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風趣的哲學大師

 

  漫步哲學王國,我們會遇到林林種種、形形色色的哲學大師。今天,這些大師似乎離我們愈來愈遠。然而,他們的奇思妙想,他們的軼聞趣事,尤其是他們的人格意義,並不會因時光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會更加光彩奪目。誠然,一味崇拜先哲固然可笑,而全然不知先哲、數典忘祖也實在可悲可嘆。

  下列哲學大師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眾多有益的教誨和啟示,或許在這些先哲臂膀的托舉下會誕生一代新的哲學大師。

知識就是金錢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整天忙着各種研究,生活過得相當窘迫,而米利都是一個商業城市,許多人過着優越的生活,享用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以致於有些沒有眼光的勢利小人時常嘲笑他,說他盡做些沒用的事情。泰勒斯對這些人說:「你們可以認為我沒用,但要說知識沒用,那就大錯特錯了。」

  沒過多久,他就找了個反擊的機會。一年由於天氣不好,橄欖歉收。許多做橄欖油生意的商人都有些心灰意冷。但泰勒斯經過仔細地觀察和分析天象,認定來年會風調雨順,橄欖將大獲豐收。第二年開春後,泰勒斯不動聲色地租下了為利都的全部榨油機。等到橄欖收穫季節到來時,他靠高價出租榨油機便狠狠地賺了一筆錢。就這樣,他用事實告訴別人:哲學家只要想賺錢,便能賺很多錢。

圓圈的比喻

  一次,古希臘哲學家捷諾的學生問他:「老師,您的知識比我們多許多倍,您回答的問題又十分正確,可是您為什麼對自己的解答總是有疑問呢?」

  捷諾用手在桌上畫了大小兩個圓圈,並說:「大圓圈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是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多,但這兩個圓圈的外面,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大圓圈周長比小圓圈的周長長,因而我接觸無知的範圍比你們大。這就是我常常懷疑自己知識的原因。」

如何求知

  一個青年問蘇格拉底:「如何才能獲得知識?」 蘇格拉底將這個青年帶到海里,海水淹沒了年輕人,他奮力掙扎才將頭探出水面。蘇格拉底問:「你在水裏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空氣,當然是呼吸新鮮空氣!」 「對!學習就得使上這股子勁兒。」

行不知步

  被譽為西方「哲學之父」的泰勒斯因為專注於沉思,時常行不知步、食不知旨。有一次,他在路上邊走邊思考天外之事,一失足跌進了一口古井,弄得滿身泥濘,被一個女傭大大恥笑了一番。你可千萬別嘲笑哲學家的這種窘態,也許正是這一跌使他頃刻頓悟到「水是萬物的始基」這一西方哲學史上的第一個哲學命題呢!

烈馬與悍婦

  「蘇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婦、壞老婆的代詞。這個女人心胸狹窄,性格冥頑不化,整天嘮叨不休,動輒破口大罵。據說,蘇格拉底是為了在她那煩人的嘮叨聲中淨化自己的精神才與她結婚的。有人問蘇格拉底:「你為什麼娶了這麼位夫人? 」蘇格拉底回答:「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的女人,恐怕天下就再沒有難以相處的人了。」

   一次,他的妻子大發雷霆後又向他的頭上潑水。蘇格拉底滿不在乎地說:「我知道,雷鳴之後,免不了一場大雨。」

雙倍學費

  有一個年輕人,向蘇格拉底請教演講術。他為了表現自己,滔滔不絕地講了許多話。

  蘇格拉底表示,可以考慮收他為學生,但要求他繳納雙倍的學費。那年輕人很驚詫:「為什麼要加倍呢?」蘇格拉底說:「我除了要教你怎麼演講外,還要給你上一門課:怎麼閉嘴。」

教擇偶

  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 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卻讓他們走麥埂,只許前進,且僅給一次機會選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麥穗。

  第一個弟子走幾步看見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麥穗,高興地摘下了。但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遺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取時,總是提醒自己,後面還有更好的。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

