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獲得的消息,川普"大而美"一攬子減稅方案,終於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到來之前,在眾議員以微弱4票的多數獲得通過。
這法案先在眾議員以微弱多數通過之後,交給參議院票決。參議院投票結果為50:比50,出現這種情況,按照美國憲法規定,由副總統擔任的參議院議長萬斯啟動了他的投票權,變成51:50,使得大而美在參議院獲得通過。但是,該法案在參議院投票之前,做了多處修改。按照美國法律規定,被參議院修改過的眾議員法案,必須發回眾議員重新投票,而且重新投票不得改動參議院版本,如果有改動,就得在眾議員通過之後,再次遞交給參議院通過。所以,共和黨占微弱多數的眾議院為了在7月4日之前通過法案遞交給總統簽署使之生效,全盤接受了參議院的修改本。由於有兩名共和黨議員反對該法案,無法立即進入投票程序,並且有可能使得該法案的投票結果不能獲得多數通過,急得川普大喊大叫。議長邁克.約翰遜馬不停蹄遊說,才終於使得該法案涉險過關,並且是按照川普的意願,在7月4日之前過關,以便他能在美國國慶日簽署該法案,作為一份大禮慶祝國慶。
馬斯克堅決反對"大而美",說這個法案將使美國破產,使美國人民被債務奴役。
因為該法案短期將增加聯邦政府2.8萬億開支,長期並且永久化增加4.2萬億開支。這與他當初參與和領導DOGE團隊,大幅削減聯邦開支是完全矛盾的。另一方面,該法案取消了對電動車的補貼,這也直接使得特斯拉利益受損,特斯拉本來就處於銷售和利潤雙雙下降的窘境,取消政府對每輛電動車7500美元的補貼,特斯拉的困境將更加嚴重。因此,於公於私,馬斯克因為大而美法案和川普鬧到了幾乎成為仇敵的地步。他還公開威脅將所有投贊成票的共和黨議員,要在明年中期選舉把他們拉下馬。他還表示要成立名為美國黨的第三黨,真正代表美國人民說話。
馬斯克如果真這麼幹,使得共和黨在明年中期選舉失敗,川普肯定會恨得咬牙切齒。因此當記者問會不會考慮把馬斯克驅逐出境,川普回答說,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民主黨曾經揭露馬斯克在美國留學期間非法打工,按照美國法律規定,如果申請加入美國國籍的時候,有過隱瞞和虛假陳述,總統有權力直接取消該人國籍。
川普與馬斯克兩個月之前,親密友好如同父子,轉眼吵成這樣。
大而美到底會把美國帶向何方,只有最終結果出來才知道。
不過,川普的大而美類似里根任總統期間所推行的里根經濟。回顧一下里根經濟所帶來的結果,有助於我們思考和評判大而美。
余言待續。
——————————————
洪森評論:里根經濟與大而美法案
之二
川普追隨里根的施政理念,因此,大而美減稅法案,將帶來怎樣的結果,可以參考里根經濟。
里根執政之前,由於石油危機以及卡特政府的錯誤應對,導致美國經濟衰退。國民經濟總值是負0.2,通脹高達13.5%,失業率7.5%。
面對這種經濟局面,里根81年就任總統後,推行了大規模減稅政策。
之前,個人所得稅最高是70%。里根不僅大力減稅,同時還簡化稅級。將稅級簡單分為15%和28%兩級。也就是說,中產階層最多交稅為15%,富人最多交稅28%。資本利得稅從28%降低到20%。另外,加快企業折舊,以及放鬆對企業的管制。
這三招施行之後,最初兩年,美國經濟反而衰退更加嚴重,從負0.2變成負1.8到負0.3,通脹從13.5增加到19,失業率從7.5增加到10.8。也就是說每百人里有11人沒工作,為美國五十年之最。
1983年開始,減稅減負以及放鬆管制的效應開始出現了。
經濟迅猛反彈,從負增長變為增長4.6。84年更增長到7.2。
里根第二個任期結束之前,通脹已經下降到4%,失業率下降到5.6%,新增就業1800萬。企業成本降低了20%,而利潤增加了60%。減稅的結果,政府稅收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從6100億增長到9910億。因為減稅減負刺激了投資和消費。
就此而言,里根經濟堪稱輝煌。因此,里根經濟成了經濟學的一個名詞。
但是,里根經濟也有兩大負面結果:一是政府債務增加,從790億增加到1530億。另一是貧富懸殊擴大。
政府債務擴大的原因主要是兩點,一是為了搞死蘇聯,增加軍費投入。增加的軍費,佔據了新增債務的50%,還有就是因為老齡化增加了福利開支。
貧富懸殊加大的原因是富人的降稅幅度過大。
正如里根增加軍費要搞垮蘇聯,川普也要增加軍費搞垮中國。他的大而美如果完全搬用里根的做法,負面後果也將不可避免。
這就是馬斯克批評大而美將使得美國人民永久被債務奴役的原因。
青年時期曾在白宮受到里根接見和鼓勵,此後一直追隨里根政治理念的川普,對里根經濟的兩大負面後果不可能不了解不考慮。
目前看來,他採取以下措施來避免政府債務擴大:一是通過關稅來彌補減稅損失;二是通過吸引投資來擴大政府稅基;三是把減稅重點傾向於中低收入人群,比如取消小費稅,億避免貧富懸殊擴大;四是施壓盟國增加軍費以減輕美國軍費負擔。
這四招,尤其是前兩招能否成功,成了關鍵問題。大而美生死存亡,就靠這兩招。
(吳洪森寫於2025年7月5日上海莘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