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患癌的大廠員工 切了部分肝瞞着別人上班

在職言帖子中,很多互聯網員工吐槽着壓力大、精神狀態不好、身體亞健康、焦慮以及患病,但同時又羨慕着其他互聯網公司的福利、其他職位的高薪。

周明掀起上衣,露出腹部大約20厘米長的手術疤痕,形似一條大蜈蚣。「這可比紋身酷多了。」他笑笑自嘲說。

今年夏季,某一線城市大廠職員、80後周明在體檢中發現罹患肝癌。他在手術切掉近四分之一的肝後,選擇只請幾天事假,拖着未癒合刀口繼續上班,沒告訴公司任何人。

在中國互聯網頭部企業(以下簡稱大廠)中,像周明這樣拼的中年人並非個例,雖然工作壓力大、節奏快、加班熬夜頻繁,但大廠不菲的薪酬和完善的福利及保險等也令他們對工作充滿激情,即使患了癌症也不想放棄工作。

大廠節奏:經常熬夜到凌晨四點

術後三個月,周明工作如常,每天日程排滿,好在工作大多數網上完成,也不需外出耗費體力,每天還能堅持散步和室內健身。

如果單從身體狀態上判斷,看不出他是一個切掉部分肝的癌症患者。表面上,他與辦公樓內掛着工牌的其他員工沒什麼區別,未見消瘦、也沒精神萎靡,只是腹部手術刀口有時會隱隱作痛。

腫瘤3cm*4cm,切掉了拳頭大的肝,由於發現早,腫瘤包膜完整,不用做化療。近期周明會再做術後複查,包括增強 CT、甲胎蛋白等,雖然醫生說五年生存率很高,但他知道肝臟「這塊地」已被污染,這裏就是「定時炸彈」。

周明也想不通為什麼撞「狗屎運」,自己不抽煙不喝酒,平時飲食清淡、葷素搭配,堅持運動,家族中也沒人患癌,自己怎麼就患上了肝癌呢?

周明習慣熬夜,另外有「小三陽」,儘管多年來體檢肝功都正常。有時為了寫匯報郵件、整理報熬夜,要耗到凌晨四點才睡。

70後大廠資深員工芳芳,在今年初體檢時發現自己的肺里有兩個磨玻璃結節,去多家三甲醫院看,都診斷為惡性腫瘤,4月手術切除左肺下葉。

芳芳稱自己平時性子比較急,工作中風風火火,一開會能講二三個小時,不知疲倦,為完成海量工作也常熬夜,基本上沒在半夜12點前睡過,有時熬一個通宵。

今年已過不惑之年的楊智,數年前曾在國內某頂尖互聯網硬件大廠工作,從事手機系統研發。據他同學描述,楊智在學生時代,不但在學習上爭強好勝,在體育鍛煉方面也有股子狠勁兒,「當時他身體強壯到幾乎是特種兵的素質。冬天洗冷水澡。夏天自帶裝備、給養徒步上百里爬長城回來後,第二天照常上課」。

由於素質突出,楊智畢業後順利地被這家大廠錄取,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加班生活,「幾乎不怎麼睡覺」。在超負荷的研發中,他突然發覺自己的腮腺開始疼痛。到醫院檢查後得知是患了腮腺癌,隨後進行了手術切除。

楊智認為患癌與當時自己的心態有關,「想趁年輕努力搏一把,沒想到透支了自己的健康」。

周明、芳芳和楊智也曾向醫生詢問為什麼患上癌症,醫生告訴他們,癌症原因比較複雜,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但不良作息尤其是長期熬夜會對健康帶來傷害。

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首次將熬夜(涉及晝夜節律打亂的輪班工作),歸為了2A類致癌因素。

浙江省腫瘤醫院婦瘤外科主治醫生丁超告訴「偶爾治癒」,熬夜會增加致癌風險,一些長期值夜班的職業患癌幾率更高,比如護士患乳腺癌的風險就大。熬夜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能抑制腫瘤的產生,長期夜間不睡覺還會損害人體免疫系統,影響細胞分裂、脫氧核糖核酸(DNA)修復等人體機能,使抗擊癌細胞的能力下降。

周明是乙肝小三陽,這也是風險因素。據世衛組織官網資料,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以及某些類型的 HPV分別會增加患肝癌和宮頸癌的風險。

[page]硬扛癌痛,不想與公司兩敗俱傷

周明回憶,當被確診是癌症時,他的大腦里一片空白。不過一分鐘後周明立馬做出幾項決定:一按醫生意見馬上手術,二向公司隱瞞消息,只請幾天事假,三不告知大多數親友。回家他跟妻子攤牌:你要離婚我沒意見,不拖累你。痛哭後,妻子選擇與他共同面對命運。

