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周二(5月27日)指出,習近平宣揚「亞洲大家庭」,呼籲亞洲國家團結一致,但中共的行動卻講述着不同的故事,中共始終優先。文章稱,中共在南海的行動卻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中共的利益總是以犧牲鄰國為代價。
彭博專欄提到,中共經常將自己定位為基於規則的秩序的捍衛者。在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貿易戰面前,這一論調更加站得住腳。川普「解放日」關稅對東南亞的打擊尤為嚴重,越南和柬埔寨的稅率分別高達46%和49%。
川普關稅的實施時間已被推遲至7月。儘管如此,這些關稅仍然是周一在吉隆坡舉行的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十國峰會上討論的焦點。周二,中共和海灣合作委員會(由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組成)也加入了討論。
中共正推動與海灣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並將此次峰會打造為全球南方國家對抗美國保護主義的平台。海灣合作委員會是一個強大的經濟體:這些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高達24萬億美元。此次峰會恰逢川普訪問中東,凸顯了中美之間地緣競爭的態勢。
會談還聚焦於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攻勢,這一攻勢已引起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等穆斯林人口眾多國家的譴責,也為海灣合作委員會與以色列的合作提供了另一個共同點。
習近平一直高度讚揚與亞洲地區的牢固關係,並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東南亞之行中表示:「我們將攜手維護亞洲大家庭的光明前景。」
為彰顯其承諾,中共派出剛剛訪問印度尼西亞的總理李強訪問。然而,這種友好的氣氛掩蓋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今年4月,中共商務部警告不要「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這一警告意義重大。十多年來,中共一直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遠遠超過美國。這使得東盟各國容易受到任何波動的影響。
南海是緊張局勢達到頂峰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每年有超過3萬億美元的貨物通過。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指出,中共對南海水域的主權聲索以及其估計的110億桶石油和190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儲量,已經激怒了其他國家,包括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東盟國家。
中共和菲律賓之間的敵對狀態最為激烈。中共無視海牙常設仲裁法院2016年的一項裁決,該裁決支持菲律賓,認為北京對該水域的歷史性權利缺乏國際法依據。相反,中共海警船如今經常騷擾馬尼拉漁船,並經常侵入印尼海域。中共還與越南發生衝突,引發外交譴責。河內指責北京執法人員在有爭議的西沙群島附近襲擊其漁民,損壞漁具,並扣押了約四噸漁獲物。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助理教授Sarah Teo指出,中共在該海域的一些行動與其作為東盟負責任夥伴的論調相悖。她補充道:「這要求成員國在中美之外,拓展多元化的關係與合作。」
減少對這兩個國家的依賴頗具挑戰性,但與中等強國的接觸或許有助於緩解部分風險。這已在發生。東盟成員國正在努力深化區域一體化,並與海灣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歐洲也參與其中。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本周訪問了東南亞,其中包括越南,並在那裏簽署了價值100億美元的協議。
儘管成員國之間存在分歧,但就北京的侵略行為發出統一的聲音也將有所幫助。馬尼拉一直試圖爭取更多支持,但非聲索國卻拒絕了,他們寧願保持中立或站在北京一邊。然而,除非東盟找到反擊的方法,否則它仍有可能失去影響力。本周末在新加坡舉行的頂級安全論壇——香格里拉對話將再次提供機會。東盟不應錯過這個良機。
彭博專欄最後總結,中共經常以家庭紐帶來對比中共的包容與美國的強硬貿易立場。但當兩國關係始終以中共為主導時,這種紐帶可能會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