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43歲孝子「殺死」66 歲母親引發全網熱議,背後的真相,一聲嘆息……

真正的孝順,不是耗儘自己來成全父母,而是在照顧他們的同時,也經營好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要多狠心,才會對親生母親見死不救?

前不久的一起悲劇,就撕開了人性最真實的樣子。

5月23日,台灣43歲鄭某,報警稱66歲母親在家中跌倒後意外身亡。

警方趕到現場後,越查越覺得不對。

這鄭某的母親早年中風,生活不能自理,身邊離不開人。

而她的屍體橫陳在廁所門口,法醫鑑定死因是長期側臥導致的器官衰竭。

一個失能老人,自己摔倒在廁所,護理她的人長時間沒發現,這合理嗎?

果然,在警方細緻的盤問下,鄭某終於說出了實情。

時間回到6天前,母親摔倒的那個晚上。

當時,他一聽到動靜,就連忙詢問情況。

而母親卻說,「不用你管」。

不知是出於賭氣還是偷懶,鄭某真的離開了,沒有施救。

接下來的兩天,他回家發現母親還倒在地上,但叫她沒有反應。

鄭某竟也沒有做出補救措施,而是當作沒看見一樣,任由母親躺在冰冷的地板上。

又過了兩天,鄭某乾脆沒有回家。

直到第六天,才返回家中,而此時的母親已經全身發黑腫脹,沒有一絲呼吸。

鄭某這才選擇報警。

真相的每一個細節,都讓人齒寒。

一位母親,最痛苦的時候卻看着兒子什麼都不做。

在冰冷的地板上躺了六天,慢慢等待生命流逝,這是多麼絕望的死法。

她不是沒有活命的機會。

但凡鄭某能夠第一時間施救,甚至是在後面幾天能將她及時送醫,都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明知媽媽正在走向死亡,卻選擇置若罔聞。

鄭某沒有動手殺害母親,卻是將母親推向死亡的元兇。

表面上看,是多麼的狠心和禽獸?

然而,當案件發酵後,網友和鄰居卻都同情起他來。

原來,悲劇背後,還有更無奈的隱情。

鄭某自小家境貧困,父親早年離家,不管不顧。

唯一的哥哥也出車禍走了。

全家只剩下他一個勞動力,照顧中風的母親。

他白天到工廠上班,晚上回家照顧母親。

每天忙得像個陀螺,沒有一絲喘息的餘地。

十幾年如一日,都是如此。

為了看護媽媽,甚至連自己的終身大事都給耽擱了,至今未婚。

鄰居提起,都止不住的心疼,說他的孝順和不易。

這麼多年,自己捨不得花錢卻把母親照顧得乾乾淨淨。

如果不是盡心盡力,一個失能老人怎麼可能活十多年?

從孝子到「殺人犯」,讓人無限唏噓。

兒子當然做錯了,可很難讓人去指責他。

就像網友說的,母親的暮年,卻是他最好的青春。

一天兩天能扛,一年兩年能忍。

但十幾年的操勞,換來仍是母親身體的衰敗,看不到任何希望。

連自己的人生,也葬送了進去,再多的孝也會被消磨掉。

長期照顧臥床老人的心酸,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懂得是怎樣的晦暗無助。

那是親爹親媽,你不能不管。

但每天端屎端尿,翻身餵飯,重複一遍遍這些瑣碎的小事,甚至沒有了自己的生活,足夠讓人崩潰絕望。

一邊是為人子女不得不盡的孝道,一邊是身體和精神上雙重壓力的積累。

久病床前難盡孝,不只是人性的黑暗,更是經濟和現實的兩難。

有人說過:不能自理的長壽,對子女來說,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災難。

照顧失能老人的真實生活,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殘酷百倍。

抖音上有一個博主,她的父親臥床八年,母親前幾年突發腦梗也只能半自理。

她全職在家照顧。

每天一早起來,就忙個不停。

先給父親翻身,看他前一晚尿沒尿在床上。

要是尿了,衣服床單都要扒下來洗。

還得給父親擦拭身體,怕不透氣長了褥瘡。

忙完這一頭,再去另一個房間照顧母親。

全都安頓好了之後,就到了該做飯的時候了。

做飯也得講究,不順口的父母一口都不吃。

太依着他們的意見,又怕老人便秘或者拉肚子。

母親還好說,父親癱瘓在床,每天的大便都是個大難題。

一旦吃不好,她和老人都遭罪。

有時候,父母還要鬧脾氣,覺得她不盡心。

她一邊哄着,一邊忍着委屈繼續干。

她今年47歲,看起來卻比5、60歲都要顯老。

沒時間收拾自己,沒時間照顧孩子。

自己還落下了一身的病,幾乎搭進去半條命。

眼裏的絕望都快溢出來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可不扛怎麼辦?誰能看着父母去死?

有句話叫: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老人得病摧殘的是他的身體,也是子女的心。

有時候,比子欲養而親不待更無奈的,是子欲養而力不從心。

網上有人問,家裏有一個常年臥床的病人是什麼感受。

評論區里都是真實的人間疾苦:

不是不愛,而是愛被瑣碎醃出了苦味。

一般父母到了失能的年紀,子女都有了自己的家庭。

一面去全作為兒女的孝,一面去補作為父母的責。

往往是顧上這頭,就顧不得那一頭,最後兩頭都覺得虧欠。

有種疾病叫照護綜合症,指的就是長期照護者在專注於失能親人,而忽視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往往到了最後,照護者和被照護者都成了病人。

這個時候,如果經濟條件好一點,就輕鬆很多。

郎咸平說過一句話,經濟條件是孝順的基礎。

他的父母都活了很大年紀,人生最後的20年都是他來照顧。

原因很簡單,他是兄弟姐妹中最有錢的。

他請了三個護工照顧老人起居,還有一個司機隨時接送。

父母有病,他找找關係,一個電話就能訂到最好的床位,接受最好的治療。

所以父母去世的時候,他沒有任何遺憾。

不得不承認,大部分人對親人感到遺憾和痛苦,是沒有經濟實力。

不是不想孝順,而是光有孝心不夠,還要能夠應對生活里的這些不順。

普通人應該如何破局?

我覺得子女和父母應該配合好三點。

第一,經濟實力允許的條件下,可以考慮多生幾個孩子。

一方面可以分擔養老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當父母老年生病後,身邊也有個人可以商量。

其次,年輕的時候多攢錢,提早為自己和父母的以後做打算。

比如設立一個養老賬戶,定期儲蓄,真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也能請得起護工,住正規的養老院。

人生後半段大部分的難題,靠子女靠老伴都很難,其實都是靠錢解決的。

如果只顧着瀟灑,後面大概率會遭遇難堪。

最後,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

定期體檢,平時多鍛煉身體,提高抵抗力。

有慢性病的要重視,不要不當回事。

如果真的失能,不僅子女痛苦,自己也遭罪,攢什麼都不如攢健康。

這幾乎是所有中國人的必經之路,也是貫穿我們一生的課題。

真正的孝順,不是耗儘自己來成全父母,而是在照顧他們的同時,也經營好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自己還是父母,願我們都能在生命的黃昏里,守住最後的體面與溫暖。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530/222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