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劉建中等:2021十大收縮行業

作者:

收縮了84%的旅遊業並不是最難受的,才屈居第四。

2021年各行業有喜有憂,表現分化。大宗商品、新能源表現亮眼。但在疫情防控、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原材料價格上漲、貨幣增速下降等因素影向下,也有一些行業在收縮,其營業收入、營業利潤還沒有恢復到疫情之前。

辛丑牛年即將逝去,《財經十一人》做了一個測算盤點,選出了十大收縮行業和一個特例行業。

為了和疫情之前做比較,比較的基準定為2019年的前三季度。一定要注意,下文談到「基準期」指的是2019年的前三季度,談到「當期」指的是2021年的前三季度。

測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把某行業所有樣本公司的「當期」營業收入加總,然後與「基準期」相比,數值的變動比例計為A。

第二步,把該行業所有樣本公司的「當期」的營業利潤加總,與「基準期」相比,數值的變動比例計為B。

第三步,我們給A和B同樣的權重,計算A和B的平均值C。

第四步,按照各行業C的大小排序。C為負值,則意味着行業收縮。比如C為-10%,在文中,就定義為「這個行業收縮了10%」。

行業樣本公司的選擇方法:參考A股上市公司的申銀萬國分類。為了體現行業特點,去除了那些業務佔比過小、名不符實的公司。具體情況見尾注。

以下是測算的結果與分析。

10

裝修與園林-30%

裝修與園林行業有52家樣本公司。基準期總營收1285億元,總營業利潤79億元。與基準期相比,當期總營收下降了4.4%,總營業利潤下降了56%。兩者的平均值為-30%。

裝修與園林行業的總營收下降不大,但營業利潤下降了很多。在52個樣本公司中,基準期有5家虧損,虧損總額13.2億元。而當期有18家虧損,虧損企業佔比為34.6%,虧損總額22億元。

當期,東方園林虧損5.12億元,為行業之最。而在基準期,它虧損了8.9億元。如果扣除東方園林,基準期虧損企業的虧損總額為4.3億元,而當期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16.88億元,擴大了約4倍。

裝修與園林行業的興衰與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房地產行業主要影向了該行業的需求。裝修與園林行業營業利潤的下降,還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有關。在需求疲弱、成本上升的夾擊之下,該行業的營業利潤顯著收縮。

一位頭部券商相關領域的研究員預計,由於房地產行業未來困難重重,2022年裝修與園林行業會繼續收縮。

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1日,當期營收前三名的樣本公司,在A股的表現如下:

金螳螂:下跌36.8%;

江河集團:上漲22.4%;

亞廈股份:上漲3.2%。

09

火電-37%

火電行業有19家樣本公司。基準期總營收5017億元,總營業利潤386億元。與基準期相比,當期總營收上升了19.8%,總營業利潤下降了93.8%。兩者平均值為-37%。

火電行業的總營收在上升,但當期總營業利潤只有基準期的6.2%。在19個樣本公司中,基準期有4家虧損,虧損總額為3.9億元。而當期有11家虧損,虧損企業佔比為57.9%,虧損總額為87億元。虧損額擴大了22倍。

樣本公司中,京能電力是當期虧損最多的企業,虧損額為20億元,而在基準期,它盈利13億元。

燃料成本佔到火電營業成本的60%以上。火電營業利潤的大幅下降,主要源於動力煤價格大幅上漲(圖1)。5500大卡動力煤的市場價格,2019年均值為588元/噸,2021年均價1017元/噸,上漲了73%。

2022年,隨着煤炭價格下降,火電行業的盈利會恢復。

在未來,火電行業還面臨一個不確定因素:碳排放配額收緊。火電企業是CO2排放的大戶,如果未來需要在碳交易市場購買10%的排放額度,企業盈利將受到顯著影向。比如,京能電力2020年排放約7000萬噸。其中的10%,也就是700萬噸需要購買。假定碳排放權價格為100元/噸,京能電力的營業成本就會增加7億元,占其2020年營業利潤的37.4%。

當然,以上的情況,在2022年還不會發生。2022年火電行業的整體情況會好轉。

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1日,當期營收前三名的樣本公司,在A股的表現如下:

華能國際:上漲55.3%;

國電電力:上漲17.2%;

