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賃機械人本質是消費市場對科技體驗的需求當「頂流」光環消失,行業終將回歸本質問題杭州街頭,身穿藍色工作服的人形機械人,走向路邊等待交通信號燈的外賣員,一邊握手,一邊發出邀請:「一起賺錢吧。」
5月6日,餓了麼官方租了6台宇樹機械人做地推。它們背着紅色廣告旗幟,在杭州紫荊天街、湖濱88等熱門商圈遊街宣傳。自2月京東宣佈入局外賣賽道以來,三大外賣平台正展開新一輪「補貼大戰」,人形機械人的加入,讓這場商戰繼續白熱化。
「活動表演、品牌宣傳、直播引流,誰能說這不是人形機械人的真實應用場景?」湖南機械人租賃商雷勇林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從宇樹機械人在今年春晚舞台上「一扭成名」,「同款」機械人表演熱潮很快蔓延到現實,帶火了人形機械人租賃市場。甚至有二手平台推出了「輕創業以租代買,0.1折租機械人」等官方活動,整合租賃信息以迎合快速崛起的市場需求。
今年「五一」期間,各地景區、展會的宣推現場,「如果沒有人形機械人站台,似乎就落後了」。雷勇林沒料到,機械人租賃生意會在「五一」小長假再度爆火,但這似乎也預示着市場降溫的提前到來。當表演訂單和從業者成倍湧現,這場圍繞注意力的買賣正快速失去新鮮感。投資人和市場都更想知道:當前,除了流量,人形機械人還能給生活帶來什麼?
誰在僱傭「天價打工人」?
今年「五一」小長假,雷勇林和公司的機械人成了最忙打工人。假期第一天,公司5台機械人分別在國內五座城市出差。他帶着其中一台人形機械人員工「笨笨」在河北邯鄲演出,當晚坐高鐵去上海,準備第二天亮相車展。
雷勇林介紹,人形機械人在「五一」假期的租賃訂單至少在半個月前已經敲定。根據表演內容不同,日租價格在8000元到1.5萬元不等,有定製化表演服務的價格更高,仍擋不住個別客戶「加價」租機械人。如今單量暴增,他考慮的不再是每天接幾單,而是如何婉拒一些訂單。
「今年上半年租賃單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浙江極克機械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建先後兩次購入了8台宇樹科技的G1機械人,這是他公司代理的上百家機械人企業產品中,目前最受市場歡迎的一款。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過年過後,人形機械人的租賃需求一路上漲,到「五一」達到高峰。「沒人能拒絕機械人,至少沒人拒絕它帶來的流量。」
租賃模式讓大眾以更具性價比的方式共享流量紅利,也讓最早一批買到宇樹機械人的企業和個人賺得盆豐缽滿,雷勇林就是早期押中這條賽道的入局者之一。
去年12月,出於個人愛好,雷勇林花31.9萬元購置了宇樹G1 Edu進階版。他很快發現,這款重70斤的鐵疙瘩除了能做起立、揮手、行走等基礎動作,可玩性並不高,其他功能需要進一步開發。但這段「開箱視頻」卻在社交平台上意外火了,播放量很快超過千萬,還有網友留言「想租春晚同款機械人」,甚至開出「8000元一天」的高價。做汽車租賃起家的雷勇林很快意識到,機械人租賃會是一門快速崛起的新生意。
「機械人從現有功能層面來看或許不值得買,但它給我貢獻的情緒價值卻拉滿了。」雷勇林印象最深的一次「出單」經歷,是帶着機械人去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錄製。在台下看到機械人,有「姐姐」驚呼:這不就是春晚那個「頂流」!隨後紛紛和機械人握手、互動,機械人的每個舞蹈動作都能引發現場一陣驚呼。他發現,「大家都好奇這個剛上過春晚的新科技究竟長什麼樣」。
上海拜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也感受到了市場的熱情。3月1日,他們帶着兩台G1機械人亮相上海國金中心商場,機械人穿着春晚同款花襖跳舞,與顧客互動,有遊客聞訊而來,稱「在整個商場找了一個小時」。
吸睛的機械人表演很快成為各地景區的心頭好。3月10日,雷勇林帶着「笨笨」到張家界參加「機械人進景區」活動,除了牽着機器狗遊行展示,還設置了輔助遊船檢票、配合歌手伴舞等動作,吸引了大批遊客圍觀。雷勇林也沒想到,這次活動讓他的業務量上了一個新台階,大量訂單通過現場轉介紹的方式達成,遠高於線上諮詢的訂單轉化率。
