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自然醫學》:腦內神經炎症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真正元兇」

近日,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UPMC)研究人員在《自然醫學》雜誌發文指出,腦內神經炎症可加速認知障礙的進展,引發阿爾茨海默病發病。這種神經炎症機制可作為藥物的治療靶點。

匹茲堡大學精神病學和神經病學副教授Tharick Pascoal介紹,澱粉樣斑塊是存在於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蛋白質聚集體。阿爾茨海默病的特徵是澱粉樣斑塊的積累,以及在神經細胞內形成的tau蛋白纖維團。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澱粉樣斑塊的積累不足以導致痴呆,而是神經炎症和澱粉樣蛋白病理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了tau的形成及傳播,才最終導致大面積的腦損傷和認知障礙。對神經炎症進行靶向治療可能會有利於早期治療阿爾茨海默症,並且可能有助於逆轉或減緩tau蛋白在大腦中的積累,避免痴呆症狀出現。

靶向藥物的研發是一項非常複雜艱巨的過程,而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近期推薦了一種簡單易行的預防痴呆症方法:找個人說說話。研究指出,生活中有一個好的傾聽者有助於老人接受建議、愛與情感,提高認知能力,抵抗大腦衰老,預防痴呆。傾聽者對患者大腦的影響比其他形式的社會支持效果更強。

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Kathleen Welsch-Bohmer博士介紹,支持性傾聽並不僅僅是坐在那裏聽老人說話,而是讓對方能夠分享他們內心的想法,以平靜、非批判的方式進行傾聽。傾聽過程中可提供建議並解決問題,這種互動方式讓兩個人感到彼此之間的聯繫。提供幫助和支持是雙向性的,對於有內心心結的人來說,把事情說出來可以減輕負擔,讓他們以不同的視角關注問題。而傾聽者幫助對方解脫的同時,自己情感上也有了一種滿足感。

這項傾聽者的研究始於1948年,共有2171名參與者參與定期檢查並填寫評估問卷,問卷中包括多種類型的社會支持以及頻率,包括傾聽、建議、愛與情感、情感支持等等。研究人員還測量了每個參與者的大腦體積,並進行神經心理學測試。

結果發現,常常找到支持性傾聽者的人,出現痴呆症及其他相關痴呆性疾病的風險更低,而傾聽是唯一與認知能力高度相關的社會支持性形式。生理上較低的腦容量與較差的認知能力有關,但傾聽者的影響更明顯。每損失一個單位的大腦容量,認知能力提前退化約0.25年,而缺少支持性傾聽者的人則提前退化4.25年。

本項研究特別強調了在40—50歲時擁有良好的傾聽者的重要性,在這個年齡段的雙方溝通交流對大腦的保護作用,比步入老年後的互相傾聽更明顯。因此,人們應當從年輕時就組建自己的人際網絡,時常保持聯繫,互相傾聽彼此的想法,減緩老年後認知能力下降,預防痴呆症。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生命科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