  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兩位的教訓,當他走到三分之一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三分之一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最後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雖說,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滿意地走完了全程。

精神助產術

  蘇格拉底習慣到熱鬧的雅典市場上去發表演說和與人辯論問題。他同別人談話、討論問題時,往往採取一種與眾不同的形式。

  這一天,蘇格拉底像平常一樣,來到市場上,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說道:「對不起!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向您請教。人人都說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麼?」

   那人回答說:「忠誠老實,不欺騙別人,才是有道德的。」蘇格拉底裝作不懂的樣子又問:「但為什麼和敵人作戰時,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人就不道德了。」蘇格拉底反駁道:「當我軍被敵軍包圍時,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了,大家奮力突圍出去。結果突圍果然成功了。這種欺騙也不道德嗎?」那人說:「那是戰爭中出於無奈才這樣做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不道德的。」蘇格拉底又追問起來:「假如你的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藥,作為父親,你欺騙他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也是符合道德的。」蘇格拉底並不滿足,又問道:「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麼來說明它呢,還是請你告訴我吧!」那人想了想,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蘇格拉底這才滿意地笑起來,拉着那個人的手說:「您真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您告訴了我關於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一個長期困惑不解的問題。我衷心地感謝您!」蘇格拉底把這種通過不斷發問,從辯論中弄清問題的方法稱作「精神助產術」。

好事與壞事

  蘇格拉底問一位自以為是的聰明人:「你知道什麼東西是好,什麼東西是壞吧?」  

  聰明人不屑地說:「這是個連奴隸也知道的問題。」 「那麼你說,健康和疾病,是好事還是壞事?」 「當然健康是好事,疾病是壞事。」 「可是,健康的人要參加軍隊,上前線和斯巴達人打仗,說不定連命都保不住,而體弱多病的人卻可以留在城中,保全性命,活得有滋有味。現在,你還能肯定孰好孰壞嗎?」 「不能了,蘇格拉底先生。可是,我總覺得,像美貌、健康、財富這些能給人帶來幸福的事情總不能說是壞事吧!」 「看看你的身邊,有多少人因為美貌而墮落,有多少人自恃孔武有力卻終因力所不逮的事情而拖累,有多少人因為富有而遭到別人的暗算。這些事情,你不會不知道吧?」「蘇格拉底先生,看來,我確實不知道什麼事情是好,什麼事情是壞,請你告訴我吧。」就這樣,蘇格拉底將別人的正確思想催生了出來。

誰最聰明

  有人問德爾菲神廟裏的神靈:誰是雅典最聰明的人?神喻答道:凡人之中,最聰明的是蘇格拉底。當蘇格拉底得知這一消息時,他半信半疑,自己雖然聰明,但如何斷定就是最聰明的人呢?他想了一個辦法,去拜訪雅典那些公認的聰明人,試探他們的智慧。

  他找到了雅典城中一些公認的聰明人,他們中有政客、詩人、工匠等不同類型的人。經過一番問答,他覺得十分遺憾,這些人確實都很聰明,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像那位造盔甲的工匠,能造出非常合身的盔甲,技藝出神人化。但這些人都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僅有一技之長就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蘇格拉底覺得,自己的知識並不比他們更多,唯一比他們強的就是知道自己所知有限。看來,神喻是不錯的。

蘇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 399年的一天,蘇格拉底路過市場時,發現一張裁決書張貼在政府的佈告欄上,引來許多人駐足觀看。裁決書上寫着:蘇格拉底的罪狀,第一項,不敬雅典正神,自創邪教迷惑眾生。第二項,散佈邪說敗壞青年。應得之罪是死刑。

