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如松:普京,愁眉苦臉,如坐針氈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從五月下旬開始,俄羅斯分三個階段在烏克蘭邊境地區進行戰術核武器演習,其中涉及「伊斯坎德爾」導彈和「匕首」導彈,白俄羅斯也有望參與這場演習——俄羅斯在去年聲稱正在那裏部署戰術核武器。

在過去半年中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佔據了主導權,甚至可以用風生水起來形容,相反烏軍卻只有招架之功。如果這種優勢地位可以保持下去,俄軍可以不斷奪取烏克蘭領土,按說普京在這種有利局勢下不應該節外生枝,可普京為啥突然間又舞動核大棒?自然有深刻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在過去半年中由於美國援烏法案遲遲得不到通過,也因為歐洲軍火產能有限,讓烏軍在戰場上遭遇了嚴重的軍火短缺,最終讓俄軍奪取了戰場主動權,但隨着美國援烏法案獲得通過,美國軍火開始抵達戰場,也因為印度炮彈通過捷克、拉脫維亞等第三國開始運抵戰場,再加上歐洲軍火產能開始逐漸放大,這就讓烏克蘭的軍火供給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在目前的哈爾科夫戰場,澤連斯基第一次聲稱烏軍已經擁有了足夠的炮火抵禦俄羅斯。俄烏雙方在烏東地區進行的是陣地戰,當烏軍得到足夠的軍火補充之後,俄軍就會喪失戰場主導權,這是可以想像的。

人們一般認為,雙方充其量再次進入焦灼態勢也就是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種思維顯然是誤區。在戰場上當一方失去優勢之時,對方就會軍心大振,己方的軍心最容易動搖,一旦軍心不穩就很容易形成潰敗,這種轉折關口就是最危險的時刻。

在這樣的關鍵時候,普京必須秀一把核武,威脅美歐不要得寸進尺,當然也威懾烏軍的軍事行動。終歸戰術核武是對前線的重大威脅,一旦造成軍人大量的死傷,會嚴重影響戰局,歐美和烏軍就會有所忌憚。

第二個原因是,英國、瑞典芬蘭等國已經准許烏克蘭用它們援助的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的軍事設施,一旦歐美其它國家紛紛效仿,對俄羅斯的威脅就是災難性的。

其實我們只需看看烏東戰場地圖就可以看到英國、瑞典、芬蘭的這個決定背後的意義。

過去,美歐各國要求烏克蘭不能使用它們援助的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的目標,這就形成一種不對稱戰爭。

由於烏克蘭不能用美歐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俄羅斯就可以在俄烏邊境俄羅斯一側有條不紊地組織兵力進行集結,安排部隊進行休整,還可以建設軍需補給站,由於烏東大陸橋的「橋面」並不寬,這些修整或組織好的部隊可以迅速越過邊境向烏軍發動進攻。

相反,俄軍卻可以使用無人機和導彈對烏軍後方進行肆無忌憚的攻擊,讓烏軍得不到休整,一旦集結也很容易遭到打擊,後勤和軍火補給站、能源等基礎設施都會受到俄軍持續的破壞。

這是典型的不對稱的戰爭。

這也是俄軍可以持續從頓巴斯地區向烏克蘭發動進攻、卻難以從克里米亞和赫爾松地區發動進攻的關鍵原因,因為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領土,烏克蘭可以使用歐美援助的武器對克里米亞和赫爾松地區俄軍的軍火庫、部隊集結和休整站點、油庫、機場、基礎設施等進行持續不斷的打擊,在俄羅斯黑海艦隊已經癱瘓不具備海上補給能力之後,讓俄軍很難在這個方向上組織攻勢。

以西方武器的精確度,一旦歐美准許烏克蘭使用它們援助的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的軍事目標,頓巴斯地區俄烏邊境線俄羅斯一側的俄軍設施都會遭到破壞,俄軍也難以進行集結和休整,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攻勢就會受阻,甚至該地區的俄軍都會落入險地。