「休幾個月病假,重回公司,原來崗位就沒了,新崗位很大可能並不合適,在上級和 HR、同事眼中等於宣告你不行了,逐漸邊緣化,直至解除勞動合同。」周明硬扛癌症未耽誤工作,也因不需住院,他也能忍住刀口疼痛不適。

周明不想因患癌失去工作,他需要這個年薪幾十萬的工作養家、還房貸,大公司也提供了完善福利和保險,尤其重疾險,讓他十幾萬的手術費下來只自擔了幾千元。而如果離開了大廠,他不會再有這些保障,癌症患者也不能再買重疾險。

周明說,之所以他能在瞬間做出這樣一個理性的決定,與他認識的另一位某頭部大廠員工有關。

2015年,該大廠職員檢查出甲狀腺癌,經治療後返回公司,卻遭遇工作調整、被邊緣化、被迫離職,最終該職員在公司內網發文維權,並向同事群發郵件,引發公司高層重視,雖然他最終獲得一筆補償金,但也帶着被拋棄的傷痛離職。

此事未擴散至媒體端,但在業內廣為傳播,這讓周明對互聯網大廠內的行事邏輯有了更清醒的認識,開始心有餘悸。

其實患病員工與公司公開互撕的事屢見不鮮,周明不願陷入與公司公開撕裂、維權甚至訴訟,「多年來公司對我不錯,不想兩敗俱傷,維權更會嚴重傷害感情和影響病情」。

2019年11月,一名網易遊戲策劃的老員工「你的遊戲我的心」公開發文揭露,在網易工作5年,被查出患擴張型心肌病,吃藥只能緩減症狀,唯一解救辦法是心臟移植。他稱患病後公司用各種手段逼其離職,沒給補償,甚至被保安驅逐出公司。

此事有多家媒體報道。網易兩次發公告致歉,並表示雙方已達成和解並處分4名涉事主管和1名員工、落實基層員工關懷政策等。患病員工也表示與網易達成和解:網易會全力協助他的治療。

不到迫不得已,員工不願陷入糾紛,也有患癌的大廠員工悄然離去,公司內沒有幾個人知道原因。

患癌後,楊智沒想着怎麼再跟公司提更多條件,「雖然當時上司表示挽留,但不想再拼命了,我承認已經????了」。他用最快的速度與公司協商離職,只拿了一筆公司通過商業保險賠付的經濟補償,數額不太滿意,但可以去安心治療了。

幸運的是,後來經治療楊智癌症康復,多年未復發,他也進入外企工作,外企加班少、壓力小,收入和福利與互聯網大廠也差不多,「只是職業的天花板很低,他們不會把重要的崗位交給本土員工」。

10月中旬,芳芳每天堅持走路鍛煉。切除左肺下葉後,芳芳曾有兩個月說不了話,醫生說是手術碰到神經導致,術後肺部還漏過氣,現在她呼吸要比正常人粗,走樓梯有點壓力,但堅持每天步行鍛煉,她也恢復到以前滔滔不絕說話的狀態。

芳芳是閒不住的人,患癌歇了大半年,是她大學畢業後最長的休息,體會到另一種沒工作壓力、沒績效考核的生活狀態。

現在芳芳最大的改變就是心態,「人的命只有一條,健康是1,其它的所有都是0,沒有健康的身體,別的都沒有意義。」

而周明也對未來看得更開,他覺得與生死相比,很多事不重要了。他喜愛的東西,以前不捨得買,現在毫不猶豫下單。

[page]不要談癌色變,早期癌症術後可正常工作

很多人忌諱癌症,多位曾患癌的大廠員工拒絕了向「偶爾治癒」談起此事,一位曾患過乳腺癌的大廠員工說,同事流動很大,患病與別人無關,沒必要告訴別人,也不光彩。

周明也不願被別人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他對自己體格有自信,沒基礎病,只有肝是個短板,術後恢復起來很快,最近一次考核他還因績效很好獲得公司表彰。

楊智離開大廠後曾在幾家外企工作,外企人事部門並不關注他是否患過大病,只看重他的工作能力和履歷,當然他也很小心,患癌只有少數親友才知道。

9個月病假即將過去,芳芳考慮返回職場,她覺得40多歲距離退休還早,她自己也一直在做心理建設,重回高強度、壓力大的崗位,是個挑戰。至於回公司的工作,還要跟公司和上級溝通。