「花大幾千元租一台能看不能用的機械人,到底值不值?」雷勇林算了一筆賬,機械人即便在休息時也會吸引遊客前來拍照留念,更不用說表演過程中,一篇朋友圈分享就能裂變成上百倍關注,如果發在短視頻平台,可能帶來十幾萬、幾十萬的曝光,對於以「推廣」為目標的景區、會展來說,租賃花費很快就能賺回來。
余建從事機械人科普教育已經八年多,最近市場的火熱,讓他聯想到2016年優必選機械人在春晚廣州分會場亮相後也曾帶來一波人形機械人租賃熱。據他觀察,當年的租賃客戶以電視台、房地產公司和4S店等行業端為主,但如今隨着大眾對人形機械人接受度的提高,租賃主體更加多元,包括博物館、學校、個體商業戶,以及短視頻博主,「現在誰不用機械人引流誰落後」。
為節省租金,同城客戶還發起了「拼單模式」。雷勇林最忙的一天跑了3場活動,包括博物館、名車俱樂部和農批中心。在他看來,目前的人形機械人租賃市場還很初級,很多客戶自己都講不清需要機械人做什麼,他替對方總結:「要的是現場人頭攢動的效果和線上短視頻二次傳播帶來的流量。」
在雷勇林的租賃訂單中,最多的是商業主體的表演,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租機械人給策劃公司,後者再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開展活動,例如展會講解、日常接待等等;還有一部分需求來自廣告拍攝,包括企業和個人。對客戶來說,「買一台太貴,租一次剛好」。
對早入局的從業者而言,現有機械人數量遠跟不上市場需求的增長。雷勇林在第一台機械人投入租賃業務後不久,馬上又從官網預訂了一台,但兩個多月的等待期太久,新機到貨前,他又加價從同行手中買了兩台二手機械人。如今四台機械人連軸轉,偶爾他還要再藉機器人來救急。
接受採訪當天,雷勇林的一台機械人「員工」正在新疆阿克蘇加班,這一最遠出差紀錄可能很快被打破。最近常有來自杜拜等的海外訂單諮詢。「未來不排除機械人租賃業務出海的可能。」雷勇林說。
「賺快錢」與兩個月回本?
宇樹科技員工文毅今年1月從公司借了台G1機械人回老家,安排它當伴郎、在自己婚禮上送戒指。他原本只是想向親友展示自己的工作內容,沒想到意外促成了人形機械人在婚慶場景的「落地」。婚禮1月舉辦,視頻3月由主持人發佈在社交平台上,流量遠超往期,幾撥新人拿着這段視頻問主持人:能否介紹機械人租賃?
「人形機械人現在還無法完成複雜動作,也很難滿足真實生產需求,無法替代主持人、伴郎等角色。」雷勇林也遇到過「婚慶」諮詢,只是在租賃訂單中佔比不高,客戶以年輕人為主。前幾年已經有機器狗送婚戒等服務,「現在有了人形機械人誰還用『狗』」?在他看來,消費者正源源不斷地貢獻新的使用場景。
「買我們的機械人四天回本,沒有比這更好的商業模式了。」松延動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姜哲源不久前曾對《中國新聞周刊》分享。他的機械人因在半程馬拉松比賽中獲得亞軍而出圈。靠比賽拉訂單,這款售價3.99萬元的機械人為企業帶來了傳播度。姜哲源坦言,這樣宣傳也是為了實現公司規模化及現金流轉正的短期目標。
一位受訪租賃商介紹,因市場供不應求,他也曾到北京、深圳等地多家知名機械人公司考察,想購入價格更低的產品,無奈消費市場只認宇樹。「其他品牌租不上價,回本周期更長。」
過去四個多月,機械人表演在一二線城市愈發尋常,客戶不再滿足於機械人走兩步、和觀眾打打招呼等簡單展示,提出希望機械人跳舞、翻跟頭、語音互動等更複雜的表演需求。雷勇林當初買Edu進階版G1機械人,就是考慮到未來進行二次開發。他介紹,聘專人開發定製化舞蹈動作2萬—3萬元/次,加上現場人工操作費用,回本周期還要延長。
「決定做人形機械人租賃,就是因為產品的稀缺性。」雷勇林回憶,第一台機械人從預訂到收貨等了一個多月,第二次下訂單後等了大概兩個月,目前市面上機械人供不應求,人形機械人的產能決定了租賃市場的紅利期,當下只要有機械人,不愁找不到客戶。
出租率決定了回本周期。雷勇林自稱是「湖南地區首個個人訂購併拿到產品的用戶」,他確實享受到了「頭部玩家」的紅利,第一台機械人出租兩個月便回本。他所在的同行群,從今年2月只有十幾人快速增長到500人滿員,多數從業者每個月只能接到四五筆訂單,閒置機械人要麼借給頭部商戶,要麼作為短期理財產品,加價賣給大租賃商。
「抱以玩票心態入行的個人多半難以回本。」一位做機器狗租賃的商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前段時間流行機器狗舞獅表演,他專門準備了各類服裝道具,為吸引客戶,他想方設法增加節目趣味性和創意。從最初個人對機械人感興趣到全職做機械人租賃,他自學了機器操控、維修、市場運營、拍照攝影等技能。他很清楚這不是一門長久生意,無非是在大眾新鮮勁兒過去之前多賺幾筆。