華電國際:上漲19.7%。

08

影視-42%

影視行業有27家樣本公司。基準期總營收447億元,總營業利潤62億元。與基準期相比,當期總營收下降了22.2%,總營業利潤下降了61.5%。兩者平均值為-42%。

在27個樣本公司中,基準期有7家虧損,虧損總額11.8億元。當期有10家虧損,虧損企業佔比為37%,虧損總額為11.4億元。乍一看,虧損總額還變小了。但華誼兄弟是個獨特的存在:華誼兄弟在基準期虧損了6.9億元,而當期盈利6.2億元。扣除此影向,基準期虧損總額為4.9億元。當期比基準期虧損總額上升了兩倍多。

樣本公司中,當期虧損最多的企業是文投控股,虧損額為3億元,在2019年同期,它盈利0.5億元。

疫情和監管強化是導致影視行業營收、盈利雙降的主要原因。2020年疫情嚴重,27個樣本公司中有21家虧損。2020年前三個季度,27家樣本公司總營業利潤為虧損82億元。而當期,它們總營業利潤為盈利24億元。雖然2021沒有恢復到2019年的程度,但已經大為好轉。

溫飽和其他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影視行業的需求是逐漸擴張的。2022之後,疫情進一步好轉,而且影視行業也會逐漸適應監管的嚴格要求,行業會步入擴張。

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1日,當期營收前三名的樣本公司,在A股的表現如下:

萬達電影:下跌21.9%;

中國電影:下跌5%;

華策影視:下跌20.9%。

07

養豬養雞-46%

養豬養雞行業有26家樣本公司。基準期總營收2221億元,總營業利潤230億元。與基準期相比,這些公司當期總營收上漲了68%,總營業利潤下降了160%。兩者平均值為-46%。

[page]

養豬養雞行業總營收在上升,但當期的營業利潤總額為虧損137億元。在26個樣本公司中,基準期有3家虧損,虧損總額為0.92億元。而當期有15家虧損,虧損企業佔比為57.7%,虧損總額為253億元。虧損額擴大了275倍。

樣本公司中,溫氏股份是當期虧損最多的企業,虧損94億元,而在2019年同期,它盈利67億。

相比於2019年,豬雞行業營業利潤的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並不是豬肉價格的下降(圖2),而是飼料、豬仔等成本的上升(圖3)。

農業部發佈的豬肉批發價格,基準期均值為23元/公斤,而當期均價為30.5元/公斤。2021年比2019年還要高一些。

但基準期的飼料均價為2.5元/公斤,當期為3.3元/公斤。養豬行業有一個著名的豬糧比,說的是生豬價格與飼料價格的比值跌破某個數值,養豬就要虧錢。要注意,這裏是「生豬價格」不是圖2里的「豬肉」價格。生豬價格約為豬肉價格的三分之二。所以,飼料每公斤漲了8毛錢,生豬盈虧平衡價格就要漲4元,而每公斤豬肉盈虧平衡價格就要漲6元。

豬仔成本差異更大。考慮豬仔5個月出欄,基準期豬仔成本均價為36元/公斤,而當期成本為103元/公斤,豬仔的成本高了接近3倍。雖然養殖場可以自產豬仔,但豬仔價格高企之時,養殖場為了獲得豬仔付出的成本也會隨之上升。

目前,豬仔價格已經開始明顯下降。能繁母豬數量從今年下半年已開始下降,這意味着未來豬肉供給會減少。2022年養豬養雞行業會有一定程度的好轉。

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1日,當期營收前三的樣本公司,在A股的表現如下:

新希望:下跌35.2%;

牧原股份:下跌2.5%;

溫氏股份:下跌6.2%。

06

餐飲與酒店-56%

餐飲與酒店行業有10家樣本公司。基準期總營收229億元,總營業利潤26億元。與基準期相比,這些公司總營收下降了24%,總營業利潤下降了88%。兩者平均值為-56%。

該行業營收和營業利潤同時顯著下降。在10個樣本公司中,基準期有4家虧損,虧損總額為2.5億元。當期也有4家虧損,虧損企業佔比為40%,虧損總額為5億元。

當期,華天酒店虧損2.8億元,為行業之最。在基準期,它虧損了2.1億元。如果扣除華天酒店,其他虧損企業的虧損總額為0.36億元,而當期,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2.2億元。虧損額擴大了接近6倍。