周明和芳芳表示,大眾對癌症有很多誤解,一聽誰得了癌症好像就是絕症,其實個體差別極大。每種癌症、每個患者千差萬別。醫生告訴他們,很多早期癌症患者是可能治好的,能活到他本來的壽命。

很多人談癌色變,浙江省腫瘤醫院婦瘤外科主治醫生丁超就在門診遇到過一個不到30歲女士開請假條,她患良性卵巢腫瘤,但要求丁超把病往輕了寫,尤其要迴避腫瘤這個詞。

丁超常在網上做腫瘤知識科普,不少人常問患癌後能否回歸職場。他告訴「偶爾治癒」,其實早期癌症患者只要治療結束,達到臨床治癒,都可以參加工作。當然治療結束後,短期內還是要注意休息。除非是切除器官後身體功能損傷比較大、腫瘤惡性程度較高、或需放化療導致副作用太大、身體反應強烈無法工作。

丁超接觸不少癌症患者都渴望重返職場,隨着醫學技術進步,醫生不僅要治病,還要注意保存患者功能,提高其生存質量,讓他們出院後更好回歸社會。

不同癌症活躍程度不一樣,有些癌症長得很快,有的卻很惰性,丁超認為隨着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技術進步,各種更厲害的抗癌藥不斷發明出來,癌症會變得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不能根治但可以長期生存,人們要學會「與癌共舞」。

癌症確實正在逐漸成為慢性病,2018年的《全球癌症報告》曾公佈數據,僅僅在2017年,美國就有170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患者,美國已有1500萬癌症倖存者,在過去的十幾年裏,癌症的生存率一直在不斷升高,到2040年,估計倖存者人數將達到2600萬人,其中有73%的患者將超過65歲,意味着很多人即使罹患癌症,依舊可以活到老年。

丁超提及了大眾對癌症的恐懼和歧視性看法,而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教授塗炯也關注到癌症被污名化的現狀。

塗炯表示,要在整個社會層面讓癌症去污名化,很多癌症可以帶病生存很長時間,尤其僱主要在制度層面考慮,給予患癌員工更多的支持和保護,隨着社會老齡化加深和癌症發病率增高,每個人都面臨着患上癌症或其他大病的危險,整個社會層面理應對患者更加包容,從制度上去保障他們患病後重返職場的權利。很多癌症相當於慢性病,不應把帶病生存者排除在勞動力市場之外。

塗炯認為,工作能讓癌症倖存者感受到自身的社會價值,減少他們在群體中被異化、被隔絕的感覺。而反過來,這又影響到他們治療、康復的效果。

年齡比癌症更讓人焦慮

周明告訴「偶爾治癒」,他硬扛癌症上班也是因為焦慮,互聯網行業競爭壓力大,每個人都不敢懈怠,自己驅動自己拼命,「我對癌症的焦慮沒有對年齡的焦慮大,畢竟我患癌不會馬上死,而中年失業就像死了一樣。」

長江後浪推前浪,周明也感受到來自年輕人的競爭,從業者都會老,但互聯網公司永遠年輕。

雖然從沒有互聯網公司公開宣稱要淘汰35歲員工,但業內一直在流傳,一些互聯網內部政策也對35歲以上員工不友好。儘管這並不合理而且涉嫌違反勞動法,但70、80後員工已感知了森森寒意。

互聯網變化越來越快,周明感到難以準確把握用戶口味,經常判斷不准。當然,年輕同事有很多創新,但也經常犯低級失誤。年輕人也焦慮,但與老員工焦慮的方向不同。

互聯網大公司意味着什麼?高薪、優厚的福利、大企業光環、光鮮履歷等等,另一面則是996、末位淘汰、激烈競爭和沒有盡頭的加班。

「25歲,工作一年,某大廠日常加班10-10-6,體檢後已有:1.過敏性鼻炎(公司空氣太……),2.前列腺鈣化灶(久坐憋尿),3.甲狀腺良性腫瘤(作息不規律,吃得不健康)。」這是今年1月一條在「脈脈職言」中「程序猿蕭讓」的熱門帖子,下面最熱的評論說「你這個在互聯網算健康身體」。

7月的另一條職言帖子說:「得了惡性腫瘤怎麼辦?以後不能太勞累,還能不能在互聯網混?」

在職言帖子中,很多互聯網員工吐槽着壓力大、精神狀態不好、身體亞健康、焦慮以及患病,但同時又羨慕着其他互聯網公司的福利、其他職位的高薪。

「你看,在大廠,年輕人連得癌症都跟中年人搶,中年人還沒能搶過年輕人。」周明自嘲說,「只有拿到豐厚的優秀員工年終獎,才會覺得豁出命的工作有意義。」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偶爾治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