第三個原因是,F16即將進入戰場。

今天的俄羅斯空軍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二戰時期有一場著名的空戰,那就是大不列顛空戰。在這場空戰中,德國多次組織七八百架飛機對倫敦進行輪番轟炸,最多一次居然達到了1273架,而英國也多次組織數百架飛機迎戰德國空軍並轟炸英吉利海峽對岸法國一側德軍的船隻和部隊,還對德國首都柏林進行空襲,英國最終奪取了這場大規模空戰的勝利。

在整個二戰進程中,無論德國、英國、日本還是美國,組織數百架戰機為陸地戰場提供支援,都屬於常規操作。

在俄烏戰爭開戰之初,如果將烏克蘭海空軍與俄羅斯海空軍相比,俄軍就是巨無霸,號稱是世界老二,而烏軍幾乎就是可以忽略的小角色,根本不值得讓俄羅斯人放在眼中。

但戰爭打到今天,沒有軍艦的烏克蘭「海軍」已經將俄羅斯黑海艦隊全部的主力艦船送到了黑海海底,剩餘的艦船只能躲在黑海東海岸的新羅西斯克等港口不敢出來。

俄羅斯空軍也沒好到哪裏去,不要說組織數百架轟炸機、戰鬥機對俄軍的地面行動進行支援,甚至連幾十架的機群都難以組織起來,俄空軍最常規的操作是遠遠地躲在俄羅斯境內對戰場發射幾顆或幾十顆導彈了事。如果與二戰時期德國、英國、日本和美國空軍進行空戰和對地支援的能力相比,今天的俄空軍只能鑽到地堡里汗顏,已經把臉丟到姥姥家了。

在歐美受訓的烏克蘭飛行員即將回國,歐洲援助的部分F16也已經進入了烏克蘭,一旦F16組成機群開始投入戰場,在愛國者反導系統的保護下,應該可以奪取烏克蘭境內的制空權,到那時,克里米亞半島和烏東地區將都處於F16的打擊之下。烏東和克里米亞俄軍失去空軍的掩護之後,只能承受F16的狂轟濫炸,俄軍的戰場處境將嚴重惡化,普京就會大禍臨頭。

第四個原因是,法國、波蘭、立陶宛等國躍躍欲試要將本國軍隊派往烏克蘭戰場,這當然是對俄羅斯巨大的軍事壓力。

今天的烏克蘭戰場,表面看來俄軍還可以佔據一定的優勢,但戰爭的天平卻已經對普京十分不利,這讓他心急如焚,此時,他只能再次秀出自己的核按鈕,目的是阻止英國瑞典芬蘭之外的其它歐美國家准許烏克蘭用他們援助的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的軍事目標,也試圖阻止F16更大規模進入戰場,當然還要阻止歐洲國家直接派兵進入烏克蘭,普京能夠如願以償嗎?難。

退一步說,基於俄羅斯在過去數百年的擴張史,讓歐亞大陸國家要麼深受其害,要麼受到俄羅斯嚴重的戰略威脅,這就讓今天歐亞大陸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真心幫助俄羅斯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源於一旦它戰勝了強大北約支持的烏克蘭,其自信心和領土擴張野心就會空前膨脹,一個2.0版本的蘇聯就有可能崛起在歐亞大陸的北方,哪個歐亞國家會期待這樣的結果?一個都沒有!這種地緣政治局勢最為重要,這會讓俄羅斯被持續削弱,最終走向災難性的結局。在這種戰略局勢下,即便歐美不會集體效仿英國瑞典芬蘭准許烏克蘭用自己援助的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的軍事設施,但現在各國承諾援助的F16已經超過100架,在愛國者反導系統的保護之下這種數量的戰機也足以讓烏軍奪回烏東和克里米亞地區的制空權,可以從空中對地面的俄軍形成打擊,再加上烏軍的彈藥供給已經基本得到保證以及隨時可能進入烏克蘭的法國、波蘭、立陶宛軍隊,這足以讓烏軍將戰爭堅持下去。此時,普京很清楚今天的烏克蘭就是最終拖垮蘇聯的阿富汗,俄羅斯註定無法支撐這種長期的消耗戰,面對這樣的悲觀前景讓普京只能愁眉苦臉,如坐針氈!揮舞核大棒就成了必然選擇。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如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