餐飲與酒店行業,主要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向。2021年已經比2020年有所恢復。2021年前三季度,10家樣本公司營業利潤總額3億元,而2020同期虧損7.3億元。隨着疫情逐步好轉,餐酒行業也會隨之恢復。

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1日,當期營收前三名的樣本公司,在A股的表現如下:

錦江酒店:上漲0.9%;

江河集團:上漲11.7%;

同慶樓:下跌5%。

05

商場與超市-60%

商場與超市行業有55家樣本公司。基準期總營收6191億元,總營業利潤418億元。與基準期相比,這些公司當期總營收下降了32%,總營業利潤下降了88%。兩者平均值為-60%。

商場與超市行業總營收和總營業利潤同時顯著下降。在55個樣本公司中,基準期有4家虧損,虧損總額為9.7億元。而當期有11家虧損,虧損企業佔比為20%,虧損總額為145億元。虧損額擴大了約15倍。

樣本公司中,蘇寧易購是當期虧損最多的企業,虧損102億元,而在2019年同期,它盈利165億元。

商場與超市行業受到了疫情和消費方式改變的雙重壓力。2021年疫情情況在好轉,但2021年的營收、營業利潤還不如2020年。與2020年前三季度相比,樣本公司總營收下降了11%,營業利潤下降了67%。蘇寧易購在2021年產生巨額虧損,的確會拉低整個行業2021年的表現,導致數據誇大了2021年的行業虧損情況。但是,就算扣除蘇寧易購對營業利潤的影向,2021年該行業總營業利潤與2020相比,仍然下降了10%。商場與超市行業,2021年的確不如2020年。

商場與超市行業的收縮,不只是疫情的影向,也是因為社區團購、直播帶貨等新消費形式的衝擊。所以,雖然2022年疫情會好轉,但此行業的經營狀況不一定能隨之好轉。

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1日,當期營收前三名的樣本公司,在A股的表現如下:

蘇寧易購:下跌48.8%;

永輝超市:下跌45.3%;

豫園股份:上漲11.6%。

04

旅遊與景區-84%

旅遊與景區行業有25家樣本公司,基準期總營收463億元,總營業利潤57億元。與基準期相比,這些公司當期總營收下降了61%,總營業利潤下降了107%。兩者平均值為-84%。

旅遊與景區行業總營收和總營業利潤同時顯著下降。在25家樣本公司中,基準期有3家虧損,虧損總額為2.2億元。而當期有11家虧損,虧損企業佔比為44%,虧損總額為13.7億元。虧損額擴大了約6倍。

樣本公司中,ST騰邦是當期虧損最多的企業,虧損3.5億元,在基準期,它虧損1.2億元。

旅景行業主要受到疫情的壓力。2021年,該行業的情況已經在改善。2021年前三季度比2020年同期,樣本公司的總營收上升了26.5%,總營業利潤從虧損66億元,改善為虧損3.9億元。如果2022年疫情好轉,此行業也會隨之好轉。

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1日,當期營收前三的樣本公司,在A股的表現如下:

中青旅:下跌5.1%;

ST騰邦:下跌37.1%;

嶺南控股:下跌11.3%。

03

航空與機場-135%

航空與機場行業有12家樣本公司。基準期總營收4176億元,總營業利潤328億元。與基準期相比,這些公司當期總營收下降了41%,總營業利潤下降了229%。兩者平均值為-135%。

航空與機場行業總營收和總營業利潤同時顯著下降。在12個樣本公司中,基準期沒有虧損公司。而當期有8家虧損,虧損企業佔比為66.7%,虧損總額為430億元。

樣本公司中,中國國航是當期虧損最多的公司,虧損147億元,在2019年同期,它盈利92億元。

航機行業的營業收入主要受到疫情的影向,營業利潤還會受油價波動的影向。但疫情是主導因素。隨着疫情好轉,2021前三季度比2020年同期,總營收上升了21%,總營業利潤從虧損600億元改善為虧損423億元。

如果2022年疫情進一步好轉,此行業也會隨之好轉。

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1日,當期營收前三的樣本公司,在A股的表現如下:

南方國航:上漲4%;

中國國航:上漲8%;