蘇格拉底知道有人在陷害他,但他還是坦然地接受了法庭的審判。由於蘇格拉底雄辯的口才,更由於他原本無辜,一番法庭辯論之後,陪審團中的絕大多數人傾向於將他釋放,法官們似乎也接受了這種意見。最後,法庭提出了一種折衷的辦法,讓他交出3O米納的罰金,這案子就算了結。可是,蘇格拉底認為,自己沒有錯,為什麼要交罰金呢?再說,這個數額他根本就交不起,因為3O 米納相當於當時雅典財政收入的四千分之一。後來,法庭又做出讓步,提出罰金不交也就算了,只要蘇格拉底承認自己錯了,保證今後不再在大街上「妖言惑眾」,就可得到赦免。蘇格拉底當庭表示:「這絕對辦不到。只要我的良心和我那微弱的心聲還在讓我繼續前進,把通向理智的道路指給人們,我就要繼續拉住我遇到的每一個人,把我的想法告訴他們,絕不考慮後果。」

  最後,在法庭宣判他為死刑時,蘇格拉底從容地說:「我將服從上帝,而不是你們。」也就是說,蘇格拉底尊重的是一些更高的原則,而不是一宗錯誤的審判。

妙答

  有人問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麼不同?」 「他們活着是為了吃飯,而我吃飯是為了活着。」哲學家回答說。

智者的愚昧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的大學問家、古代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歷代人讀他的著作,都會為他的博學而感嘆不已。但他也犯過無知的錯誤。據說他認為男人的牙齒要比女人的多。對這個問題,只要他數數夫人的牙齒便一清二楚。可是他對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認為根本沒有必要去數牙齒。因此,他一生都未發現這個錯誤。可見,即使是智者,也難免有愚昧之處。

點燈找人

  古希臘犬儒學派哲學家第歐根尼(約公元前 404 ——前 323年)常常在大白天也點着燈走路。每當人們詫異地問他時,他便回答說:「我正在找人。」這是在諷刺當時社會上沒有一個真正配得上「人」這一稱呼的有德行的人。

別擋住了我的陽光

  哲學家第歐根尼這位銀行家的兒子放棄了萬貫家產,棲身於一隻大木桶中曬太陽,捉虱子,思考哲學問題。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來到科林特市時,拜訪了這位哲學家,並且對他說:「第歐根尼先生,只要你告訴我你需要什麼,我會馬上賜給你。」第歐根尼聽罷,躺在木桶里抬了抬眼皮,說:「那就請你站到旁邊,別擋住了我的陽光。」

智救故鄉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米尼出生於中亞的萊普沙克斯。他對故鄉有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他跟隨亞歷山大遠征波斯,軍隊佔領萊普沙克斯時,他急於想拯救他的故鄉,使它免遭兵燹。一天,他為此晉謁國王。可亞歷山大早就知道了他的來意,未等他開口便說:「我對天發誓,決不同意你的請求。」 「陛下,我請求您下令毀掉菜普沙克斯!」哲學家大聲說。萊普沙克斯終因哲學家的智慧倖免於難。

機會均等

  古希臘時期造就了許許多多的哲學家、雄辯家和演說家。狄摩西斯和福西昂將軍兩人不僅才氣相當,辯力相若,而且所持論點總是相左。因此,他們的遭遇總能給人帶來智慧的享受。一次,兩人爭得不可開交,狄摩西斯批評福西昂說:「無論何時,只要當雅典人怒火中燒時就會殺掉你。」福西昂則說:「可一旦他們頭腦冷靜時,就會對你絕不客氣。」

更大的榮耀

  戴奧珍尼斯是古希臘有名的諷刺哲學家。有一天,他來到柏拉圖家中,兩腳很髒的在地毯上來回走動,並說:「我在踐踏柏拉圖引以為榮的東西。」柏拉圖說:「這倒是真的,可是,我得到了更大的榮耀。」

無所不在

  庇希特拉圖是希臘有名的哲學家。人們問他:「真理在哪裏?」 庇希特拉圖說:「這還要說嗎?真理無所不在。」

愛爾蘭人與笨蛋的距離

  愛留根納與被人羅馬帝國的查理大帝相處得十分融洽,不像君臣,倒有點像「哥們」。一次用餐時,查理大帝發現「愛爾蘭」和「笨蛋」兩個詞的讀音十分相近,就調侃愛爾蘭出生的哲學家:「你說愛爾蘭人和笨蛋相差有多遠?」

