幕後不為人知的故事,還匯集了劉道玉最近三十多年的思想歷程與研究成果,書中最後一章,更是劉道玉未完成的改革設想的首次公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洛克雜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