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18年4月9日,一艘美國貨船停靠在上海洋山深水港自動化貨運碼頭。(JOHANNES EISELE/AFP via Getty Images)
陸媒報導,傳統航運旺季來臨,中美海運卻貨量不振,價格出現月跌4到6成的現象。
財新網報導,上海航運交易所7月4日發佈的上海出口貨櫃綜合運價指數(SCFI)顯示,中國至美西(美國西海岸)和美東(美國東海岸)運價分別為2089美元/FEU(40呎櫃)和4124美元/FEU,相較於6月6日的運價分別暴跌63%和41%。
中美5月初達成90天關稅減免協議,中國至美國運費隨後大漲。6月6日,美西一度漲至5606美元/FEU、美東漲至6939美元/FEU。
據中國華泰期貨的研究報告,中美航線需求此前一度快速增加,運價大漲,以致航運公司6至7月積極努力恢復運力。上海至美國的航線6月每周平均運力月增46%,至35萬TEU(20呎櫃),7月每周平均運力將繼續增至35.9萬TEU。
業界人士分析,5月底中國大出口商集中出貨,讓航運公司對美線需求有了樂觀預期,因此不斷增加航線和班次。但實際上,由於關稅減免的窗口期很短,許多中小出口商不願為這兩個月的貨物重啟出口,造成貨量少於預期。另外,外界普遍對美中最終能談成的關稅稅額不樂觀。
報導指,航運公司已經重新準備裁撤中美航線運力。數據顯示,6月30日到8月3日,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以及亞洲-北歐和地中海航線總共宣佈取消48個航次,其中近半在跨太平洋東向(即中國至北美)航線。
據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Maersk)最新報告,鑑於美中關稅暫停緩衝期可能在8月結束,許多客戶正重新評估出貨時間,導致第三季海運市場更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