  愛留根納聽罷會心一笑,衝着桌子對面的查理說道:「就隔一張桌子那麼遠,陛下。」

  查理不以為忤,哈哈大笑。

水火之爭

  在近代地質學史上,曾有一場長期的爭論——水成論和火成論的爭論。水成派認為地質變化的原因是水的作用,所有的岩石都是水成岩。火成派認為地質變化的原因是火山的作用,所有的岩石都是火成岩。講水就排斥火,講火就排斥水,水火之爭,愈演愈烈。

  有一次在英國愛丁堡召開學術會議,兩派是唇槍舌戰,繼而拳打腳踢,真是水火勢不兩立。1817年,哲學家黑格爾在《自然哲學》中說:這兩種原理「都必須承認為本質的,但它們各自都是片面的」。

當時,在地質學家看來水火不能相容,在哲學家看來則相反。後來,地質學的研究表明黑格爾是正確的,雖然他並未作過任何地質學考察。這便是哲學的智慧。

黑格爾的錯誤

  大哲學家也有糊塗的時候。牛頓通過科學實驗,把陽光分解為七種單色光。黑格爾反對牛頓的光學理論,他認為白光不是複合光,而是單色光,是「光明與黑暗的結合」,沒有一個畫家是「牛頓派這樣的傻瓜」,他們可以用黃色和藍色混合成綠色。

  牛頓在光學中沒講什麼辯證法,相反,在他的頭腦中倒有不少形而上學的思想。黑格爾是辯證法大師,他說顏色是光明與黑暗的對立統一,看起來是十分深刻的辯證法。

  可是,科學實驗表明,在顏色理論問題上,牛頓是正確的,黑格爾是錯誤的。現實是辯證的,但不是每一種辯證的形式都是現實的。

萬物莫不相異

  一次,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在宮廷中講學,說:「萬物莫不相異」,「天地間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宮女們聽了這番話以後,紛紛走入御花園,去尋找兩片完全沒有區別的樹葉,想以此推翻這位哲學家的論斷。結果,她們大失所望,誰也沒能找到這樣的樹葉。因為粗粗看來,樹上的葉子好像完全一樣,可是仔細一比較,卻是大小不等、厚薄不同、色調不一、形態各異,都有其特殊性。

一言不發

  有個人在交際場合中一言不發,哲學家狄奧佛拉斯塔說:「如果你是一個傻瓜,那你的表現是最聰明的;如果你是一個聰明人,那你的表現便是最愚蠢的了。」

一個人打賭

  德國哲學家 A·叔本華某年住在法蘭克福的旅館出租套房裏。緊靠旅館有一家小飯館,他常去那裏吃飯,那也是英國軍事人員常去的地方。

  每次飯前,叔本華總要把一枚金幣放在自己面前的桌上,飯後又把金幣收回自己的口袋裏。一天,有位侍從忍不住問這位哲學家在幹什麼。叔本華解釋說:他每天在心裏與那些軍官們打賭,只要他們哪天一會兒除了「馬呀」、「狗呀」、「女人呀」之外還能談點別的話題,我就把金幣放進教堂的施捨箱中。

叔本華與小狗

  叔本華終身未娶。他鬱郁不得志時,同一隻小狗為伴,相依為命。他給自己的寵物起了個名字:宇宙精神。這位哲學家一直在追求宇宙精神。難道,他的宇宙精神就在他的身邊?也許,他在這隻小狗的身上,發現了宇宙精神?