中國東航:上漲0.8%。

02

教育培訓深不可測

教育培訓行業排到收縮行業的第二名,並不是依據測算的結果。而是從實際情況出發,教育行業的收縮程度的確超過以上八個行業。幾個代表性公司的股價表現也支持這一點。

根據《中國教育服務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國教育服務行業總體規糢約3萬億元。其中早教市場3000億元,民辦幼兒園2600億元,基礎教育校外培訓5200億元。

疫情對教培行業有顯著影向,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影向。德勤《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21》稱,「雙減」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向了基礎教育校外培訓、民辦幼兒園、早教、以及民辦義務教育。這四項加總至少有1.1萬億的市場。

伴隨「雙減」政策,對所有教育公司的監管都在不斷加強,資本紛紛躲避這個賽道。這些因素導致了教培行業營收、營業利潤的收縮。

教育是永恆的主題,也是永不衰落的行業。雖然經歷衝擊,但需求仍在。經過調整和適應,教培行業將重回擴張。

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1日,行業代表性公司的股市表現如下:

新東方(港股):下跌88%;

好未來(美股):下跌93%;

中公教育(A股):下跌73.8%。

01

房地產深不可測

房地產行業排到第一名,也不是依據測算得出的結果。但第一名的位置,非房地產莫屬。

房地產銷售顯著收縮。克而瑞公佈的今年11月房企銷售額顯示,房企10強、50強、100強的11月單月銷售分別為2897億元、7022億元、8458億元,同比增速為-28.5%、-37.8%、-37.6%。20強房企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是中南建設,達到52.4%。

房地產的淨利潤也會顯著收縮。房地產企業持有存貨的價值往往是其營業收入的數倍。由於房地產價格下跌,如果嚴格做存貨減值,今年相當比例的房地產企業的淨利潤將是負值。

然而,以上兩點都不是房地產得第一的關鍵理由,關鍵理由是以下兩點。

第一,房地產行業正經歷著普遍性債務危機。相當比例的民營房企經歷了、經歷著、將要經歷債務危機。房企60強里有約40家民營企業。根據財經產業研究中心的測算,這40家裏面,已有5家發生了債務違約,另外還有10多家存在債務違約的風險。

其他行業是收縮,教培和房地產是行業危機。

第二,2021年大概率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拐點。根據房地產周期理論,此後5年房地產都將下行,難以再現過去12年的輝煌。

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1日,行業代表性公司的股市表現如下:

碧桂園(港股):下跌32.8%;

萬科(A股):下跌32.7%;

中國恆大(港股):下跌84.9%;

龍湖集團(港股):下跌15.9%。

特例:互聯網行業

互聯網平台公司大多沒有在A股上市,我們選擇了七家樣本公司:騰訊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京東集團(09618.HK)、美團(03690.HK)、百度(BIDU.ND)、快手(01024.HK)、拼多多(PDD.ND)。

基準期樣本公司總營收1.11萬億元,總營業利潤1485億元。與基準期相比,這些公司當期總營收上升70%,總營業利潤上升56%。兩者平均值為63%。互聯網巨頭的總營收和總營業利潤不僅沒有收縮,而且大幅上漲。

但是,2021年並不是互聯網巨頭的好年景,這可以從它們的股市表現看出。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1日,這些代表性公司的股市表現如下:

騰訊控股(00700.HK):下跌16.6%;

阿里巴巴(09988.HK):下跌46%;

京東集團(09618.HK):下跌0%;

美團(03690.HK):下跌17%;

百度(BIDU.ND):下跌31.2%;

快手(01024.HK):下跌71%;

拼多多(PDD.ND):下跌65%。

七家樣本公司的股價全部下跌。股市是對未來的預期,這表明市場對互聯網巨頭的未來不樂觀。

結語

A股上市公司是各行各業相對優秀的代表,如果這些公司整體表現欠佳,則表明其所在行業遭遇了困境。

2021年各收縮行業的營收、營業利潤下降各有各的原因,但大多都受到了疫情影向。除了疫情,受到成本上升影向的有養豬養雞、火電行業。受到需求下降影向的有裝修和園林行業。受到消費習慣影向的有商場超市行業。受到政策影向的有影視行業、教育行業。

2021年是不平凡一年,也可能是某些行業的歷史轉折點。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財經十一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