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不能說的行業秘密


    
    我覺得她做了正確的選擇。一旦她成為行業的「揭秘者」,便從此站在了行業的對立面,成了行業的叛徒。如果她還完全沒有準備好在其他行業另起爐灶,是得擔心一下「以後怎麼混」。但我不覺得電視台在這裏面有什麼錯,盡一切努力請到對節目有價值的人,是電視台份內的事,但來不來,是你的決定,沒有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
    
    我也遇到過化妝師遇到的事。以前我寫過一篇「不倒翁CEO」,文章里提到一位中國區總裁十年內換了四家公司。馬上就有媒體找到我,希望我提供這位 CEO的名字和身份。我當然不會給,給了以後我還能指望再採訪到這位CEO嗎?但這位寄希望於從我這兒得到名字的媒體人也算盡職,大概他們打電話來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我是否是「楞頭青」吧。
    
    想做「楞頭青」,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代價比媒體或電視台給的錢多很多。我親眼目睹過中國某明星的「祼替」上電視台曝內幕的場景,在主持人的追問下,當場情緒失控,嚎啕大哭。結果錄了大半場後,被護送出去了。這一集好像後來沒有播出,我猜一半因為審查未必通得過;另一半則是為了她的心理健康,因為在場的人都覺得她心理有點問題,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她為什麼要跳出來說「祼替」內幕?一、心理不平衡,說出真相一吐為快。憑什麼明星只露張臉,名利雙收,我付出了,還得忍氣吞聲?二、可以出名。物以稀為貴嘛,大家都不說,就我一個人出來說,當然容易出位。三、好玩。沒想到還可以藉此成為媒體寵兒,被攝影和攝像「大炮」對準,很有明星的感覺。那麼她又為何哭呢?估計主要是為生存壓力所迫,以後這行肯定做不了了,得轉行;還有輿論壓力,同行或者行業中人帶來的道德指責就不必說了,恐怕連親友都未必能站在她的一邊。再說,靠揭密來吸引眼球又能維持多久呢?現在最熱點的新聞也不過只能維持兩三天而已。就算「揭密祼替」心理承受力比「鳳姐」和「芙蓉姐姐」還強,跳出來說真相所帶來的名與利都遠遠比不上這麼做所帶來的事業前景的損失。
    
    各行都有各行的道德底線。比如中國媒體的發行量,同行見面會相互譏諷一下對方的發行量泡沫,但在廣告客戶面前都會一致封口。想知道真實發行量?去調查公司買去吧,或者有本事自己去查啊。
    
    行業黑幕自有媒體、監管部門、司法機構從各個層面來監督,從業人員若有不滿,可以選擇離開這家,去那家,或者通過正當途徑舉報不法行為(這一條在中國真的很難)。但千萬別指望通過揭露所在行業的機密成就個人事業,尤其是這機密並未違法時,除非你真的打算離開這一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