並非都來聽佈道

  德國哲學家和神學家 F · D · E ·施萊艾爾馬赫的神職工作做得尤其出色,吸引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廣大聽眾,不僅有大學生,還有婦女和各級官員。對此,施萊艾爾馬赫解釋說:「我的聽眾確實由學生、婦女和官員組成,學生們來是為了聽我講道,女人們來是為了看學生,而官員們來則是為了看女人。」

挖苦尼采

  19世紀哲學家尼采對女性特別仇視,他一生不接觸女人,並曾說:「男子應受戰爭的訓練,女子則應受再創造戰士的訓練,」「你到女人那裏去嗎?可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

  英國哲學家羅素對尼采的哲學極為不滿,挖苦他說:「十個女人,有九個女人會使他把鞭子丟掉的,正因為他明白了這一點,所以他才要避開女人啊!」

報復記者

  羅素於 1920年曾來過中國。可到中國後生了一場大病。病後,他拒絕任何人的採訪,一家對此很不滿意的日本報刊謊登了羅素已去世的消息。後雖交涉,他們仍不願收回此消息。在他回國的路上,羅素取道日本,這家報社又設法採訪他。作為報復,羅素讓他的秘書給每個記者分發印好的字條,紙上寫着:「由於羅素先生已死,他無法接受採訪。」

人生的幸福

  有一天,羅素的一位年輕朋友來看他。走進門後,只見羅素正凝視房屋外邊的花園,陷入了沉思。這位朋友問他:「您在苦思冥想什麼?」 「每當我和一位大科學家談話,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經沒有希望。但每當我和我的花園談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滿了陽光。」

飛艇駕駛員與哲學家的選擇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還是羅素的學生時,經常像一頭野獸在羅素的房裏踱來踱去。 有一次,維特根斯坦突然停下來對羅素說:「你是否認為我是個十足的白痴?」 羅素頗為不解地反問:「為什麼你想要知道?」 「如果我是的話,我就去當飛艇駕駛員;如果我不是,我將成為一名哲學家。」羅素倒也很坦率:「我親愛的朋友,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個十足的白痴,但如果假期里你給我寫一篇哲學文章,我讀了後就告訴你。」

  一個月後文章送到了羅素手裏,羅素剛讀完第一句,就相信他是一個天才,並向他擔保:「你無論如何不應成為一名飛艇駕駛員。」

獨身的解釋

  著名的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終身未娶。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位朋友。朋友問他:「你不為你的獨身主義後悔嗎?」斯賓塞愉快地答道:「人應該滿意自己所做出的決定。我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滿意。我常常這樣寬慰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地方有個女人,因為沒有做我的妻子而獲得了幸福。」

難成親戚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家裏來了個不速之客,此人名叫荷克,是一名慣匪。法院正在對他進行偵訊起訴,看來非判處死刑不可,他請培根救他一命。他的理由是:「荷克」( hog ,意為「豬」)和培根( bacoh ,意為「熏肉」)有親屬關係!培根笑着回答說:「朋友,你若不被吊死,我們是沒法成為親戚的,因為豬要死後才能變成熏肉。」

相形見小

  一次,伊麗莎白女王巡察到培根的府邸。由於女王生活在宅深牆高的宮庭大院裏,平時也多來往於達官顯貴們奢侈華貴的住宅,當她看到簡樸普通的大法官的宅第時,不禁驚嘆道: 「你的住宅大小了啊!」 「陛下,我的住宅其實並不錯,只是因為陛下光臨寒舍,才使它顯得小了。」

剽竊罪

  1599年,約翰·海沃德爵士出版了著名的傳記小說《亨利四世》。然而這幾乎招來殺身之禍,因為當時的伊麗莎白女王認為作者是借古諷今,含沙射影地抨擊她的現行政策。

  培根讀過此書並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他站起來表示異議,為作者開脫。他說:「我不敢說書里有謀反的證據,但毫無疑問,該書確有不少重罪的證據。」

  「何以見得?在什麼地方?」女王急切地問。 「在他從泰西塔斯(古羅馬歷史學家)那兒竊來的好多段落中,便可找到這類罪證。」培根認真地回答說。

河面上的告示

  英國哲學家威廉·休厄爾是一位幽默能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英國劍橋的卡姆河只是一條被用作城區排水的排水溝。