租賃市場上,也有公司將人形機械人的出現視為轉型契機。上海拜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趙彬然曾對媒體透露,公司原來做廣告行業的數字開發,以城市地標大屏的裸眼3D設計、無人機表演等為主,主導業務在過去兩年不斷下滑,每年降幅近50%,企業甚至被迫減員。在另謀生路的過程中,遇到了人形機械人租賃的風口,該公司現役8台G1機械人,已經成為營收主力軍。
隨着科技公司開發出人形機械人的更多功能,租賃業務或許可以擺脫賺快錢的命運。「例如替代人類演員演出,這難道不是真實需求嗎?」雷勇林說。
2月24日,在北京亦莊的機械人大世界內,展出的機械人正在做日常家務。
進家庭比進太空更難
作為全品類工程機械租賃平台,機械星球今年2月才開始試水人形機械人出租業務。該公司副總裁陳孟斌回憶,最初只是在公司官方賬號宣發,2天就收到了十幾單諮詢反饋,除了常見的表演訴求,不少客戶希望租機械人回家打掃衛生、輔助養老。
「我們想在租賃基礎上做更多長線業務。」陳孟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帶着客戶訴求,機械星球團隊在年後走訪了國內多家機械人科技企業,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目前人形機械人距離「真正進入家庭生活」還太遙遠。
「靈活度不高,只能拍拍視頻。」雷勇林評價機械人目前的真實表現,儘管它能根據設定路線完成一些基本動作,也具有講解功能,但在複雜環境中作業,仍需人類手持遙控器進行操作。
有網紅博主花1萬元租宇樹G1機械人共同生活一天,嘗試讓G1打雞蛋、倒牛奶、掃地,都無法順利完成。與做家務相比,目前機械人似乎更擅長提供情緒價值和陪伴。
北京鋼鐵俠科技有限公司曾在2021年中標國家首個機械人太空人項目,該公司創始人兼CEO張銳此前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做過這樣的類比:相比於進入太空,人形機械人要進家庭完成任務的難度更高。
張銳解釋,家庭場景對現有機械人來說十分複雜,從識別、適應環境到抓取或躲避具體物品,需要大量訓練,同時還要保障機械人運行的穩定性,一旦摔倒或撞到家庭成員,都會帶來傷害。
而訓練機械人的仿真世界和現實中間,還有一道由基礎材料科學築起的壁壘。大模型目前還無法給人形機械人產業帶來顛覆性改變,除非能跨越軟硬件之間的鴻溝,實現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的統一。「目前人類已掌握的人形機械人技術與人體結構組成相比都很落後,已經用過的和即將使用的人形機械人技術,都很可能面臨淘汰。」張銳直言,業內共識是先讓機械人於三到五年內在一些特定場景落地,開發通用性能則是下一步要考慮的事情。
「在實現服務人類的終極功能前,租賃表演是人形機械人的無奈選擇,也是當下最真實的市場需求。」陳孟斌介紹,為延長業務生命周期,團隊正針對人形機械人科教、研學、應急等場景開發產品方案,但當下產生現金流的仍是租賃表演訂單。
余建預測,人形機械人租賃市場的熱度至少會持續到年底,然而現實經營中,機械人的日租金已經開始下行。有後入局者開始在同行群里、社交平台上感慨:流量已經被頭部玩家分割殆盡,人形機械人租不出去了。
「最火的時候,宇樹人形機械人在二手市場上加價10萬元才能拿下,現在都快平價轉賣了。」雷勇林坦言,客戶復購率低是關鍵痛點。對大多數用戶來說,人形機械人租賃是一次性消費,表演次數和引流效果成反比。為提高機械人出租率,他需要在更大範圍招攬訂單,但這樣會帶來更高的差旅成本。他自己很清楚,公眾對機械人的關注度和行業普及是一對天然矛盾,想把租賃生意做長久,就要想辦法提高機械人的二次開發能力和核心用戶黏性。
「當租賃熱潮退去,拼的是各家的售後服務。」在余建看來,租賃機械人本質是消費市場對科技體驗的需求,當「頂流」光環消失,行業終將回歸本質問題:如何讓機械人真正融入產業,創造真實價值。科技公司要尋找機械人落地的剛需場景,兼具租賃業務的企業則可以將觸角伸向前者顧及不到的消費市場,通過服務體現價值。
今年「五一」,杭州市西湖區文三未來科技體驗中心重整開業,以「杭州六小龍」為核心展示智能機械人等科研成果。作為西湖文旅的合作方,余建團隊負責場館內科教板塊的運營,他還把機械人拆裝實驗室搬到了體驗中心。在他看來,機械人進入日常生活是未來必然趨勢,還有很多延伸場景遠比租賃一台機械人更有趣。