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鄧小平不看戰爭電影? 這顯然不符合史實

當銀幕上出現黃褐色蘑菇雲騰空而起、穿雲破霧、直刺蒼天的景觀時,鄧小平又高興地對蕭向榮說:「好,好,你看,這個蘑菇雲升得多高啊!真壯觀!」(孫立忠:《憶鄧小平觀看蘇聯機密軍事影片》,《湘潮》2009年第10期。)

隨着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到來,與他有關的影片、回憶文字也再度頻繁現身。因逝去的年代並不久遠,其中某些出於美化而虛構的內容引來不小的爭議。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如此,其女兒的一個回憶也不例外。鄧小平女兒鄧楠近日回憶說,父親指揮過千軍萬馬,但他對描寫戰爭殘酷的電影一概不看,「我們問他為什麼,他說以前打仗死人太多,所以他特別珍惜和平年代,特別熱愛生活。」

作為親人,這個說法似乎可信,而且與原全國政協常委王大明近日的回憶相吻合。王大明說,鄧小平「生活非常有規律,晚上時間的安排,一般是星期一看電影,星期三、星期六、星期日打橋牌,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打麻將」。

他還回憶,1964年楊尚昆在給鄧小平找來吳晗等三位牌友時,開玩笑說,別人打牌都是三缺一,你是一缺三,我把你這三個都帶來了。

由此可見,鄧小平的「牌癮」的確夠大,對另一種娛樂方式看電影自然也就淡漠了。

但鄧小平並非「一概不看」戰爭電影,自然也並非「以前打仗死人太多,所以他特別珍惜和平年代,特別熱愛生活」。他喜歡看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便是一例。

《大決戰·淮海戰役》於1989年拍攝,花費了一個億,相當於《大決戰·遼瀋戰役》與《大決戰·平津戰役》投入之和,原因是《淮海戰役》重拍了一次。第一次是按照歷史本來面目從濟南戰役開始拍攝,以粟裕和華東野戰軍為主角,因與《鄧小平文選》精神違背,不久又重拍一次,從當時尚未投入淮海戰場的中原野戰軍開始拍攝,以鄧小平主角。

據2008年第10期《百年潮》記載,「鄧小平對《大決戰》(淮海戰役)的拍攝也很關心」。影片殺青後,他在上海特意觀看了影片,滿意地說:「片子拍得很好,我每年都要看一遍。」(袁成亮:《楊尚昆為何說寫林彪一定要實事求是?》,《百年潮》2008年第10期。)

淮海戰役不僅是國共對陣22年中的巔峰對決,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殘酷的戰役。國共雙方共投入140萬人,中共參戰的兩個野戰軍共傷亡10餘萬人,相當於5個南昌起義時的部隊或者100個毛澤東初上井岡山的部隊。

其中,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中原野戰軍圍殲精銳的國民黨軍黃維兵團,死傷更是觸目驚心。鄧小平更是說:「中野拼光了也值得」。而國民黨參戰部隊傷亡及被俘也高達55萬人。

因而,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描寫的戰爭殘酷場面,超過了任何一部其他戰爭影片(諸如《地道戰》、《小兵張嘎》一類)。但鄧小平很高興地觀看完畢,還說:「我每年都要看一遍。」

《淮海戰役》雖然殘酷,畢竟還是常規戰爭場面。鄧小平甚至看過蘇聯原子彈、氫彈等機密軍事影片。

1956年10月的一天下午3點,當選中共書記處總書記不久的鄧小平在軍委辦公廳主任蕭向榮陪同下,專程趕到國防部大樓觀看3部蘇聯機密軍事影片:原子彈的構造、原子彈和氫彈爆炸的原理;蘇聯原子彈和氫彈爆炸的實況;在原子彈實彈爆炸條件下的蘇軍實兵對抗演習。

當影片展現蘇聯原子彈、氫彈爆炸時景象時,霎那間產生的強烈無比的閃光劃破長空,轉瞬間發出的地動山搖的巨響震撼蒼穹,還有瞬時即至的排山倒海的衝擊波橫掃寰宇,鄧小平說:「原子彈和氫彈的威力真是無比強大呀!它們放出的能量真的比常規炸藥爆炸時放出的能量可大幾萬至幾千萬倍啊!」

當銀幕上出現黃褐色蘑菇雲騰空而起、穿雲破霧、直刺蒼天的景觀時,鄧小平又高興地對蕭向榮說:「好,好,你看,這個蘑菇雲升得多高啊!真壯觀!」(孫立忠:《憶鄧小平觀看蘇聯機密軍事影片》,《湘潮》2009年第10期。)

顯然,鄧小平「一概不看」戰爭電影的說法是不符合史實的。

其實,回憶者的說法是受到劉伯承晚年不看戰爭影片的報道啟發,順手將劉伯承子女的回憶照搬過來給鄧小平,以體現其「鐵骨柔腸」和人文關懷。

早在2010年,《羊城晚報》便報道:「建國後的劉帥卻不願看炮火連天、血肉橫飛的戰爭影片。晚年賦閒在家的劉帥一見電視屏幕上出現戰爭場景,就會關掉電視或更換頻道。」

文章說:「他多次感慨道:『我們犧牲一位戰士,他的全家都要悲傷,這給那個家庭帶來多大的損失!同樣,一個國民黨士兵死了,也會殃及整個家庭。他們都是農民的子弟,一場戰爭要損傷多少家庭啊!就是因為這個,每在戰前我們連覺都睡不好。現在戰爭結束了,我就不願看、怕看戰爭的場面……我至今仍看到無數同胞為我們鋪設的一條血肉模煳的路,我們是踏着他們的屍體走向勝利的。敵人也一樣,他們也是我們的同胞啊!』」

文章說,劉伯承的子女曾問父親:「淮海戰役打得那麼漂亮,怎麼從未聽您在我們面前提起過呢?」劉伯承不堪回首地說,那場戰役結束後,他夢見千百萬年輕寡婦找他要丈夫,無數白髮老人找他要孩子,他心裏不安,所以根本不願去想、更不會去談起那場戰役了。(《劉帥為什麼拒看「戰爭片」?》,《羊城晚報》2010年6月9日。)

劉伯承晚年拒看戰爭電影的回憶不僅詳實,而且他建國後倖存的一隻眼睛視力逐漸下降,不久便完全失明,因而可信度也就高得多。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噴嚏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