  有一次,女王訪問劍橋,在河上的一座橋上停了下來,對簇擁着她的劍橋大學的要人說:「河裏漂着的廢紙太多了。」

  威廉·休厄爾接口說:「陛下,它們並不完全是廢紙,它們的每一頁上都寫着告示,通知來訪者這條河不適合游泳。」

富翁的價值

  英國哲學家貝恩斯在泰晤士河上看見一個富翁被人從河裏救了起來。那個冒着生命危險營救富翁的窮人,竟只得到一個銅元的報酬。圍觀的人被這富翁的吝嗇激怒了,要把他再扔到河裏去。這時,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說:「放了這位先生吧,他十分了解自己的價值!」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天,貝克萊和友人約翰生博士散步,討論「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問題,不小心碰上了一塊石頭。約翰生博士便問到:「在碰到這塊石頭,產生痛覺以前,它是否存在?」

無需再寫

  英國哲學家休謨晚年退休後,每年還能拿到 1000英鎊的退休金和印書稿費。他在愛丁堡圖書館做管理員時寫的《大不列顛史》是一本重印多次的暢銷書。周圍的人勸他再寫續集,一直寫到當代。哲學家攤開兩手說:「你們已經給了我太多的榮譽,先生們,我不想再寫了,理由有四點:我太老了,太胖了,太懶了,太富了。」

剩下誰呢

  宴會上一個客人抱怨世界充滿了敵意,人跟人之間的對立太深了。老哲學家休謨頗不以為然。「不,並非如你所說。」他語重心長地說:「你看,我以前寫過能引起敵意的各種題目,道德的政治的經濟的,還有宗教的,可除了輝格黨人、托利黨人以及基督教徒以外,我卻沒有任何敵人。」

死而復生

  一個邊遠省份的讀者給法國哲學家、作家伏爾泰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長信,表示仰慕之情。 伏爾泰回了信,感謝他的深情厚意。從那以後,每隔 10 天,此人就給伏爾泰寫封信。伏爾泰回信越來越短,終於有一天,這位哲學家再也忍不住,回了一封僅一行字的信:「讀者閣下,我已經死了。」 不料幾天後,回信又到,信封上寫着:「謹呈在九泉之下的、偉大的 伏爾泰 先生。」 伏爾泰趕忙回信:「望眼欲穿,請您快來。」

區別

  誰也沒有料到,受人尊敬的大學問家伏爾泰竟參加了一個為人不齒的團伙的狂歡。他為自己找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可第二天晚上,這個團伙又邀請他參加他們的狂歡。 「噢,夥計,」伏爾泰神秘地說,「去一次,不失為一個哲學家;去兩次,就跟你們同流合污啦。」

助人為樂

  1717 年,伏爾泰因為譏諷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被囚禁在巴士底監獄 11個月之久。出獄後,吃夠了苦頭的哲學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謝他的寬宏大量,不計前嫌。攝政王深知伏爾泰的影響,也急於同他化干戈為玉帛。於是兩人都講了許多恰到好處的抱歉之辭。最後,伏爾泰再一次表示感激說:「陛下,您真是助人為樂,為我解決了這麼長時間的食宿問題,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謝。可今後,您就不必再為這件事操心啦。」

慢性毒藥

  伏爾泰的咖啡癮很大,一生中喝了數量驚人的咖啡。有個好心人曾告誡他說:「別再喝這種飲料了,這是一種慢性毒藥,你是在慢性自殺!」 「你說得很對,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這位年邁的哲學家說,「要不然,為什麼我已經喝了 65 年還沒有死呢。」

錯誤的讚揚

  一天,性格放蕩不羈並一貫譏諷當時大人物的伏爾泰將一名同輩作家讚揚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當即指出:「聽到您這樣慷慨地讚揚這位先生,我真遺憾。要知道,就是這位先生在背後經常說您的不是。」 「這樣看來,我們兩個人都說錯了。」伏爾泰說道。

姓氏的貴賤

  一天晚上,伏爾泰正在晚宴上高談闊論之際,一位看不過眼的貴族傲慢地打斷了伏爾泰:「那個大聲嚷嚷的楞頭青是誰呀?」「大人」,伏爾泰當即回答道:「我的姓氏是低賤的,但我至少給它帶來了榮譽。」就為這話,伏爾泰在翌日晚上便受到一夥惡棍的棒擊。不過,這位貴族還有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品德,他躲在對面一家商店裏暗中指揮,還大聲叫道:「不要打他腦袋,那裏邊還會出好東西呢!」

驗明正身

  當伏爾泰到了 84歲高齡臥床不起等待死神降臨的時候,一位牧師自作多情,走到他的床邊,為他祈禱懺悔。但是,這位老頑固非但不領情,反而追根究底,盤問起人家的身份來:「 牧師 先生,是誰叫您來的?」 「 伏爾泰 先生,是上帝派我來的。」 「那麼,您拿證件給我看看,我要驗明正身,以防假冒。」

哲學語言

  一個天氣晴朗的下午,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約翰·杜威和幾位哲學界的同事在百老匯大街上閒逛。突然,有人提議去看一場露天電影,剛才還在思考和討論的頭腦還未來得及細想,他們便向一家露天電影院走去。等這伙哲學家抵達了目的地,才開始意識到托馬斯·鮑威爾的話: 「電影要求黑暗,可黑暗在世界這個角落的白天裏,並不那麼猖狂。」

哲學的責任

  出生於俄國的美國哲學家莫里斯·拉斐爾·科恩在美國哲學界和教育界都很有聲譽,曾任紐約學院和芝加哥大學哲學教授。一次,在他上完哲學導論課後,一名女學生向他抱怨:「科恩教授,聽完您的課,我覺得您在我深信不疑的每一件事上都戳了一個孔,可又沒有提供替代品來填補,我真有點無所適從了。」 「小姐,」科恩嚴肅地說,「你該記得,大力神赫爾克里斯幹過許多差事,他清洗了奧吉亞斯王的3000 年未打掃的牛廄,難道非得再用什麼把它填滿嗎?

捕蟬者說

  一天,孔子帶着他的學生走進一片茂密的樹林歇涼。正逢一位彎腰駝背的老漢站在樹下,用頂端塗着樹脂的竹竿捉蟬。只見他一粘一隻,就像隨手十取一樣容易。

  於是,孔子問老漢:「您捉蟬這般巧妙,其中有規律嗎?」

  老漢回答:「當然有。蟬很機靈,一有風吹草動,它就逃了。因此,首先要練得手拿竹竿不晃動。放兩顆彈丸在竹竿頂端不掉,捉蟬就有一定把握了;放三顆彈丸不掉,捉十隻才會逃走一隻;放五顆彈丸不掉,捉蟬就像隨手十取一樣。光這樣還不夠,還要善於隱蔽自己。我站在樹下,就像半截樹樁,伸出手臂,就像枯木朽枝。 」老漢緩口氣繼續說:「最後,還要用心專一。我捉蟬時,不管天地之大,萬物之多,我只看見蟬的翅膀;不管周圍⑸?裁辭榭觶?疾荒芊稚⑽業淖⒁飭ΑD芄蛔齙秸庖徊劍?古虜踝講壞鉸穡俊?/SPAN>孔子聽罷,回頭告誡學生們說:「辦任何事情,只有鍥而不捨,專心一致,才能出神入化。這就是駝背老翁說的意思。」

兩小兒辯日

  孔子去東方講學,看見路旁有兩個小孩在激烈地爭論,便下了馬車,上去看過究竟。

一個小孩說:「太陽早晨的時候離人近,中午的時候離人遠。」 「不對!」另一個小孩說,「應該是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前一個小孩連忙又嚷道:「你錯了,太陽出來的時候足足有車盤那樣大,到了中午,卻只有菜盤那樣小,這不是近大遠小的緣故嗎?」 「你才錯了!」另一個小孩搶着打斷他的話說,「早上的時候,天氣還涼颼颼的,中午卻熱得像在湯鍋里。這就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兩個小孩誰都說服不了誰,就請孔子作裁判。孔子抓了半天后腦勺也答不出來。兩個小孩拍着手笑着說:「誰說你是一個生而知之的聖人啊!」

孔子論弟子

  一天,孔子的學生子夏問孔子說:「顏回的為人怎樣?」孔子回答說:「顏回的仁義比我強。」子夏又問:「子貢的為人怎樣?」孔子說:「子貢的口才是我所不及的。」子夏接着又問:「子路的為人怎樣?」 「子路的勇敢是我所不如的。」孔子說。子夏再問:「子張的為人怎樣?」 「子張的莊重勝過我。」子夏聽了有些糊塗起來,站起來問道:「既然他們都比你強,他們為什麼都願意拜你做老師呢?」孔子說:「顏回講仁義但不懂得變通、子貢口才好但不夠謙虛、子路勇敢但不懂得退讓、子張莊重但與人合不來。他們四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所以都願意拜我為師,跟我學習。」

子路問津

  有一天,春秋時代的兩位隱士長沮和桀溺正在一塊耕地。孔子經過那裏,被一條大河擋住去路,便叫子路去打聽渡口。長沮手也不停,問:「駕車的那個人是誰?」 子路答:「是孔丘。」長沮抬起頭,用嘲笑的口吻問:「是魯國的孔丘嗎?」 「是的。」 「哦,他不是生而知之嗎?那應該知道渡口在哪裏。」子路討個沒趣,就轉身問桀溺。桀溺停下木耜,問:「你是誰?」子路答:「我是仲由。」 「你是孔丘的門徒吧?」 「是的。」 「告訴你,當今社會紛亂,有如洪水滔滔,誰能改變這種趨勢呢?你與其跟隨那個躲避壞人的人,還不如跟隨避開人世的人,做個隱士呢。」一邊說,一邊又忙着用土復蓋谷種。

  子路只好回來告訴孔子。孔子悵然長嘆道:「我怎能隱居山林,與鳥獸同群呢?我不同人們在一起生活,還同誰在一起呢?即使天下合乎正道了,我也不會改變自己的主張。」

染絲的聯想

  墨子經過一家染坊,看見有幾個染匠正在把一束束絲絹丟進一口口染缸里。墨子聚精會神地看了半天,然後長嘆一口氣,說道:「這雪白的絲絹,丟進黑水就染成黑色,丟進黃水就染成黃色,陸續投進五種染料,絲絹也就變成五彩色。染料一變,絲的顏色跟着變。所以,染色的時候不可不謹慎。這個道理,就是做人治國也是同樣的啊!」

是非的判定

  巫馬子對墨子說:「你主張兼愛天下,並沒有利於人:我主張不愛天下,也不曾害於人。我們的功效都沒有看見,你為什麼自以為是,而老是責難我呢?」

  墨子回答:「譬如街上的房子失火了,一個鄰居準備取水去撲滅火災,另一個鄰居準備操起火把去助長火勢,但是都還沒有做到,你說這兩個人誰好呢?」

  巫馬子回答:「當然是準備救火的鄰居好,而那個想火上添油的人不好。」

  墨子微笑着說:「對啦,雖然他們兩個人的功效都沒見到,但誰是誰非已能判定。這就是我自認為是,而以你為非的道理了。」

齒亡舌存的緣故

  相傳有一年,老子的恩師染病快死了,老子趕去探望。老子問:「先生病得很厲害,是否有遺教可以告訴學生呢?」恩師緩緩地回答:「你不問,我也要告訴你的。 」他歇了口氣問:「經過故鄉要下車,你知道嗎?」 「知道了,」老子回答,「過故鄉而下車,不就是說不要忘記故舊嗎?」 「對了。那麼,經過高大的喬木要小步而行,你知道嗎?」

  「知道了,」老子回答,「過喬木小步而行,不就是說要敬老尊賢嗎?」「對呀,」恩師張開嘴問老子,「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 「在啊。」 「我的牙齒還在嗎?」 「一顆也沒有了。」 「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老子想了想,答道:「知道了,舌頭還能存在,不就是因為它柔軟嗎?牙齒所以全掉了,不就是因為它太剛強了嗎?」 「對啊,天下的事情,處世待人的道理都在裏面了,我再也沒有什麼可告訴你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陳柏聖

來源:左岸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